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政治:(1)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政事(2)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4)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思想文化:八股取士(5)实行削藩政策条件:(1)根本条件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2)设备先进,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3)经济发展,造船水平高,郑和的吃苦耐劳等(1)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3)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条件及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郑和下西洋这件事。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看法:1、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州中(台湾),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2、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4、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5、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用学过的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唐朝时西藏地区称为吐蕃;吐蕃与唐朝曾保持着长期联婚、经济文化交流,如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等,说明汉藏“和同为一家”。★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了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由宣政院管辖。★清朝时,顺治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这使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就更直接、更为加强了。西藏自古也属于中国领土: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2、原因: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3、清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3、影响: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影响是什么?1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1689年,中俄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领土。方面明清政治上(1)废除宰相制度(2)设立厂卫制度(东厂、锦衣卫)思想上八股取士文字狱民族关系上(1)册封达赖、班禅(2)设立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3)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对外交往上(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1)郑成功收复台湾(2)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5、1686)(3)闭关政策加强皇权的措施设立军机处明清对比项目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时间明朝中期(1561-1565年)明末清初(1661-1662年)清朝初期(1685、1686年)侵略者倭寇荷兰沙俄侵略地区东南沿海台湾东北(雅克萨、尼布楚)组织反击者戚继光郑成功康熙结果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双方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意义(1)戚继光的抗倭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保证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安定;(2)戚继光是位杰出的民族英雄(1)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1)第一个边界条约(平等条约、1689年);(2)使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抗击外来侵略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问题:⑴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⑵他此举得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和意义?⑶材料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对外政策?郑和,他从1405年至1433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他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于亚非各国的联系,明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而清朝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⑷材料二种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⑸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⑥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外来侵略两方面的影响,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和妄自尊大。后果: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及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国家强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2)规模: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3)从北到南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4)意义: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赏花时间:605年起1.大运河的开通一、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二、诞生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隋)三、完善(唐)唐太宗:重视人才培养、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形成殿试制度,创设武举唐玄宗:曾在长安洛阳八次殿试,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主要内容四、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加强了中央集权:3、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4、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唐诗的繁荣5、延续一千三百多年,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2.科举制和约签定双方内容意义澶渊之盟北宋-辽辽军撤兵,宋给辽岁币辽宋之间保持很长时期的和平局面南宋-西夏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译汉文书,汲取中原文化南宋-金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3.两宋时期和约4、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南方社会安宁,政局稳定;——社会角度大量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技术层面北人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人力资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自然因素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知史鉴今:您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1)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2)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3)要重视科技进步。(4)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5.元朝为什么要实行行中书省制度?这一制度的内容如何?有何影响?原因: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地管辖内容:(1)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2)加强对西藏的管辖;(3)加强对琉球的管辖。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从此,行省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6.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元朝统一后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和。表现:(1)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4)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7.宋元时期我国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的科技有: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十二气历”(1)南京:建业、建康、建邺、应天(2)北京:幽州、涿郡、燕京、南京、中都、大都、京师、北京、北平13.列举南京、北京在我国历史上曾有的名称(1)社会方面:农业人口流动性增大,传统农业社会开始变化;(2)经济方面:手工业出现了雇佣劳动方式和带有现代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3)思想观念方面: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士、商、农、工)14.列举明清时期我国近代化因素萌发趋向的表现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2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