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5单元倍的认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时详案
三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第5单元倍的认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倍、分数、百分数、比的内容的基础,也可以看成是对乘法的拓展。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倍的含义比较难理解。与学生在一年级就已掌握的“比大小”相比,倍虽然也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但它更反映两个数之间的比率关系,因而较之“比大小”更抽象一些,它是建立乘法模型的情景之一。为了更好地建立倍的概念,教材中把这部分内容从表内乘除法中移出,安排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之后教学。一是使得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二是教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时,不再受到所学乘、除法知识的限制,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具有逻辑性;三是集中教学用乘、除法解决含有“倍”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例2和例3),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通过分类、观察、思考、交流、比较等活动,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再认识,逐步建立“倍”的概念。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在掌握倍的概念及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模型和方法之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同时渗透正比例、反比例的思想,建立倍的模型。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会利用各种量的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难点】使学生掌握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类问题的方法,并能在具体情景中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1.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建立倍的概念。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逐步加深对倍的认识,理解倍的本质。一方面,注意循序渐进认识倍的概念。先让学生在“几个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结合除法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的概念进行认识。可以让学生思考:求红萝卜的根数(6根)是胡萝卜(2根)的几倍,就是以胡萝卜为标准量,看红萝卜里包含几份胡萝卜,包含了3份,所以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在教学例2时,注意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倍的概念的认识。另一方面,注意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认识。对于“比较量÷标准量=倍数”这一数学模型,可以设计以下两种变化:一是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变化,倍数变化(“比较量”与“倍数”成正比例关系);二是比较量不变,标准量变化,倍数也变化(“标准量”与“倍数”成反比例关系)。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资源,通过设计连续的情景,不断改变“比较量”和“标准量”的数量(详见例1的“新知构建”),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量的重要性,要明确标准量、比较量,再找出倍数关系,同时渗透正、反比例的思想。例如,在例1教学后,设计动画情景,改变各种萝卜的根数。如,小兔子吃掉了1根红萝卜(还剩5根),比较白萝卜和红萝卜的根数;又吃掉了1根红萝卜(还剩4根),比较胡萝卜和红萝卜的根数等。在“做一做”第1题教学后,可引导学生比较蓝色圆片和黄色圆片的数量或改变某一种圆片的数量让学生比较。2.重视多元表征及其之间的转化,建立倍的模型。“表征”是指用某种形式表达数学概念或关系的行为,也指形式本身。学生借助各种表征来形成新的理解并表达数学观念,在不同的数学表征之间建立联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首先,可增加“连续量”的比较,丰富学生的图形表征。例如,涂出给定纸条长度的4倍等。在丰富学生对倍的概念的图形表征的同时,为后面画线段图来表示倍数关系做铺垫。其次,在教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注意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中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语言表征、图形表征(实物操作、画示意图等)、算式表征等多种表征之间进行转化,建立“倍”的模型。3.重视方法指导,培养几何直观。借助图形直观地把握数学对象,进行数学思考,首先需要把研究“对象”抽象成为“图形”,再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为“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要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数量或位置关系”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分析,这一系列的转化显然不是天然而成的。因此,画图的方法需要教师精心指导。有些学生还没有学会只保留研究对象的属性来画图,可能画直观的实物图来表示数量关系。线段图虽然是用几何线段直观表示出数量关系,但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不是学生可以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可以画形象的实物图,也可以画抽象的线段图,并让学生慢慢过渡到画线段图。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图来描述题意,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表达不同数学对象间的关系。对于画线段图的方法需要加强指导,而且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1倍的认识例1中,通过“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景,精心组织学生的数学活动。在“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几个不同层次的活动中,由旧知转化为新知,经历建立倍的概念的过程。“看一看”:观察红萝卜与胡萝卜根数的关系,初步感知“倍”。“摆一摆”:利用学具摆一摆,充分积累感性经验。“圈一圈”:把白萝卜每2根为一组圈起来,再通过语言表征与同伴说一说两种数量间的倍数关系,逐渐加深学生对倍的含义的理解。1.结合具体情景,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2.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构建倍的直观模型的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3.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学生准备】练习卡。复习导入,旧知回顾。5×4=(),表示()个()相加。7×6=(),表示()个()相加。【参考答案】2054(或45)4267(或76)方法一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1.先观察再说一说。(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了几个2?现在有几个2?(2)出示南瓜图(3个一组)。问题:几个南瓜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3)出示茄子图(5个一组)。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5个3、3个5。3.思考。(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景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的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方法二师:同学们,一年四季哪一个季节最美丽?预设生:我最喜欢春季,春天最美丽。师: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美丽的小蝴蝶翩翩起舞,飞进了我们的教室。先飞来的是2只白蝴蝶(出示2只白蝴蝶图,用○表示)。白蝴蝶:○○又飞来了6只花蝴蝶(出示6只花蝴蝶图,用□表示)。花蝴蝶:□□□□□□师:同学们能叙述一下白蝴蝶只数与花蝴蝶只数的关系吗?叙述时要说明以白蝴蝶的只数为标准时,它们的关系怎样,再以花蝴蝶的只数为标准时,它们的关系怎样。预设生:以白蝴蝶的只数为标准,花蝴蝶比白蝴蝶多4只。也就是白蝴蝶和花蝴蝶相差4只。师:同学们对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得很好,请你们继续认真观察。以白蝴蝶的2只为一份,请看看花蝴蝶有这样的几份。教师边说边圈上圈。白蝴蝶:○○花蝴蝶:□□□□□□预设生:以白蝴蝶为一份,花蝴蝶有这样的3份。师:以2只白蝴蝶为一份,花蝴蝶有这样的3份,就可以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这两个数量之间除了存在差的关系外,还存在一种“倍”的关系。“倍”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倍的认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设计意图]先请学生叙述白蝴蝶和花蝴蝶只数的数量关系,并指出叙述时要说明以什么为标准,学生以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多几、少几、相差几的数量关系来激活相应的知识。教师再把白蝴蝶2只圈成一份,引入新知(倍的认识)。从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来看,这种设计层次可以更形象地使学生把原有对相差几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扩展到对“倍”的关系的认识。方法三(次方法)游戏引入,激发兴趣。师:在拍手的过程中也有学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拍手游戏吧。游戏一:教师拍2下,学生拍3个2下。游戏二:教师拍2下,学生拍4个2下。游戏三:教师拍2下,学生拍2个2下。游戏要求:(1)注意停顿。如“游戏一”中,学生拍3个2下时,每拍2下要停顿一会儿。(2)注意思考拍的次数。如“游戏一”中,教师拍2下,学生拍3个2下是几下。师:大家表现真棒,听到这节奏明快的拍手声,小兔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主题图)[设计意图]通过拍手游戏,巩固“几个几”的知识,为教学新知做准备,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二、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三、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1.红萝卜的根数有3份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指名说,再集体说。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根数的倍数关系。板书: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师: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生:因为白萝卜有5个2。集体数一数。师:如果有6个2呢?预设生:就是2的6倍。师:10个2呢?预设生:2的10倍。师: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师:如果有几个3呢?预设生:就是3的几倍。师:有几个4呢?预设生:4的几倍。师:你又发现了什么?预设生: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板书:几个几⇔几的几倍。3.讨论。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谁是胡萝卜的几倍。是把胡萝卜看成一份的标准。我们称之为“标准量”。4.即时练习: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从图中看出,()的只数是()只数的()倍,()是一份的量(标准量)。[设计意图]学生认识实物的过程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述片段中,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数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根数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即时练习既是对新知学习进行的简单反馈,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不管是在上还是在下,都不会影响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倍关系,明确谁是“1份”的标准量是关键。四、动手摆一摆,体会“倍”的关系。(课件出示)1.教师在黑板第一行摆5根小棒,出示题目的要求,请学生在第二行中摆出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4倍。(指名上黑板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操作)2.评价。用笔圈一圈是不
本文标题:第5单元倍的认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时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824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