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论文-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1页共5页形势与政策教育论文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姓名:班级:学号:2011年12月30日星期五第2页共5页【摘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政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佳的发展模式;持续不断地开展社会主义宣侍教育活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关键词】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三个代表所谓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具体体现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现代性生长和构成的过程。它是集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社会生活领域的理性化和世俗化等复杂过程为一体的历史过程。本文将就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论述。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政权。并坚定地维护国家安全,从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危机。为维护国家主权国共两党再次携手,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场民族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全面的抗战路线,广泛地动员、组织、武装民众。深入敌后,打击日伪军。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自身的力量也不断发展壮大。到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20万人。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在中国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此后50多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外交手段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安定的周边环境;通过积极措施清除了国内安全的隐患;从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一个和平安定的政治环境。二、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后,立即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随后又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这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中国建立后,在农村。在老解放区已开展土地改革的基础上,1950年冬到1953年春,又在新解放区占全国人口一半多的农村领导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全国有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的约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消灭,广大农民从被束缚的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不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集聚了大量的生产资料,也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这时期,我国农村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逐步发展了个体农民之间的劳动互助。国家还从减轻赋税、发放农贷、疏导供销、推广技术、奖励丰产等方面,特别是从动员群众兴修水利方面,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年间,我国参加水利建设的人数达2000万,完成土方约l7亿立方米。在城市,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到1950年初,合计接管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余家,金融企业2400余家。使它们成为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部分;废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了长期被帝国主义盘踞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外汇的管理,维护了中国的经济权益;开展了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重大斗争,稳定了全国的经济形势,第3页共5页为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3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三、中国共产党不断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从50年代的计划经济体制到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它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过不同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寻找最佳的人力与资源配置方式,从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最佳的经济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的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凋敝、资金匮乏、社会混乱、外敌封锁围困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若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将极其艰难:既无能力发展高、精、尖的工业,也无条件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既无法改变工业布局严重偏于沿海的状况,也无力扭转农村积贫积弱的局面。为此,中共中央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利用政权的力量,合理地调配国家的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建设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工矿企业,初步形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兴修了一大批水利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通过集体化道路,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从农村积聚了一大批可贵的资金,支援工业,此举虽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暂时、局部的牺牲,换来的是工业的腾飞、国力的强盛,待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可以利用其雄厚的实力来帮助农业,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我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密不可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渐渐暴露。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号召广大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决定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人们对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产生了疑问。此后,中国共产党对计划经济的认识逐渐突破。中国走市场经济的条件也逐渐成熟:国力逐渐强大、工业基础逐步稳固、人民生活达到了温饱水平、人们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然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lO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摆脱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这种传统认识,形成了社会主义应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新认识。为此,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这在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史上是个创造”,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个伟大创造”。2003年1O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它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O多年来,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1669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030元,按现行汇价计算,首次超过了1000美元;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到2003年全国财政收入已达2.17万亿元;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已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一些新兴服务业大幅增加;经济活力不断增强,非国有经济投资活跃;工业布局进一步合理,西部大开发迈出新步伐,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开始实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03年进出口总额达到8512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35亿元,国家外汇储备达到4033亿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47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因此,我们说,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寻找最佳的人力与资源配置方式,从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最佳的经济体制。四、中国共产党持续不断地开展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提高全国人民的觉悟。鼓舞全国人民的志气.从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从诞生起,就高举马克思主第4页共5页义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创办刊物、撰写文章、开办工人夜校等多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实践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5](P1740)越来越多的人相信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并大力宣传邓小平理论。中央一再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坚持与时俱进,注重理论创新。在深刻认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把握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于2000年2月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理论上回答了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因此,2002年l1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这前后。全国再次掀起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正因为我们党持续不断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用它来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提高全国人民的觉悟,鼓舞全国人民的志气,因此,我们党就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五、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从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为适应这种转变,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是:从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全国各地普遍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4年9月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6年9月召开了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等。通过这些举措,确立了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使民主的主体扩展至全体人民,真正实现了最大多数人的统治;确立了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之长期奋斗的人民民主亦即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在一个更为现实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人民政协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的法律制度体系;发展了党内民主,健全了民主集中制;在党的执政方式上,强调要注意区分党的机关和国家机关的职能,反对党委包办政府事务。由于有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指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l、加强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大工作制度化和法制化。2、加强和改进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拓展了多党合作的指导原则,完善了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中共十二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合作。”1990年2月中共中央又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多党合作的理论、政策,这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它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4、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立法方面,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立法体制,逐步形成了适当分权、多极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体制。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又通过了《立法法》,它标志着中国立法进入了科学规范时代。经过多年的第5页共5页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此外,中共十二大报告及随后修改的宪法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它标志着我国
本文标题:论文-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886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