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实在论_观念论与语义学_现代英美巴门尼德解释的三条进路
实在论、观念论与语义学:现代英美巴门尼德解释的三条进路宋继杰/文提要:现代英美关于巴门尼德哲学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如何梳理和鉴别这些解释是进一步研究的前提条件。关键是,我们该如何确定我们自己借以鉴别这诸多解释所依据的视向呢?因此,我们有理由将推演性重构的“进路”或“出发点”,而非“结论”作为我们梳理现代英美巴门尼德解释谱系的主导视向。关键词:巴门尼德;实在论;观念论;语义学;意义;指称中图分类号:B502文献标识码:A现代英美关于巴门尼德哲学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如何梳理和鉴别这些解释是进一步研究的前提条件。关键是,我们该如何确定我们自己借以鉴别这诸多解释所依据的视向呢?伟大的英国古希腊哲学专家康佛德指出:“巴门尼德是正式从前提推论到结论而不是独断地‘宣称’的第一个哲学家。”①和古代伊奥尼亚学派出于各自历史理由和经验观察而“宣布”各自的“本原”不同,巴门尼德的“Ontology”带有更多逻辑推理的性质。诚然,以康佛德为代表的现代英美学者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大多以逻辑推演的方式重构巴门尼德的学说。因此,我们有理由将推演性重构的“进路”或“出发点”,而非“结论”作为我们梳理现代英美巴门尼德解释谱系的主导视向。根据其各自所设定的巴门尼德思想的前提,现代西方的巴门尼德解释主要包括:(1)实在论进路(realistapproach);(2)观念论进路(idealistapproach);(3)语义学进路(semanticapproach)。每一条进路都必须首先确认作为巴门尼德哲学论辩引导性段·15·①Conford,F.M.,PlatoandParmenides,London:1939,p.29.落的残篇B2中的“(IT)IS且不可能(IT)NOTTOBE(hēmenhopōsestintekaihōsoukestimēeinai)”和“(IT)ISNOT且(IT)必然NOTTOBE(hēd’hōsoukestintekaihōschreōnestimēeinai)”的动词主语。实际上,三条进路的区分实质在于就动词“estin”的主语而在(1)“存在者”,(2)“思想”或“能被思想者”,以及(3)“能被言说者”这三者间进行抉择。尽管对于巴门尼德来说这三者最终可能是一回事,但对于研究者来说,作为论辩的出发点,其意义却大不相同。一、从“toeon”出发:实在论进路(RealistApproach)实在论进路认为“estin”的主语是“whatis”并且进一步将这“whatis”等同于一个独一无二的、类似于物质的存在者。伯奈特视之为有形物体,说:“断言itis就相当于说,宇宙是一个充满物质的空间(plenum:与vacuum相对)。”②他在提到亚里士多德说过巴门尼德相信可感实体时注释道,巴门尼德的“toeon”不能被译为英语的Being、德语的dasSein、法语的l'etre,而应该译为“whatis”、“dasSeiende”、“cequiest”,不是“存在”,而是“存在者”③。显然,以实在论为进路的学者更愿意将巴门尼德视为最后一位宇宙论者而非最早的形而上学家。先确立“实在”,然后再讨论有关于它的“思”与“言”,亦即只能这么去思和言“whatis(存在者)”或“reality(实在)”或“aletheia(真理)”。④·25·②③④Burnet,J.,EarlyGreekPhilosophy,London:1892,p.179.Burnet,J.,EarlyGreekPhilosophy,p.178n.4.威登尼乌斯(Verdenius)则称之为“一切存在者,存在者整体”,参见Guthrie,W.K.C.,AHistoryofGreekPhilosophy,v.2.,Cambridge:1965,p.14.;而德国学者Frankel认为这个“estin”是无人称用法,类似于“itrains”,“rainingtakesplace”,这种说法接近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释,不难想见它在英美很难流行。德国古典学者的影响显而易见:Diels在其ParmenidesLehrgedicht.GriechischundDeutsch(Ber-lin,1897)和DieFragmentederVorsokratiker(Berlin,1956)里认为estin的主语是一个未被表达的“dasSeiende”;持相同观点的还有Karsten(1835),Reinhardt(1916),相似地,Zeller认为:“巴门尼德将与Not-Being相对立的Being的概念作为他的出发点。他所理解的Being不是抽象的纯存在概念(conceptofpurebeing),而是‘充实’,没有进一步指明的空间性充实物:Not-Being是虚空(这属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学说)。‘只有Beingis,Not-Beingisnot并且不能被思想’;他从这一根本的观念引申出他关于Being之本性的全部原理。”这和他的反黑格尔的哲学立场不无关系。Zeller,E.,OutlinesoftheHistoryofGreekPhilosophy(NewYork:1955),p.65。德文原版初版于1883年。耶格尔认为作为巴门尼德主题的“theExistent”或“thatwhichis”(on)是从伊奥尼亚的“taonta”(当前或既定的诸物)脱胎而来,“如果理智只为一个单一的Existent找到空间,那么这并不意味着这个Existent是某种纯粹心理的东西,诸如现代观念论可能假设的那样。这不可能是巴门尼德断言‘思想与being是同一的’时的意思。在宣布这一同一性时,他仅仅攻击theNon-Existent的不可思议和不可认识性———一件他认为至关重要的事情。动词noein对于巴门尼德的意谓不同于柏拉图,后者把nous与感觉截然对立。但自荷马以来,noein始终意指对一个对象的‘意识(tobecomeaware)’并且把它等同于那存在的事物;而且,巴门尼德所谈论的noein的对象———theExistent或thatwhichis———是某种直接取自人类经验的东西。巴门尼德能够毫不怀疑这个对象的存在,除非它认识着实际事物,否则noein决不是noein。作为实在论进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康佛德强调了巴门尼德对于早期希腊宇宙论传统的继承性,认为巴门尼德原本是毕达哥拉斯主义者,他的论证方法源自几何学的证明:“巴门尼德的前提以一种更为抽象的形式陈述了为他的所有先驱———米利都学派或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共有的第一假设:终极地存在着一个‘OneBe-ing’。他的思想实际上就是琢磨这一抽象概念;他考虑什么进一步的属性能够或不能够逻辑地归属于‘abeingthatisone’。与此同时,这个‘OneBeing’不是一种单纯的抽象;它被证明为是单一连续和同质的实体,充满整个空间。”⑤当然,作为存在者的“OneBeing”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只有它可以被思想、被言说,才有真实的名称。但这对于实在论的解释来说只能意味着,“being(存在者)”是“思想”的原因,思想要求一个独立的、先在的对象;没有这个对象,思想作为富有意义的认识活动就是不可能的了,就会缺乏可理解的内容;思想本身无法生成其自身的思想内容;因此,存在者(being)是思想的必要条件;一个独立于思想的对象或存在者的存在乃是实在论进路的前提。正如伯恩耶特所指出的:思想要求一个不同于思想自身的对象,而且,巴门尼德论证说,这对象必须现实实存;包括巴门尼德在内的古代人从未超越实在论立场;将思想范畴视为世界之本性的构成者和规定者乃是后笛卡尔主义的现象,与希腊人完全背道而驰。⑥而伯奈特则说得更干脆,巴门尼德不仅不是唯心主义之父,相反,一切唯物主义都依赖于巴门尼德的实在论观点。⑦二、从“noein”出发:观念论进路(IdealistApproach)实在论进路首先预设独立于思想的存在者,观念论进路不承认有这样一个先在的存在者决定什么可以被思想、什么不可以被思想以及如何思想。相反,思想活动本身就是思想内容的产生者,思想就是存在者(being/whatis/thatwhichis)的产生者;思想本身决定了它必须有某种理智内容,亦即“thatwhichis(存在者)”。所(接上页注)理智或逻各斯的贡献在于,theExistent不能是如我们的感觉所显示给我们的那样———即,某种多元的和运动的东西。”TheTheologyoftheEarlyGreekPhilosophers(Oxford:1947,pp.102-103),另外,Taran,L.,Parmenides:ATextwithTranslation,Commentary,andCriticalEssays(Princeton:1965),对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的观点有详尽的列举。他本人认为B2.3-5的estin和oukestin无人称无主语,但其意义是纯粹存在性的而非系词性的,巴门尼德从存在论问题的优先性出发,其出发点就是existence,“thereisexistence,whatevertheexistensmaybe,andthisnobodywasgo-ingtodeny”(p.38),可见Taran属于实在论进路。⑤Conford,F.M.,PlatoandParmenides,pp.29-30.⑥Burnyeat,M.,“IdealismandGreekPhilosophy:whatDecartessawandBerkeleymissed”,Philo-sophicalReview91(1982),pp.3-40.⑦Burnet,J.,EarlyGreekPhilosophy,p.182.·35·以,要么思想产生出“being/thatwhichis/存在者”,要么思想是“being/thatwhichis/存在者”的构成要素,也就是说,思想就是“being/thatwhichis/存在者”。当代观念论研究者的重构⑧是如何进行的呢?我们以美国学者龙(Long,A.A.)为例。A.A.龙首先区分“noein”(思想活动/activityofthinking)”、“noetos”(可思想者/whatisthinkable)”或“noema”(思想对象/objectofthought)”,再论证它们的严格同一。其重构巴门尼德学说的前提是:“巴门尼德的首要关切是审查真实的思想活动,并将思想的主体与客体相等同。……巴门尼德对我们的第一呼吁是:不要思想‘存在’,而要思想‘思想存在(thinkingbeing)’。用现代的行话说,巴门尼德筹划的是一种二阶探究。他不纯是或不首先是一个形而上学家。他在研究心灵,其出发点是:有东西在那里———存在或真理———供心灵思想。”⑨基于这一前提,他把B2中的“haiperhodoimounaidizēsioseisinoēsai”译为“whataretheonlywaysofinquiryforthinking”瑏瑠,从而认为“主动地思想着某物”乃是女神的出发点,她的基石;她要谈论的就是可为思想所得之探究思想之道路。瑏瑡每一条道路都由一个代词来引导,这个代词指代的就是“可为思想所得之探究之道(Awayofinquirythatisavailabletothinking)”。因此,女神话中的直接主语不是“being”或“not-being”,而是(1)“thewayofinquiryavailabletothinking,thatesti…”和(2)“thewayofinquiryavailabletothinking,thatoukesti…”。“being”和“not-being”是作为内在于这个命题内容的东西而被提出的。所以,女神在探究“思想活动(thinking)”,并且她发现“思想活动”具有“存在(being)”作为其命题内容,“思想活动”排除“非存在(not-being)”,因为“非存在(not-being)”不可思想。但假如“思想活动(
本文标题:实在论_观念论与语义学_现代英美巴门尼德解释的三条进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99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