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3课时平均分3教案第3课时平均分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课时平均分(3)▶教学内容教科书P10例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教学目标1.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能按要求将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借助情境图的对比,掌握包含分的方法,理解包含分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包含分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在前面两节课我们已经为二(1)班的同学分好了糖果和橘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习到了更加直接的思考方法。今天他们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希望大家能开动脑筋,帮助他们。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平均分的问题。[板书课题:平均分(3)]二、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师:你从题中看到了什么?这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学情预设】一共有8个果冻,要求每2个一份。师:与我们之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呢?【学情预设】这次是告诉了我们每份的数量,问分成几份。之前解决的问题是告诉我们要分给几个人,问每个人分几个。师:每2个为一份,大家都理解了是什么意思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情预设】就是每份都是2个,2个2个地分。【设计意图】初次回顾等分(分配),同时对比包含分,从“已知”和“要求”出发,形成冲突,留下印象,便于后期的异同点比较,对两种分物的方法的区分。2.自主选择方法解决问题。师:你能帮助二(1)班的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吗?【学情预设】预设1:摆一摆:每2个为一堆,可以摆4堆,所以能分成4份。预设2:画一画:每2个圈在一起,表示每2个为一份,最后得到了4份。预设3:乘法的意义:想到4个2正好是8。所以8里面有4个2,1个2为一份,4个2就是4份。预设4:乘法算式:2×()=8。预设5:减法:8-2-2-2-2=0。减了4次,所以能看出8个果冻,每2个为一份,能分成◎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区分等分和包含分,让学生感受包含,但不要求抽象地对平均分活动进行分类。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份。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设计意图】学生有学习乘法的经验,在摆一摆和画一画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与乘法有关的规律。本环节通过放手让学生选择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不局限学生的思维,由学生已有的经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动作表征到图像表征,逐步提升到思维层面,为后面用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3.深入理解。师:用8根小棒代替8个果冻,按每2个一份的方法平均分,看看能分成几份。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名学生上台分,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分的方法。师: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分的?【学情预设】把8根小棒,每2根放在一起,2根2根地放,一份一份地分。师:这样2根2根地放,最终发现了8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学情预设】4个。师小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份;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各自对这幅图的理解。(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情境图)【学情预设】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板书)【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体会包含分(连续的减法)是从总数里把每份找出来,最后得到分的份数。同时从动作表征到图形表征,紧接着,可以根据图形说一说,到语言表征。对学生循序渐进,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同时与前面的等分(分配)所使用的方法区分开来。在清楚每份数量时,可以使用圈一圈;在清楚份数时,可以分一分、连一连。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为了达到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4.发散思维,包含分练习。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尝试着照“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分一分香蕉吧。(出示课件)师:大家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学情预设】一共有两串香蕉,每串有12根,要求每4根一份。师:拿出自己现有的学具,大家尝试着分一分,一会儿请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只分12根。这时候要提示学生先要知道总根数再来分。预设2:学生先分12根,每4根分成一份,得出一串香蕉能分给3个人,所以两串香◎教学笔记【教学提示】从分的方法出发,再次区分等分和包含分。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个人。预设3:找到总数是12+12=24(根),再把24根香蕉每4根一份地分,分成了6份。师:谁来演示一下分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分的。教师注意提示学生观察分的过程是否与表达的过程一致,以及表述语句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做完整、简洁的表达。师:如果没有小棒,只有图,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学情预设】圈一圈。师:为什么不选择连一连呢?【学情预设】因为告诉了我们每份的数量,所以只用圈完后直接数一数就可以了。连一连不适合。学生也会提出更加便捷的方法,就是直接想乘法口诀。因为6个4就是24,所以24根香蕉,每4根一份,正好可以分成6份。表扬这样掌握了乘法的意义,会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学生。【设计意图】再次回顾分的过程。适当的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拓宽思路,理解问题的本质,此题是把总数拿来分,知道每份数量,所以每份放的数量要是一样的,最后数出份数即为我们要的结果。不管是哪种思维方式,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同时对图形表征处理问题形成直观的对比,两种分物方法所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加深理解两种活动的数量关系。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或者每4根一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这样的方法可以概括为“每几个为一份”。三、巩固练习,突破难点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师:尝试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告诉了我们每份的数量,所以我们一份一份地摆,就知道最终的份数了。完成后,挑选一到两名学生进行汇报,注意语言的表达。师:想一想,12根小棒还可以按每几根为一份分?【学情预设】每3根一份,能分成4份;每4根一份,能分成3份;每1根一份,能分成12份。【设计意图】题目的引申,很自然地让学生联想到“二六十二”“三四十二”这样的乘法口诀,进而有这样的意识,可以想乘法来解决类似的问题。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1)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引导学生先圈一圈,再填一填,并对表述句有一定的了解。师:在没有实物的时候,处理已知“每几个为一份”的平均分,我们选择的是在图中圈一圈,上一节课处理已知“平均分成了几份”的平均分选择的是在图中连一连。不同的情况,要选择更加合理的方法来解决。虽然用图表示的方法不同,但最终的结果都必须每份分得同样多。【设计意图】通过无实物,对图形的处理来解决问题,对两种平均分活动进行回顾对比,使学生体会到平均分的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一个是连一连,一个是圈一圈),但从结果看其本质却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四、知识迁移与生活实践师: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平均分”?可以先与同桌交流,再用一◎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在具体实例中体现连一连和圈一圈的不同。海量资源尽在星星文库:句话说一说。【学情预设】学生会不带着数据去说,引导学生先与同桌交流,再用简洁的语言去说一说所知道的平均分。把例子分类到等分(分配)、包含(连续减去)两种情况里。五、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平均分(3)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主要在于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另外一种形式——包含分(连续减去)。了解其形式,建立起相关的概念,并能准确地把它与等分区分开来。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最终结果都要满足每份分得同样多。找到不同,已知信息不同,所以处理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从实物快速进展成图形,然后到语言,通过几级表征的逐渐切换,使学生能快速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作业设计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5第一至三题。一、想一想,填一填。左边一共有()个。如果每5个放在一个盘子里,一共需要()个盘子;如果每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一共需要()个盘子。二、圈一圈,填一填。14块,每个小朋友分2块,可以分给()个小朋友。12瓶,每4瓶装一盒,可以装()盒。16瓶可以装()盒。1.一共有()根。如果摆成的形状,可以摆()个。2.用这些火柴棒摆2个同样的图形,每个图形用()根火柴棒。参考答案一、1535二、1.图略72.图略34三、1.1862.9◎教学笔记
本文标题:第3课时平均分3教案第3课时平均分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81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