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数学好玩教案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数学好玩“象征性”长跑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经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巩固学生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2、在系统的调查活动中,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展示和交流,体会与他人合作求知的乐趣,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难点调查和收集与设计长跑活动方案相关的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并在活动中利用数的四则运算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选一选、问一问教师提出问题:为了增强体质,培养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月亮湾小学决定组织开展“跑向北京”的象征性长跑活动,学校向同学们征集活动方案,请你参与设计。其中要解决的问题有:(1)调查你所在的学校到北京的距离约有多少千米。(象征性长跑的总路程)(2)调查学校所在城市到北京沿途的主要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路程。(3)确定每人每天跑的路程,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跑完全程,怎样设计合理的活动方案。(4)全班交流,展出同学们的不同方案,说明各个方案的特点,同学之间评价方案的优缺点,推荐本班的最佳活动方案。二、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1)读题,找“生词”和“关键字”。如“调查-距离”“马拉松”“合理-方案”“最佳活动方案”……分析讨论,明确这些词的意思。(2)明确解决这个问题要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是“数的四则运算”。相关知识是学过的,但是“调查你所在的学校到北京的距离约有多少千米”可以用到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通过网上地图的“调查”和骑自行车的实际测量等。(3)组织学生讨论,给出具体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案。例如,可以利用上网“谷歌地图”、“百度地图”在网上测量学校到北京的距离,也可以测量自行车的车轮周长和传动比,然后骑行计数来实际测量,当然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效能工具来完成。对“如果全班用接力方式开展这项活动,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活动方案”,要讨论分析“合理”是什么意思,对应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有哪些,如是不是全班都要参加?每人每天跑多少?在哪里跑?怎样计量每个人跑的长度?男女生跑的一样吗?(4)学生分组研究,合作学习,最终每一个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计算结果的报告,一个小组出一个象征性长跑活动实施方案,说明实施方案的依据和优缺点。三、试一试、做一做在这个阶段,学生要按照前面给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具体地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验操作、观察分享、推证演算等实际操作环节,真实具体地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中,教师要努力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学生小组,鼓励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记录学生的真实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生成的课程资源(如学生的困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学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等),实施和落实过程性评价,进而具体落实课程目标的要求。四、讲一讲、评一评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上解决了预设的问题之后,综合与实践活动并没有结束,简单的教师评分常常会损失激励学生发展的动力和机会。收获的季节是不应该学浪费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机。首先,应该给学生一个表达、展示、动的机会,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的解题的结果、求解过程的说明、求解过程中的学习体会和发现等报告或介绍给大家,使大家能分享成果和收获。同时,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通过报告过程来展示,了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能力和作用、学习态度和水平,最终通过自评、互评,给出评价。教学内容有趣的折叠教学目标1、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明确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体会参考资料的数学思想。3、提高合作意识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基本教案补充内容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出示教科书第78页的图形,并让学生准备这样的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二、画一画。动手操作,将附页3图1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三、做一做。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首先将附页3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图形,右边的为7号图形。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1)与图形6相对的声纳个图形?(2)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练一练。1.第79页第1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2.第79页第2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多余信息。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教师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过程中采用“标面法”板书设计有趣的折叠展开图立体图形教学内容包装的学问教学目标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教学重点难点解题的策略基本教案补充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一次购物实践活动,对购物中的价钱进行了估算。今天我们要利用学过的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来解决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二、引入课题:从上图中,这个数学问题该如何解决?涉及到哪些数学知识?请互相交流,小组讨论一下。1、回忆涉及到的有关数学知识有哪些。2、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合并后的两个长方体,其表面积是如何减少的?减少了哪几个面?这几个面如何计算其面积?3、引导分析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比较一下,它们的表面积各是多少?左边的叠放,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右边和中间呢?让学生在黑板上分别板演计算三种不同方法的实际表面积,并比较大小。4、引导学生归纳:你发现了什么?怎么样尽可能使得表面积最小?说说你的理由。小组讨论后汇报结果,说明理由与实际计算的结果。三.课堂辩论活动:练一练:先请仔细观察,你觉得淘气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你能象他一样,直接看出哪种方法最省?请举另外的例子加以说明。四.拓展: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数学问题吗?请举例说明看看。五.小结谁来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包装的学问第一种方案:第二种方案:第三种方案:教后小结
本文标题:数学好玩教案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79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