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说课稿平均数说课稿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说课稿《平均数》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平均数》。接下来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训练、说程序五个方面向大家做相关的解说。一、说课标新课标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加权平均数,了解它们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依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数学思考:经历用平均数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过程,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解决问题:感受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情感态度:在学生合作交流探索加权平均数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本节课研究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考虑到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了解了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及其应用,因此确定本节课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由于“权”在不同情境中表现意义不尽相同,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目标是:加权平均数概念的理解及应用。教学关键:对“权”的理解.二、说教材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考中占据20%的分数.从教材编写特点来看,平均数在统计学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进而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利用方差来研究数据离散情况时,也要用到平均数。可见平均数是统计内容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本节课的内容来看,平均数在本节课中主要涉及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本节课重点是加权平均数,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中我安排了问题1,由师生共同探究完成,初步体会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接下来设计了例1,由小组合作完成,这道例题反映权是反映数据的重要程度.而问题1中的权是指数据重复出现的次数,通过两道题的探究,让学生对权有了全面的认识.三、说学生八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愿意展示自己和帮助别人.同时经过初一阶段的学习和锻炼,已经具备基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知识层面上看,小学阶段已经学会计算多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对平均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统计计算工作繁重,往往非一人力量所能完成,需要同学间合作完成,从本节内容来看,计算数据虽然不是很多,但同样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分配工作,合作完成任务。因此,在学习环节的设计中,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问题1中求北京队和广东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年龄的计算就可以分给四个小组分别进行。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联系与区别,而非平均数的计算课,因此,在学习活动中要尽量减少计算工作,重点指导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反复体会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联系与区别以及对“权”的理解,最终学会合理运用平均数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四、说训练为了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我设计了问题1和例1,通过具体计算求出每个问题中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通过对两个问题中计算结果的分析、判断,体会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过程,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进而达成数学思考目标.通过对小明计算做法的探究及例题中问题(2)的探究,感受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达成解决问题目标.为了达成情感态度目标,我设置了一道关于班级中平均每个家庭一周内扔垃圾袋数量的统计,使学生通过实际考察、统计、计算、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五、说程序(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屏幕展示一副折线统计图的画面,唤起学生对七年级所学统计知识的记忆,同时针对统计图,提出几个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本章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引出本章本节课题.这一环节设计在5分钟之内完成。(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问题1:投影教材提供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2011—2012赛季冠亚军球队队员身高、年龄的表格,提出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分四组计算出运动员身高、年龄的平均数。(2)各小组之间竞争回答,给予鼓励;进而师生共同总结出求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想一想小明是这样计算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的?平均年龄﹦(19×1+22×4+23×2+26×2+27×1+28×2+29×2+35×1)÷(1+4+2+2+1+2+2+1)﹦25.4(岁)你能说说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学生经过讨论后可知,这种做法还是根据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的,只是在求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了乘法,因此这是一种求算术平均数的简便方法,实际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例1探究加权平均数广告公司对参加应聘的三名策划人员从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进行测试,并提出问题:(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第(1)(2)问中录用的人不一样说明了什么?从而认识由于测试的每一项的重要性不同,所以所占的比份也不同,计算出的平均数就不同,因此重要性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例1给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目的:“想一想”是从算术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的一个台阶,想让学生顺利完成新知识的建构。例1是引导学生思考重要性的差异对结果(平均数)的影响,以引入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加以诠释。追加问题(3)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0%:30%:10%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通过问题(3)认识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第三环节:运用提高内容:随堂练习+第3题目的:第1,2题是课本上的题,分别是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直接应用,巩固本节课的“双基”内容。第3题是补充的题,考查学生能否将大数据转化为小数据,用新的简便方法求出平均数,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四)学以致用求各小组的得分的平均分设计意图: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将知识的学习置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作为数据分析处理过程的一部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目的: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本课的重、难点问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体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为了进一步巩固知识,布置适当的作业,根据分层教学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作业分为A组题136页1、2题,设为必做题,面向全体;B组题139页第6题,设为选做题,面向学有余力的同学.(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我设计了四个版面,第一版面是求算术平均数的公式,第二、三版面是问题1、例1,第四版面为学生演练区域。板书设计力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使学生在课堂小结时能够通过板书,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清晰的描述.(七)说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可能要出现的问题是1、在问题1的探究过程中,不能合理的分配小组成员的任务;这种情况要指导学生学会合理分工。2、个别学生可能没有计算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计算的速度,所以,要在课前告诉学生带计算器,或将计算的任务分散。3、学生对权的认识不够充分,这时,要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权的理解。
本文标题:说课稿平均数说课稿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85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