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太原民风、民俗、传说调查08对外汉语一班张雅琦08579116我的家乡是山西省太原市,2500年来古老的太原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创造了种类繁多、包罗万象的民俗文化。现在我分两条线索来介绍我家乡的民俗、民风。民风民俗集中体现在一些传统节日当中,比如:春节:太原人过春节时剪窗花、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守岁、拜年、给小孩压岁钱等习俗和其它地方没有太大区别,但是除夕夜叠旺火的习俗却是其所独有。叠旺火就是用炭块叠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期望日子过得更加红红火火。目前在太原乡村一直保留着这一习俗。二月二:“二月二,龙抬头”。农历的二月初二这一天,太原人要吃“龙食”,即所吃的饭都要冠以“龙”字,如吃面条叫“挑龙筋”,吃饺子叫“咬龙胆”。最有特色的是“剥龙皮”,即烙上薄薄的烙饼,中间抹上甜面酱,卷以葱丝、肉丝、豆芽、粉丝、韭芽混合炒制的菜肴。此外,这一天,无论大人小孩都要理发。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在南方有吃棕子、划龙舟的习俗,而在太原古老的文化传承中,除了吃粽子外,当地人还会用红纸剪成表示禁“五毒”的窗花、用黄纸印成的“黑虎”、“黄牛”贴在门窗上,门头插艾草,屋内点雄黄,这些都是作为避邪驱毒之用。目前这种习俗在城市已经不多见。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每逢这个月的第八天,太原人要吃腊八粥。所不同的是,太原人在腊八这一天,有泡蒜的习惯,也就是在醋壶里放些剥好的大蒜,到了春节,蒜瓣变绿,食之不辣,而且醋的味道伴有蒜香,味道更加鲜美。赶庙会太原晋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有古庙会,相传这一天是祭神祈雨的日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每逢庙会,要搭台唱戏,一连数日,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赶来,白天看戏,晚上看社火、焰火。从农历六月二十九到七月初五,赶庙会的商家,看大戏的群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以下简单地介绍几种风俗:婚俗:婚俗太原人结婚习俗以往大致要经过说媒、订亲、请期、迎娶、宴请、回门等程序,各个程序都有不同的讲究。在择定婚期时,太原人以三、六、九为吉,结婚时有开门钱、开箱钱、午夜放炮等习俗。不过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少人突破了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选择了更加多样的婚庆方式。饮食:太原地区曾经广泛流传着一首关于太原名吃的歌谣,道出了当时名扬省城的六种特色食品及其店名。其谣曰:宁化府的陈醋,六味斋的酱肉;认一力的蒸饺,清和元的头脑;老香村的甜糕,老鼠窟的元宵。曲艺:在太原较早的曲艺表演,似乎要数太原莲花落了。太原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所谓七件子乃是分执于两手的竹板,因其右手所执两片大竹板,左手所执五片小竹板。大竹板打板,小竹板打眼,相互配合有板有眼,说唱之词则随着板眼节奏进行表演。所以,俗称此为”七件子“。烧土———极具太原地理特征的黄土文化太原人习惯上称煤块为“炭”,煤末为“煤”,黄土为“烧土”。以煤末和烧土成泥,用长方形模具制作煤糕称作“打煤糕”。与煤糕业同时起步的是烧土行业。操此业者,多为外地进城农民,从车行租用独轮手推车,以后逐渐发展到使用人力车。由于烧土行业的兴盛,黄土亦被专人管理,作为商品,批发出售给烧土小贩。太原人习惯称之为“烧土场”。剪纸———精妙绝伦的太原手工艺文化太原有着古老的剪纸习俗,它表现着太原乡土风俗和文化魅力,是反映和揭示太原民俗的一个生动窗口。春节,是太原农村剪纸习俗最为风行的时期,此时的剪纸品种最多,色彩最艳,如大门门楣上所贴的剪纸名为“花纸”,纸上写着“年词”,贴于门楣;体现浓厚的喜庆氛围,窗花剪纸一般与四季有关,外框多为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四周剪以春兰草、夏牡丹、秋菊花、冬腊梅等花卉图案;娶亲嫁女时的剪纸都为红色的,给老人祝寿的剪纸是“五福献寿”等等。社火———日趋兴盛的太原民间文化社火,其实就是太原人俗称的红火。主要有太原锣鼓、太原秧歌、高跷、旱船、背棍、铁棍、莲花落、哑老背妻、二鬼摔跤、跑场秧歌等。1、太原锣鼓。太原锣鼓始于公元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妹妹所居住的太原南郊,据说当年皇姑一出动,便用锣鼓迎送,演奏的曲调就是传自今日的“流水”,意为“福如东海长流水”。演奏乐器以堂鼓、铙、钹为主,高潮时浪滔滚滚,一阵猛似一阵,平缓时小溪潺潺,恰似行云流水。其演奏技艺娴熟,演奏形式多样,实属国内罕见。2、旱船。这是太原闹红火中的一种民间街头表演形式,一般由两人为一组,多组在一起进行表演,一人坐船(扮女性),上半身露在船中,并饰以假作的装饰腿足,盘膝端庄,上身不动,下半身则以秧歌碎步,行走游动于场中;另一人扮作老船公,手持船桨,摇橹于旱船之前,巧做各种划船动作。3、铁棍、背棍、担棍、划棍。铁棍又称抬铁棍,表演者一般是十一、二岁的女孩子,在下面抬棍的通常有8个人,他们身着一色传统服装,闪动腰际,缓步前行,翩翩起舞;背棍一般由两人表演,下面男子肩背三角形铁架,上面坐着一个八九岁小女孩;背棍的男子两腿打弯,前后左右舞步前进,上面的女孩稍动腰际,轻甩两臂,并挥动着红绸绿缎;担棍与背棍大体相似,它由3人进行表演,下面一个与背棍相同,上面两人,一肩一人,表演方法与背棍相同;划棍是运用古老的杠杆原理进行表演,由4个后生作为支点,抬起一根大抬杆,末端绑一块重物,顶端为一个扎制的仙鹤、龙或凤、上面有一三角铁架,坐一男孩,表演时,划杆上下翻动,左右划出。成人仪式:人一生要过无数个生日,对山西人而言,重要的生日只有可数的几个,周岁、3岁、12岁、40岁、60岁……12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民间以12属相推算年龄,每逢属相之年称“本命年”,12岁是人生的第二个本命年,因此极为重视。而山西民间的“成人礼”普遍都在12岁举行,孩子至12岁生日时,各家通常要张灯结彩,请亲戚宾朋吃饭;备办祭品,到娘娘庙祭祀等,按照风俗要求举行相关的成人仪式。最后介绍几个传说:关于唐尧建唐国初都太原,千百年来在太原的大地上一直有丰富的口碑传说,对于这些传说,当地的志书、碑石多有记载,限于篇幅不去一一追述,仅将属于信史的典籍所载,备述于后。号称“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其《五帝本纪·正义》中的《宗国都城记》云:“唐国,帝尧之裔子所封,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其南有晋水。”中国的第一部断代史宏著,班固撰的《汉书·地理志》载:“晋阳本唐国,尧始都于此。”专门撰述中国古代名城的《都城记》也说:“晋阳城北二里有唐城,尧所筑。”一直到唐宋之际,徐坚的《初学记》,朱熹的《诗集传》还在讲,唐城是帝尧所筑,唐城地处太原晋阳一带。《述异记·卷上》云:“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又云“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其俗遂为立祠”。又载:“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载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秦汉置太原郡,属并州,首县晋阳,治在今山西太原市。两汉时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本文标题:太原民风、民俗调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56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