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十一讲-语义特征分析法
第十一讲现代汉语语法的语义分析一、“语义”的含义“语义”是指词语进入句子以后,词语与词语之间形成的词汇意义之外的一种关系意义。这种关系意义是要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来表现的,是词语在语句结构中体现出来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同于词汇意义,不同于言语意义,也不同于句法意义,但他还是属于语法意义。书:装订成册的著作。—(词汇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表面上指天气,实则指感情。—(言语义)“买的书”中“买”和“书”有修饰限定和被修饰限定的关系意义。—(句法义)“买书”中的“书”和“买的书”中的“书”为“买”的受事。—(语义义)1.王冕死了父亲。2.来的客人请我看电影。二、语义结构与句法结构在由实词与实词组成的句法结构中,总是同时存在着两种结构关系,这就是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在这个句法结构中,实词总是同时扮演着两种角色,即同时充当句法成分和语义成分,这就是结构成分性质的二重性。昨天我在教室里给校长写了一封信。状语主语状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时间施事处所与事动作数量受事第一,结构关系和构成成分不同。句法结构句法成分:主语、谓语、述语、宾语等,结构关系:主语—谓语、述语—宾语等语义结构语义成分: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施事、受事、工具、处所等,结构关系:动作—受事、施事—动作等。第二,句法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是可变的,而语义成分之间的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①小张写好了论文。②论文小张写好了。③小张把论文写好了。④小张写好了的论文⑤写好了论文的小张第三,句法关系是不能跨越结构层次的,而语义则可以。所谓直接成分,是指句法结构中,直接构成一个更大句法结构的两个成分;所谓间接成分是指不直接构成某个句法结构的两个成分。在句法结构中,直接成分之间具有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而间接成分之间只有语义关系而没有句法关系。比如:我们目前需要进口的设备(直接关系、内部关系)主语谓语主谓关系状语中心语偏正关系动语宾语动宾关系(间接关系)定语中心语偏正关系(外部关系)施事动作受事昨天我在教室里给校长写了一封信。状语中心语主语谓语状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语宾语定语中心语时间施事处所与事动作数量受事第四,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分为一对多和多对一两种关系。一对多:句法关系语义关系①看医生述宾动作行为+施事②写文章述宾动作行为+结果③写毛笔述宾动作行为+工具④吃米饭述宾动作行为+受事⑤吃食堂述宾动作行为+处所⑥排电影票述宾动作行为+目的⑦打双打述宾动作行为+方式⑧起五更述宾动作行为+时间多对一:句法关系语义关系①喝了啤酒述宾关系动作+受事②啤酒喝了主谓关系受事+动作③喝的啤酒定中关系动作+受事④把啤酒喝了状中关系受事+动作⑤啤酒给喝了被动式主谓关系受事+动作名词入句充当什么成分,取决于句中的位置,而语义则取决于和动词的关系,与位置无关。①我们打败了敌人。②敌人我们打败了。③敌人被我们打败了。④我们把敌人打败了。不能根据句法关系来确定语义关系,也不能根据语义关系来确定句法关系。三、语义关系语义是实词进入句子之后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事实上或逻辑上的关系。在实词和实词的语义关系中,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实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但语义关系不只限于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名词与名词之间或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那本书的封面被撕坏了领属关系受事关系“封面”与“撕”有动作——受事关系;“那本书”和“封面”则有领属关系,即“封面”是属于“那本书”的。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人们常用“格”名称来表示。“格”指名词跟动词组成语义结构时所担当的语义角色。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处所、时间等。把名词跟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格关系)研究清楚,有助于说明动核结构的下位区分和句型或句式的更细密的区分,也有助于分析句法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的变化和复杂化。我们这里不用“格”来称述,只说明其关系。各家经常提到的主要语义关系。1.施事:句子中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生者或状态的主体。2.受事:句子中动词动作行为、运动、变化等的承受者。3.与事: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的间接对象。表示给予、索取、服务类的动词常带与事。如:他(施事)给我(与事)一本书(受事)。4.工具:施事实施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他用毛笔写字。5.结果:动作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即在动作发生前没有此事物或结局,由于动作行为产生了此结果,是从无到有。小张写了一封信。6.方位:表示动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处所、位置等。妈妈在家里给女儿准备嫁妆。7.时间:表示动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我们明天电话联系。8.目的:动作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民工们正在排火车票。9.方式:动作行为发生的方式。老师口头交待了今天的任务。10.原因:引起动作行为的原因。她出嫁前还要哭嫁。11.同事:动作行为所伴随或排除的间接对象。小王跟小李昨天在国际大酒店举行了婚礼。12.材料: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材料。肉末煮稀饭。13.基准:进行比较、测量所参照的间接对象。他比小邹高许多。常用到的名词与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领属:句子中有领属关系的主体,即一个事物对象为另一个事物对象所有。①我有一本书。(“书”为“我”所领有)②他的新书包被偷了。(“新书包”为“他”所领有)③一张桌子四条腿。(“四条腿”为“桌子”说领有)处属:天上的云彩/室外的温度时属:当时的情况/过去的历史从属:厂长的秘书/同学的妈妈隶属:兔子的尾巴/孔雀的羽毛含属:蔬菜的味道/妹妹的脾气质料:老虎皮的坐垫/杉木的扁担来源:中国的留学生/四川的榨菜种属:一等奖的奖励/四化的目标相关:李先生的消息/爱情的传说类属:金黄色的麦浪/人工的心脏比喻:金刚石的性格/历史的车轮思考一:指出下列结构中动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①修房子()②盖房子()③用大米煮饭()④用电饭煲煮饭()⑤小王在排电影票()⑥他为这事得罪了小王()思考二:指出下列句子中衣服的语义。①妈妈洗衣服。()②妈妈做衣服。()③妈妈用衣服挡住了光线。()四、句子的语义框架分析语义框架分析就是用形式化的表述方式将具体句子中的动词与名词的语义结构关系(格局)表示出来。如:“老师批评了学生。”施事——动作——受事①妈妈在商场给女儿买了一条花裙子。施事处所与事动作受事②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已经完成了。受事施事动作③学生们已经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施事(把)受事动作④门口的那棵大树被狂风吹倒了。受事(被)施事动作⑤我们明天电话联系。施事时间工具动作⑥小王跟小李昨天在国际大酒店举行了婚礼。施事同事时间处所动作受事⑦小娟用白纸叠了一只小船。施事材料动作结果⑧墙上挂着一幅画。处所动作受事⑨球迷们正在排球票。施事动作目的⑩《红楼梦》这本书我看过。受事施事动作⑾老李用书面形式作了发言。施事方式动作受事⑿那本书被我送王海了。受事(被)施事动作与事五、语义指向分析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是指词语在句子里从语义平面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一)语义指向与句法结构的不平衡性语义结构虽然要在句法结构中得到映射,但映射的结果却是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表现出不平衡性,它们之间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因此,语义指向和句法结构之间也就存在着不平衡性。句法结构中的某一个成分在语义上可能和一个或几个其他成分相匹配。语义指向分析的重点是分析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组合关系的语法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即非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1)月亮[渐渐]升起来了。(2)妈妈[高兴地]点点头。(3)我吃饱了。例(1)中的状语“渐渐”在语法功能上修饰谓语“升起来”,在语义作用上描写“升起”的速度,“渐渐”与“升起”在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上是一致的。例(2)中的状语“高兴”在语法功能上修饰谓语“点点头”,但在语义作用上却指向主语,描写“妈妈”在发出点头动作时的心情,“高兴”的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就出现了背离的情况。例(3)中的补语“饱”不是指向动语“吃”,而是指向主语“我”。1.补语在语义上可以指向多种句法成分可以指向主语、谓语动词、宾语,还可以指向其他成分。第一,前指动词。例如:(1)你砍快了,慢一点!(=你砍+砍快了)(2)我看完了《红楼梦》。(=我看《红楼梦》+看完了)第二,前指主语。例如:(3)我砍累了。(=我砍+我累了)(4)我学会了滑雪。(=我学滑雪+我会了)第三,后指宾语。例如:(5)我们砍光了树再休息。(=我们砍树+树光了)(6)他一连发出界两个球。(=他一连发两个球+两个球出界)第四,前指“把”的宾语。例如:(7)把刀都砍钝了。(=用刀砍树+刀钝了)(8)他把牙都吃坏了。(=他用牙吃+牙坏了)指出下列句中补语的语义指向.①我吃〈饱〉了。②老王喝酒喝〈醉〉了。③他穿〈好〉衣服出门去了。④这个问题我一定记得〈牢牢〉的。⑤我们已经打扫〈干净〉教室了。⑥他摔〈断〉了腿。⑦她把鞋跟穿〈掉〉了。2.状语在语义上多数指向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也可以指向主语和宾语。第一,后指中心语。例如:(1)血压急剧下降。(2)我经常打乒乓球第二,前指主语。描写动作者在进行某一动作时的表情、姿态、心理状态等等。例如:(3)祥子青筋蹦跳地坐下。(祥子青筋蹦跳)(4)四凤胆怯地望着大海。(四凤胆怯)第三,后指宾语。例如:(5)花也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排成一个圆圆的圈)(6)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躺满了十七个横七竖八的‘猪猡’)第四,前指介词“把”的宾语。例如:(7)我把王群满意地打发走了。(王群满意)(8)师傅们把水泥行条和楼板纵横交错地堆放在一起。(水泥行条和楼板纵横交错)指出下列句中状语的语义指向.①他回来得很迟,于是[轻轻]地爬上了床。②女同志之间谈起这一类的事儿来[比较]随便。③他们[圆圆地]围了一个圈。④他[酽酽地]给我沏了杯茶。⑤小孩[胆战心惊地]走到我面前。⑥(老栓)[笑嘻嘻的]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听。⑦他每月[只]挣二百来块钱。3.定语的语义一般直接指向它所修饰的成分,也可以指向其它成分。第一,后指中心语。例如:(1)他昨天买了件羊皮大衣。(2)我要好好地逛一逛美丽的西湖。第二,前指主语。例如:(3)他做了一个惬意的梦。(=他做了一个梦+他惬意)(4)我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我过了一个暑假+我愉快)第三,前指述语。例如:(5)陈小平看了一天的书。(=陈小平看书+看了一天)(6)孙静在家等了一上午的电话。(=孙静在家等电话+等了一上午)指出下列句中定语的语义指向.①(雪白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山水画。②我有一本(很厚的)词典。③昨天晚上,他看了(一夜的)书。④他拔了(两块钱的)草。(歧义)语义上的关系虽然要在句法平面上得到映射,但映射的结果却是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之间表现出不平衡性,它们之间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分的语义指向。①她非常聪明。②我买了许多新书。③她光吃菜,不吃饭。④他吃完饭就工作。①她非常聪明。②我买了许多新书。③她光吃菜,不吃饭。④他吃完饭就工作。研究语义指向,有助于分析句子中几个语义结构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也有利于理解句子的内容,解释语言现象。(二)语义指向与歧义语义指向上的模糊性,也是造成歧义的原因之一。在一个句法结构里,当某一成分可以同时与其他几个成分相匹配时,就产生了语义指向上的模糊现象,因而会造成歧义。1.一个句法结构里,某一成分可同时与其他几个成分相匹配时,就产生了语义指向上的模糊现象,造成歧义。比较:①他在火车上写字。②他在黑板上写字。2.有些歧义现象,用状语的语义指向来解释比较方便。③三个人就抬起了五百斤。④外语就考了八十分。⑤他每月才挣二百来块钱。⑥三个人才抬起五百斤。3.有些歧义现象,可以从定语的语义指向上去理解。①三位学生家长②新老师宿舍比较:老师新宿舍4.补语的语义指向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我吃完饭了。我吃完饭了。a我吃了饭了。b我吃光饭了。(三)语义指向对句法变换的制约对语义指向的研究如果要进行得更深入一些,就必须全面研究不同的语义指向对句法变换的制约。l.语义指向的不同对句法变换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①我买了
本文标题:第十一讲-语义特征分析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80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