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6届高三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352016届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提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高考内容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方式以及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了解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了解“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认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理解“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新增)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石刀、石斧等②奴隶社会:耜耕:耒耜、石锄、石犁及少量的青铜农具。③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④西汉:耦犁(二牛三人);播种工具耧车⑤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标志传统步犁成熟定型★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⑴著名的水利工程有:①战国时:a.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b.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②汉代:a.关中的“井渠”(坎儿井)b.西汉的漕渠、白渠、龙首渠⑵农业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筒车)→宋(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3、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后期: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①时间:战国秦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②主要形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国有制:(均田制)③认识: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形成,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根源4.理解古代的小农经济⑴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⑵形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⑶★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主要目的是满足基本生活和交纳赋税。)③精耕细作;④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⑷评价: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即明清时期,小农经济日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⑸破产:鸦战争以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⑹消亡:1956年三大改造,通过合作化运动,被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36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的比较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武器军用品等供官府使用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2、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⑴“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⑵定义:从汉武帝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由政府垄断。由工官负责生产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皇族的生活用品。⑶.特点:①官办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②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不流入市场;③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④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⑤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束缚3.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纺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纺织原料是麻、葛、丝。②商朝:政府有专门负责指导蚕桑丝织的专职官员,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③汉代:丝织业技艺高超。(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_罗马_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_”。④唐朝:官营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⑤宋朝::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丝织工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⑥纺元代织业: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⑦明清时:江南纺织业发达的地区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杭州、南京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2)冶金:①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出现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②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晚期发现最早的人工铁制品;③战国时期:炼铁、炼钢技术不断进步(淬火工艺),铁制农具和武器不断推广。④汉代:汉武帝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⑤南北朝:发明灌钢法,使中国钢铁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3)制瓷:中国是瓷器的故乡。①原始时代的彩陶就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度阶段。③东汉:瓷器生产技术成熟,烧制出青瓷。④北朝:烧制出白瓷。37⑤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首创釉下彩绘技术;唐朝起,中国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输出国外,从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⑥宋代: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⑦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⑧明代:江西的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烧制出五彩瓷。⑨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珐琅彩)。小贴士:“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赞美四川大邑的白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诗人陆龟蒙赞美青瓷。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北宋为转折点)①秦:明码标价、收钱入器②汉:“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长安有九市③南北朝时期:形成了“草市”→特点: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自发形成、受政府管理④唐朝时:“草市”逐渐演变成了地方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⑤宋:A.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坊市的界限被打破)B.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管理。C、草市的服务设施完善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己经相当繁华。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1)商业城市:①汉代: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开始形成(长安和“五都”)②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时人称之为“扬一益二”)③宋代:汴京(即东京,今开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汴京繁华的景象。)④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2)商帮:明清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⑴产生: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首先出现雇佣关系⑵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⑶缓慢发展的原因:①政治上: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本原因)②经济上:a.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重农抑商政策③对外关系上:“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④思想文化上:中国思想文化专制影响了近代科技的产生等。(注意: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4、“重农抑商”政策⑴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成为历代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⑵含义:主张重视农业的发展,限制打击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⑶目的(根本出发点):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⑷影响---在不同时期,其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①积极;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封建统治的巩固;②消极:明清时期,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5、了解“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⑴含义: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交往。)38直接原因:明为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⑵原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⑶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⑷★影响: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造成中国与世隔绝,不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③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了封建的自然经济。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内容标准】:1、简述鸦片战争后(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与初步发展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1.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始终占主导地位2、外商企业的建立3、洋务经济(洋务企业)兴起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5、官僚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2.表现:①“织”与“耕”分离②农民、手工业者破产③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3.开始解体的标志:4.影响:①积极: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劳动力、市场)②消极: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三.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2)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2.目的: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过程:旗号主要实践前期“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官僚资本性质)后期“求富”a兴办民用工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b筹划海防;(北洋、南洋、福建)c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等)d选派留学生;5.破产。破产的标志: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6.积极影响:①引进了西方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39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③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有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7.局限性: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最终失败,未能实现富国强兵四.探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曲折历程:(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2)甲午战争后(1895-1912)初步发展(3)一战期间(1912-1919)短暂春天(4)一战结束后(1919-1926):迅速萧条(5)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短暂发展(或“较快发展)(6)抗战时期(1937-1945)沉重打击并日益萎缩⑺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陷入困境⑻1949—1952年(合理调整工商业)获得新生⑼1953—195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消亡(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⒈原因:①鸦战后,自然经济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自由劳动力。②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企业诱导。⒉产生的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⒊最早创办者:官僚、地主、商人;⒋著名企业:①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②1873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③朱启昂在天津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⒌产生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②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双重压迫③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较少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⒍产生的意义:①产生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②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诞生。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④推动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⒎中国资产阶级的特点(或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二)、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⒈原因:①甲午战争后,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②“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的呼吁。③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⒉代表:张謇(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保兴面粉厂)、周学熙(“南张北周,荣氏兄弟”)⒊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掀起维新派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三)、一战期间(民国初年,1912-1919),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⒈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
本文标题:2016届高三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11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