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城市道路交通--第二章-总论
第二章总论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发展第三节现代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思考第四节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第五节城市交通分类第六节城市道路分类上一页下一页退出返回第一节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基本概念主要介绍:1、交通概念2、城市综合交通3、城市道路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一、交通一般:人与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和方式通过一定空间。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二、城市综合交通1、城市对外交通:对外客运与货运交通2、城市交通:市内客运: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市内货运:专业货运、单位货运、出租货运。3、城市交通系统:运输系统、道路系统、管理系统。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三、城市道路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来往的专用地。城市道路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是绿化、排水及其他工程基础设施的主要空间。城市道路是城市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面貌、建筑风格的表现媒介。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二节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发展1、社会生产活动:以工作为目的的人的流动;进行生产活动的物的流动;信息的流动。2、社会生活活动:以生活为目的的人的流动;生活必需品的物的流动。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一、中国古代的城市交通与城市道路系统1、原始社会后期到商周的“井田制”道路系统《遂人》云:“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五涂制: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2、奴隶制和封建社会城市的道路交通1、《匠人》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又说: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2、《王制》道:道有三涂,且男右女左车从中央。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3、王城道路的横断面形式:车走中央、人在两边,是历史上最早人车分流的道路。4、秦朝统一中国后,城市体制由王城、采邑、公邑三级改为郡县制,但城市骨架没有变。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5、曹魏邺城:将宫城放在城市东西轴线的北面,并利用东西轴线将城市分为南北两区,北为宫廷贵族府第,南为市区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6、唐长安城:充分体现了王朝的尊严。南北中轴线大街宽150米,东西大街120米,共13门,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7、北宋城市:宋朝由于经济的发展,旧的市制逐渐瓦解,里坊和市场外的围墙被取消,商业在街道中兴起,城市道路特点有:出现了丁字形道路和斜街;出现了商业街;水系与道路网相结合,出现有对外交通枢纽。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8、明清北京都城:有11门,12条主干道和若干次干道,其中主干道以丁字交叉为主。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9、北京里坊道路形式:鱼骨形道路结构,干道为交通形,支路为尽端式,生活形。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0、河南安阳城图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1、山西大同、太谷城图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2、中国封建城市布局模式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二、近、现代城市的城市交通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是集中式、封闭布局形态,以神权和政权布局为中心,城市局限于围墙内发展。2、工业革命以后的城市被打破了原有的格局。(1)、人口激增、工业用地增加;(2)、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3)、原有的城市结构不适应新的发展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资本主义初期的探索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重建伦敦方案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2)、1812年纽约总道路网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2、现代城市规划运动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体现一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1882年西班牙人马塔的“带形城市”理论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2)、城市局部地区分期建设的带形发展模式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3)、1898年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4)、1901年法国戛涅的“工业城市”理论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20世纪初期以后城市的发展——汽车时代的到来与钢铁工业的发展;——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诞生:1933年的《雅典宪章》;——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深化: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1)、邻里单位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Radbrun形式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2)、扩大街坊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3)、立体交通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4)、树枝状道路系统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5)、有机疏散理论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6)、卫星城中的道路系统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7)、城市沿交通干线发展理论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三节现代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思考一、规划思想的更新1、城市用地规划与交通系统规划相结合的新思想方法。2、从规划布局着手解决交通问题。3、城市交通系统交通分流思想:—交通性交通与生活交通分流—快速交通与一般交通分流—机动、非机动、步行分流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二、城市道路结构的更新1、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城市快速道路系统(机动车专用道路)城市常速道路系统(机非共用道路)自行车专用道路步行系统2、城市步行系统步行街,最先出现于1920年的德国埃森市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三、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引导作用2、制约作用某文教区现状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某文教区规划结构分析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新加坡的概念规划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四、城市交通规划学的产生与发展1、传统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改革交通工具;改革城市道路结构;加强交通管理。2、城市交通规划学科的方法研究交通调查和交通控制理论;研究交通分布(包括城市布局结构、区域关系、交通系统);使用数学方法。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四节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1、城规划中缺乏对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视;2、城市以同心圆的单中心模式发展;3、城市建设中忽视道路系统建设;4、交通流的混杂和相互干扰;5、城市运输管理落后;6、对现状交通问题缺乏远见:忙于治标和集中矛盾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1、从我国城市人口多,客运大的特点出发;2、从根本布局上解决问题;3、搞好城市交通规划;4、注重完善道路系统;5、制定相应的交通政策;6、加强交通的科学化管理。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五节城市交通分类城市交通可分为货运交通与客运交通一、货运交通:重货运交通与轻货运交通;二、客运交通:1、按出行目的分:上下班、公务、生活;2、按出行方式分: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社会客运交通。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第六节城市道路分类城市道路是城市城区内的道路。城市道路既是城市的骨架,也要满足不同性质交通流的功能要求。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通道应满足交通的功能要求,又要起到组织城市和城市用地的作用。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一、国标的分类—按城市骨架分类1、快速路:属全市交通主干道;2、主干路:常速交通道路;3、次干道:有交通性次干道和生活性次干道;4、支路:以生活服务性道路为主。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二、按道路功能分类1、交通性道路:(1)货运为主(2)客运为主(3)客货混用2、生活性道路:(1)生活性干道(2)生活性支路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三、按交通目的分类1、疏散性交通道路:快速路和干道;2、生活性道路: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
本文标题:城市道路交通--第二章-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26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