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学生抑郁症状况及相关理论的分析摘要: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学者指出,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1】。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因情感,就业,学习压力增大,大学生抑郁问题也越来越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开展大学生抑郁状况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状况离不开对抑郁症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因此本文浅显地分析大学生抑郁状况及有关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其产生的影响因素。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相关理论产生影响因素UniversitystudentsdepressionstatusandanalysisofrelevantTheoriesAbstract:Depressionisamorecommonnegativeemotionalstate,forindividuallearning,work,lifewillhaveanegativeimpact.Alongperiodofdepression,andevenleadtotheoccurrenceofmentaldisorders.Somescholarshavepointedoutthatdepressionaffectshumanhealthinthe21stcentury,themajorriskfactors[1].Alongwithsocialprogress,developmentofmaterialcivilization,collegestudentsduetoemotional,employment,studypressure,depression,problemsaremoreandmorestudents,butalsobythecommunity'sattention.Therefore,studentscarryoutresearchandrelateddepressiontheoreticalanalysisonthedevelopmentofmentalhealthhasanimportantrole.Analysisofcollegestudentsdepressionstatuswithoutinfluencingfactorsfordepressionresearch,thispaperanalyzesStudentsplaindepressionandrelatedtheoriestoinvestigatetheimpactfactor.Keywords:UniversitystudentdepressionrelevanttheoriesImpactfactors一引言大学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处于特定环境的大学生由于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变化、学业适应、人际关系、恋爱、自我意识等问题的出现和近年来学校的扩招收费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加剧,导致其抑郁症明显增多。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状况已经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工作。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2】李彤最新一篇关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为38.5%,其中男生抑郁者所占比例为34.45%,女生所占比例为42.03%。【3】而北京市卫生局最新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市1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0万人正在罹患抑郁症,其中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检出率较高,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和发生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心理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依据科学测量结果来正确认识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对于抑郁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受到中西方心理学家的关注。分别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不同观点目前,已经得到较为深入探讨的影响因素有十几项之多。本文将对各种理论对抑郁的产生因素作深入分析。综上所述,本文主旨在于分析了解大学生抑郁状况和分析各种理论对于其产生因素,文中数据均采取专业论文和期刊数据,本文的意义在于浅显分析大学生抑郁状况和抑郁影响因素,让大学生更加了解和认识抑郁,远离抑郁。二大学生抑郁状况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会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严重的疾病负担和死亡、残疾的第二大原因。【4】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智力和追求的社会群体,在新的教育体制和就业形势下,比普通群体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因此,他们更容易遭受抑郁侵袭。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已经对大学生抑郁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杨美荣等人对大学生与同龄社会青年抑郁情绪的比较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肯定有抑郁与可能有抑郁的人数比率高达46.2%,【5】说明抑郁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并且,在肯定有抑郁群体中,大学生和同龄社会青年的抑郁情绪差异显著,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比同龄社会青年严重。另外,也有不少学者对一些特殊大学生群体的抑郁状况进行了调查,屈智勇和张秀兰通过对中西部l0个省964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多于1/3的人在调查前一周内“可能有抑郁症状”,24.21%的人“肯定存在抑郁症状”,其中,男生均分显著高于女生,在可能抑郁的人群中,农村学生所占的比率显著高于城市学生。【6】谭杰华对民族院校贫困大学生抑郁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不仅明显高于全国常模,也高于本校非贫困生。张泽武,吴赤蓬等人调查了广州市医学院校学生的抑郁状况,结果发现860名调查对象中,总检出率为80.6%,其中轻度、中度及重度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76.3%,3.7%和0.6%。408名男生轻、中、重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79.4%,4.2%和1.0%;452名女生轻、中、重度抑郁检出率分别为73.5%,3.3%和0.2%。男生的抑郁检出率较女生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7】金喆,翟德春等对医科大学一、二、三、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医学生抑郁情绪高分者检出率分别为22.40%、9.03%。抑郁得分平均值和高分者分布率在年级间差异极其显著,二年级学生明显高于其他年级。【8】三抑郁定义及分类1定义一般定义:抑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是一种变态情绪。抑郁是一种过度忧伤和伤感的情绪体验,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自卑,注意力差,觉得不能胜任工作和学习。临床定义:根据中国医学会精神分会制定的精神障碍与分类标准来定义,一个人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或无任何原因地出现以下状况,持续两周且影响到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就应考虑是否抑郁。抑郁症状如下:1兴趣消失,无快感。2精神减退和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倾向。7睡眠障碍。8食欲下降或体重明显降低.9性欲减退。以上九项存在四项就可判断。2抑郁分类抑郁可按照各种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程度进行区分,可分为精神性抑郁症、神经性抑郁症、抑郁状态等不同类型。精神性抑郁症一般均有内源性致病因素,主要指机体生化因素引起的生理异常及其导致的遗传后果。精神性抑郁症具有精神病的基本症状,患者对情境和自身处境不能做出如实的判断,并产生偏离社会常规的行为或行为适应不良,属于异常的范畴;神经性抑郁症主要是外源的,由环境——认知因素引起。神经性抑郁症常常伴有焦虑,这是由于环境对个体的压力引起的应激所导致的。当个体感到对自己所处的情境不能加以改变或控制时,焦虑就会转化为抑郁,从而形成神经性抑郁症;抑郁状态则为人们日常所体验的抑郁情绪,主要表现为忧郁心境和兴趣丧失两大核心症状。在这里,我们需要区分抑郁症与抑郁性神经症,许多研究表明,两者在患病率、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以及预后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难以统一之处。但精神性抑郁症、神经性抑郁症以及抑郁状态之间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别,难以截然分开,尤其是后两者。最近的分类标准采取抑郁的临床特征分类法。如比较著名的ICD-10将抑郁症分为四个编码:F32·0轻度,F32·1中度,F32·2重度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2·3重度伴精神病性症状。事实上,以往文献中所涉及到的抑郁概念是不统一的,一些研究中把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病人界定为抑郁者,而获得高的抑郁自评量表施测分数者则被视为有抑郁症状或抑郁情绪。一些研究者则把获得高的抑郁量表分数的人看作是抑郁者。四抑郁症表现和生理机制抑郁有五方面表现:1悲哀、冷漠的情绪。2消极自我观念。3回避他人期望4睡眠、食欲和性欲的丧失。5活动水平的变化表现为易激动。生理机制:据研究抑郁症病人和普通人身体反应模式是不同的。定向反射时自发的皮肤导电反应抑郁症患者比正常人小。皮肤导电率的基础值也比较低。心率和肌肉紧张度比正常人高,分泌唾液比正常人少。高的心率和肌电水平跟低的唾液水平是一种高的应激状态的特征,皮肤导电率较低则是低的唤醒状态的表现。这表现了抑郁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五有关抑郁症产生的各种理论1抑郁的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年要经历几个先后有序的发展阶段。弗洛伊德将其明确地划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以及生殖期等五个阶段。在个体身心有序发展过程中,幼年时期亲子关系的建立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亲子关系建立良好,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其身心发展会受到阻碍,表现为个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除了亲子关系的建立之外,个体潜意识中自我惩罚的观念也会导致个体抑郁的产生,另外,在应对外部负性事件时,有抑郁症的个体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如压抑、否认、反向形成等,会造成抑郁的持续发生。随着这一理论的演化,逐渐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了自尊与抑郁的关系上。如有专家认为,反应性抑郁是在丧失了他人的赞同后为了恢复自尊而进行的自我惩罚。抑郁不仅仅是由于丧失了别人的爱而造成的,还反映了控制自尊的自我机制的障碍。当个体不能达到他自己的目标时,自我机制就会发生障碍,从而导致了抑郁的形成。2生物学理论一般的抑郁症被认为抑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特定的神经递质的含量过低导致中枢神经内部特别是发生在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神经通路中突触效能的降低引起的3认知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认为抑郁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认知与生活应激事件相结合的作用。如果个体本身存在易产生导致抑郁的认知倾向性因素,再加上生活中发生的消极事件(失业、婚姻破裂、贫穷、生活不如意等),认知因素与社会应急因素二者交互作用下,个体的抑郁便发生了。单一的认知因素或消极生活事件并不能导致抑郁的发生发展。4人格理论人格和抑郁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们所关注的焦点,,主要从人格特质和人格维度两个方面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人格特质角度,Blatt提出的依赖型人格和自我批评型人格特质理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依赖性反映了情感依附倾向,总是试图建立牢固而安全的人际关系以支撑其低自我价值感。自我批评型反映了一种摄取取向,即集中于完成个人目标和高度的竞争力,当追求的目标受挫,不能实现其理想时,就会体验到强烈的自卑感和自罪感,并伴随着自我价值的贬低时,抑郁也就随之而来。在人格维度中,神经质和外倾性是研究最多的。神经质是人格类型中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易变、易激动、冲动等一类特质的综合,许多研究表明神经质与抑郁症有密切的联系。六不足及展望1本研究较为浅显,只是初步让大学生认识和了解什么是抑郁,及一些产生因素,让大学生更好认识自己,远离抑郁。2本研究理论论述太多,缺乏更多数据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研究方法。相信在以后学习之中能够更加完善。3抑郁是人类心理健康的一大杀手,目前大学生抑郁状况日益严重,本研究只是对大学生抑郁状况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表述,未做深入研究,希望以后学习更多知识后,能在这方面有更多研究提出针对此问题采取的措旌,从而能够针对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开展干预工作,那么对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将会有非常大的意义和价值。作为大学生
本文标题:生理心理学论文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00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