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梁实秋教学目的作者简介背景简介内容述评艺术赏析退出思考练习读听说写教学目的返回1、仔细品味睿智幽默的语言,认真领会作者对聚财的独特看法。2、通过对《钱》的学习,深刻理解和体会梁实秋的钱财观,从而正确树立自己正确的钱财观。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专攻英语和英美文学。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壁德影响较深。1926年夏回国于南京东南大学任教,先后任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48年移居香港,1949年到台湾,先后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教授、台湾编译馆馆长。1987年11月3日因心脏病病逝于台北。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返回•五四新运动中奋发弄潮,尖锐抨击时政而得罪当局;•在关于文学阶级性论争中被骂作“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曾被定为资产阶级文学的代表,想去解放区看看却不受欢迎;•随着他的散文行时走红,又被抬高到“国宝”的地位。•被文学史撕碎成了残片,梁实秋是文坛上“半是魔鬼半是神仙”的是非曲直待辨的人物。多样梁实秋元配夫人程季淑(1901—1974),祖籍安徽,1927年2月与梁实秋结婚。意外去世后,梁实秋写下了《槐园梦忆》一书,寄托对亡妻的悼念。续弦韩菁清(1931—1994),原籍湖北黄陂,20世纪40年代中期出道成为影星歌星。1974年与丧偶不久的梁实秋相识,并于翌年结婚,一起走过了恩爱的12年。•梁实秋自1940年至1987年间,撰写的大量散文。冠以“雅舍”的散文集,就有《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三集、四集,《雅舍散文》一集、二集和《雅舍谈吃》等,这些散文可称为“雅舍”系列散文。•作者以描写亘古不变的人性为出发点,对于世相人生的描摹体察,对于性情意趣的咏叹寻觅,对于人伦友爱的缅怀叙写,成为其散文创作的主要特征。梁实秋“雅舍”散文•闲适性•内容上,不谈政治民族等大话题,在凡人凡事中关注“人性”,尤其是伦理道德。(他认为文学的本质是人生)•情趣上,自得其乐、自我排解,以超功利的审美观观赏人生,使生活展现出艺术雅韵。•语言上,简单本色的语言包含着丰富的内涵,经过静化、淡化、内化、深化处理的正是迫切、重要、与人生紧密相关的种种问题。梁实秋“雅舍”散文的特点•幽默•幽默与讽刺结合在一起,往往用于对人性恶的讽刺。以自己独特的认识俯视对象,获得对对象进行谐笑和批判的“硬性幽默”。•体现于对自己的的回顾和批判,暗藏一丝淡远的微笑和自嘲。•“这一套讲价的秘诀,知易行难,所以我始终未能用。我怕费功夫我怕伤和气,如果我粗脖子红脸,我身体受伤,如果他粗脖子红脸,我精神上难过,我聊以自嘲的方法是记起郑板桥爱写的那四个字:‘难得糊涂’”。(《讲价》)•梁实秋的散文个性鲜明,韵味浓郁。•自称“随想随写,不拘篇章”。从容不迫,言简意赅,留有余味。达到了散文最高境界的“简单”,体现出由博返约的境界。•谈古说今,广征博引,融说理于形象的比喻,亦庄亦谐。•含笑妙语与闲情逸致一道造就了“雅舍体”温文容与、雅健老到的独特风格。•在40年代文坛独树一帜,延续和发展了闲适派散文的艺术精神。读来感到亲切,可品尝人生诸多况味,获得生活的真趣与愉悦。背景简介梁实秋儒雅地指点处世迷津。人生在世,诱惑太多,陷阱也太多。只因心为形役,很多人不能跳出三界外,只能混迹与迷途之中。更有甚者执迷不悟。而梁实秋先生这位儒雅的大师心平气和地给这些执迷者指点迷津,读了他的《雅舍小品》如饮醍醐,敲醒迷财者。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知道有多少人为钱财所困,成为金钱的奴隶;有多少见钱眼开,见利忘义;有多少人因为金钱而丢了身家性命。而梁实秋先生一眼看破了金钱的本质。他在《钱》一文只一针见血地指出:“钱是人类的公娼!与其像泰蒙那样疯狂地死去,不如早些疏散资财,作些有益之事,清清白白,赤裸裸来去无牵挂。”语言简洁精到,足见大师之功力。返回世界四大守财奴•夏洛克(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阿巴贡(法国莫里哀戏剧《悭吝人》)•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去马棚偷吃荞麦。他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活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葛朗台(法国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贪婪和吝啬是相辅相成的,吝啬鬼们聚敛财富时都是贪婪,在使用财富时都是吝啬。象其他吝啬鬼一样,葛朗台既贪婪成癖,又吝啬成鬼。•泼留希(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贪婪吝啬且腐朽没落。•极其富有,生活却极端寒伧。衣服很象一件妇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满了面粉,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头上戴的帽子,正如村妇所戴的,颈子上也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壁下来。中国古代吝啬鬼形象——严监生•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其一,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爷的心理流露。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内容述评《钱》选自《雅舍小品》第四集。这类小品文要分析它是如何设计如何结构的,似乎是多余,它恐怕先前往往没有一个构思,只是兴至所至,想到哪说到哪,正如鲁迅所说的:“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子上,倘在夏天,则披浴衣,啜苦茗,随随便便,和好友任心闲话,将这些话照样地移在纸上的东西”。又如台湾评论界所说的,用的只是一种“滑笔”,借助叙述主线的惯性滑入对历史、典故、趣闻、风土民情及文化景观的描述。当然,这要有深厚的文化和阅历的功底才做得到的。返回该文散淡地从民俗写起,写了平民和富商对钱财的基本态度,引经据典,给我们摆出了古往今来很多人的生财之道和守财之心。即便今天读起来也是惟妙惟肖,让人觉得很有味道。这篇小品的主线就是“钱”,如果一定要说还有什么主题,那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再就是不能贪,要适可而止。并无大的深意。这类小品文的价值,其实主要也就是里面包含的各种知识以及轻松幽默的语言。文章包含的各种知识•1.阿堵物•文章开头先说钱的雅俗,钱本是无雅俗可辨的。但是其中已融入了很多知识。比如钱又名之为“阿堵物”,这是《世说新语》里的故事。•《世说新语•规箴》:“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阻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阿堵”是六朝人的口语,意为“这个”。•2.契刀、孔方、交子、钞引•契刀,亦即“栔刀”。辞海1298“栔刀”条:中国古铜币名。王莽铸于居摄二年(公元七年)。刀上有“栔刀五百”四字,每枚值五铢钱五百,二十枚可兑黄金一斤。•“孔方兄”:外圆内方。•“交子”:发行于北宋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的货币,称作“官交子”,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钞引:宋代茶、盐、矾等物的生产运输由政府管制,政府发给特许的商人支领和运销这类产品的证券,名“茶引”、“盐引”、“矾引”,又统称“钞引”。•3.和峤、石崇•《晋书•和峤传》载:和峤“家产丰富,拟于王者,然性至吝,以是获讥于世,杜预以为峤有钱癖”。•《世说新语•俭啬》首条即载和峤俭啬事: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4.庄子曰:“钱财不积,则贪者忧。”•5.《西京杂记》:(古今中外的扑满)•6.勤俭至富的故事。•7.“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梁代一本失传的小说记: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钱财,或愿飞升作神仙。最后一人曰:既如此,何不“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8.求田问舍•《三国志•魏志•陈登传》:“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后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9.多财善贾《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贾:做生意。本钱多生意就好做。比喻条件充分,事情好办。•10.印第安人酋长的故事•11.山西人浇金山银山的传说•12.牛衣对泣:典出《汉书·王章传》。汉代王章为诸生学于长安,生病无被,躺在牛衣中,向妻涕泣、诀别。遂用“牛衣对泣、牛衣夜哭、牛衣当被、王章被、卧牛衣、眠牛衣、拥牛衣、泣牛衣、牛衣泪”等谓夫妻共守贫穷,或形容寒士贫居困厄的凄凉之态。•13.雅典的泰蒙•莎士比亚悲剧《雅典的泰蒙》,其主要情节是写富商泰蒙慷慨好客,后钱财散尽,亲友纷纷离去,最后泰蒙疯狂而死。这部悲剧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作了深刻的揭露,剧中的泰门面对黄金曾说过这样一段有名的独白:“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马克思曾在《资本论》等著作里引用过这段独白来说明货币的本质。•14.另外许多顺手拈来的市井俚语,如:•“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人无横财不富,马非夜草不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人为财死”。•“赤裸裸来去无牵挂”等。(1)钱无所谓俗雅,俗雅在人(2)爱财、重财、积财并不是错事,是人之常情。(3)蔑视钱财及对挥霍无度都是错误和偏激的。(4)中国人储蓄和节俭的美德不能丢。(5)钱财聚散无定、横财难求,莫若薄技在身。(6)钱多会造成心理负担。(7)取之有道,不能贪财,更不能发不义之财。•结论:对钱的正确态度,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成为钱的主人,不能沦为钱的奴隶。作者的观点对钱的几种态度•生财•守财•敛财•贪财理解、宽容讽刺、否定作者认为“俗也好,雅也好,事在人为,钱无雅俗可辩。”本着这个想法,梁实秋的《钱》,没有普见的教化,也没有更多的鞭笞,而是很平淡的写了人们想聚财的心态,
本文标题:8.4-钱-梁实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4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