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
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主讲人:殷杰同学们好!这是我第三次来中北大学给同学们就哲学、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作报告,非常感谢中北大学提供这样的机会。因为山西大学和中北大学风格迥异,是特征都非常鲜明的两所University。虽然中北刚刚从College成为University,但是现在逐渐地在填补自己跟综合大学的一些距离,我看到这点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山西省的大学正在发展。我还非常高兴的一点是:接受报告的主体是思维完全不一样的学生。我在山西大学给本科生讲公选课,公选课的主要学生是理工科的学生,同学们的思维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讲,一个人的思维特征,首先有他自己的知识背景,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形成他个人思考问题的方法。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是他处事、面对社会、面对自然、面对其他人解决问题的一个标准。知识背景不一样,思维方法不一样,形成的标准不一样。比如说他提一个问题就跟大家提的不一样,他所关心的问题也不一样,这是由他的知识基础和思维特征决定的。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因为现在国家现在处于创建国家大的创新系统:知识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和体系的创新等等,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我希望今天的讲座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我可能给不了大家创新的知识,但是我能给大家思维上的启发,让大家想到、认识到这个问题,然后去思考。爱因斯坦曾经讲过:如果说一个人每天工作八个小时,而这八个小时都在实验室度过,那么你不是一个很合格的工作者;而如果你只在实验室工作四个小时,再用四个小时去思考,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人,也是一个有头脑的人。我今天希望讲座,能够让大家在这方面有所启发。首先有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有创新思维在整个社会显得尤其重要?平常留心一句话: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大家体会这句话,虽然有点尖刻,但是讲的是事实。“有知识没文化”就是说一个人在一生的成长当中要学很多很多知识,这些知识能不能转化成人类或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进步,这是未知数,这种转化需要每个个体去进行;“有技能没常识”实际上是说人智商很高、情商很低,现在社会不仅仅是需要高智慧的,更需要的是高情商的,能够适应社会,能够融合到社会,并且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改造社会;“有专业没思想”——这个是最关键的,大家学各种专业,你可能有很多专业知识,但是没有思想,你上升不成自己的理论,你只能做一个工作者,不能做一个思想家,只能是一个听命令的人,而不能成为让别人去听你制定命令的人。所以经常讲“三流的企业卖的是人才;二流的企业卖的是产品;一流的企业卖的是技术;超一流的企业卖的是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思想,我制定标准,我制定规范,也就是平常说的比较时髦的叫“话语权”,这个说话、讲话我来决定,然后剩下的来执行,这就叫思想。所以很多人感觉社会物质的进步、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间越来越重要,但是真要“从专业转变为思想,从知识变得有文化”这需要有新的东西、新的观念、新的方法。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有的人会提出新的观点来,这是厉害;有的人会从新的角度看待一个旧的问题,这也厉害;有的人会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旧的问题,这也是厉害,这些就是创新,跟以前不一样,这就是创新。大家都知道的你再去做,做重复的、千篇一律的事情就没什么意思。所以这个社会需要这种人才的时候,大家无论是作为学生来讲还是作为一个个体来讲,都要有意识地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在将来社会上,整体人才的滑坡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对于个体来讲,没有创新也是一个悲哀。大家最近可能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对国家的政策有所了解,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强调要“以人为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种思想的提出,有它特定的历史、时代、国际背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在整个文化、价值多元选择,大家有各种选择。大家现在所处的大学跟我们时代所处的大学就完全不一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跟家里联系的话,我只能靠写信,但是大家现在写信基本上不用了,可以打电话,而且电话又有很多种选择,这就是多元的选择,在这种多元的选择下面如何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合力,这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存亡的问题,大家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这是真的。所以说要“以人为本”,创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对大家提出一个什么样的要求,最关键的是素质问题,如何来体现素质,真正的素质在于思想素质。所以未来的和谐社会需要不仅仅是简单的技能和简单的知识,而是需要有思想和“融合剂”。一个人身上如果有“融合剂”,就能够引导一个团队,使一个团队产生最大效力,这是真正的有知识而且有思想的人。这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对人才的创新要求、对思想的创新要求是越来越重要,所以这是我简单地来引出这么一个话题。讲到这儿,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核心的思想,让大家有一个总体的概念,我想告诉大家一个思想,那就是:在知识的传输和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培养和形成。包括老师传道、受业、解惑;同学接受知识,然后理解掌握、融会贯通,在整个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不是简单的知识,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培养和形成。而在思维的培养中,最重要的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思维比较有效的途径是多讲讲,包括哲学思维的熏陶和训练,以科学文化的学习和经验为平台,从而在大文和大理的交叉和碰撞当中形成创新的思维,这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的一个事实。我在山西大学给本科生讲公选课的时候,有一位学化学的同学听完第一节课之后,对我说:“殷老师,我听你讲了45分钟后,你把我四年的困惑都解决了!”虽然说他的话我信50%,但是我相信他确实是开了窍。我引出这个话题来,给大家讲这个故事,就是说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在你成长的过程当中,突然有一天,你豁然开朗,对你的整个事情都有一个好的处理方法。我要强调的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思维模式的培养和形成。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给我们讲很多很多知识,解决很多很多问题,我们接触很多很多东西,如果你不去反思、不去思考、不去归纳、总结,不形成自己看法的话,这些知识就会零散地灌输到你的头脑中去。有的同学很聪明,我经常听见有的同学说:“你有时候不上课,在宿舍睡觉,我每天都去听课,都做作业,但为什么你每次考试都比我厉害?”这是为什么?原因就是他会学,他掌握了这门学科的规律了,他站的比你高,而你今天学的是今天的,明天学的是明天的,不会归纳,不会总结,不会举一反三。实际上人家会学的,他在整个自己的思维框架当中对这个学科的规律和历史以及学科的整体情况有很深刻的了解。我们再举一个例子,古代某个人家里有一房子的钱,都是那种铜钱,但是没法用,因为他就是没有穿起这些铜板的线,他只要有线,就能用钱达到自己的目的。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往家里捡那一枚一枚的钱,而是要找那根线,也就是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思维习惯,以后你所有的知识都会汇集到你的这根“线”周围,就会形成合力,就会形成一个很有思维的头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位博士生导师说过一句话:理想中的学生应该具备五个基础,第一个是哲学基础;第二个是知识基础,包含着人类对世界探索的己知的东西以及对未来探索的问题,所有这些因素在内的知识;第三是方法论基础,就是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的形成,有意识地在学习过程当中去寻求自身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第四个是能力基础,包括个人能力、技能;第五个是文化基础,也就是不仅仅要有知识,而且还要做个文化人,有学识的人。有学识不等于有知识,有学识能够把知识转化成一种思想工具去影响、说服、劝服别人或者说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别人走向正确的道路。我觉得这五点总结得非常好,对于大家的创新思维,思维模式的形成都有好处。我刚才提出一个观点:大学教育的本质就是思维模式的培养和形成。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式、一个社会的思维模式、对整个社会的思维模式集合到一个特点身上就形成一个独特的思维模式,这个独特的思维模式就会产生出创新的火花来。所以我有时候说很多同学都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大家的思维方法都一样呀,对于一个问题的观点都是一个看法。我们经常讲中国人最讲求“中庸之道”,什么叫“中庸”?就是不前、不后、不左、不右,是中间者,没有人敢走极端。在学术上,不走极端怎么能创新呢,本身咱们就是流水线上规模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属于咱们自己的那点空间也不充分利用,不去转变自己的观点,不去培养自己的思想,这就会没有对抗。而只有对抗,才会和人家争论、争辩,以后才能碰撞出创新的思维来。所以实际上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现在需要的是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讲两句话就让人知道你思考问题的方法与众不同,现在找工作时为什么要Interview?就是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发现你自身的特点,而不是通过材料。在你知识接受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别人不同的东西。现在倡导一种“终生学习”模式,这就是一种观念。在“知识大爆炸”这个时代里,知识更新快,而且光旧的知识就学不完,没有时间去接受新的知识,所以要在平时就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发现问题的本质,一针见血地抓住问题的实质,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大家现在是本科,很可能大部分同学以后还要去读硕士、读博士,这个过程实际上培养的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模式。知识的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在你形成一个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后,特别是不良的方法,将来可能你永远改变不了。虽然你在不断地学习,但是在你人生思想成熟最关键的时候你已经定位了,就不好改了。所以前面强调的第一个理念就是: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进入第二个问题,讲一讲哲学基础。我总结了四个方面:个人方面,需要在你的思想当中形成两个学科的知识模式,一个是哲学思维模式,另一个意识思维模式,无论你是学什么专业的,这两个思维模式都应该掌握。从个人的思想成熟、智力成熟、思维成熟的角度讲,你要懂哲学,至少要懂哲学的思维方法;你要懂意识,至少要懂意识的思维方法,当你下一步步入到学术研究的知识殿堂中的时候——上研究生,开始真正研究,搞课题,做项目,然后去思考问题,做一种知识的创造工作的时候,下面一点就是你应该做的,也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你需要从思维的差异方面寻找创新,特别是从东西方科学文化的差异上寻求创新;二个是要从学科的交叉当中,特别是大文大理的交叉当中来寻找创新。这就是四个问题,两个层面。一个是对个人而言,另一个是对个人将来能够有创新思维的途径上讲。一共有四个方面,先讲一讲第一个方面,从哲学上讲。什么是哲学?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思想,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面对三件事情:第一件是跟自然的关系;第二件是跟社会的关系;第三是跟人的关系。也就是说人在世界上处理的无非就是三种关系——要么就跟自然打交道,比如说科学家;要么就跟社会打交道,像政治学家什么的;要么就跟人打交道。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实际上就是这三种关系。那么作为一个个体,你一直存在到今天,这说明你将这三种关系处理得很好呀,有雷电的时候你会躲起来,否则你就不在了,这就是你跟自然的关系处理的很好呀。跟社会也是,你知道自律,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否则你也不在了,你就犯罪去了。所以你现在存在的很好,表明你过去处理的很好。人与人之间,大家现在回到宿舍有一个小圈子,上课有一个小圈子,跟老师的关系也处理的很好。前段时间讲大学生要提高思想、素质、文化呀,不仅要有智商要有情商,而且要有处理、诊断各种关系的能力,特别是跟同学之间,有很多同学就是处理不好这种关系而导致出现了思想问题。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思想,但是你没有上升成一种普遍的体系。我们说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普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你要了解这个时代,你只要懂得这个时代的哲学,就能够把握住关键所在。今天由于时间有限,我就不展开讲这个问题。恩格斯曾经讲过一句话:“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思维。”这个思维从整体上讲是整个民族的整体思维;从个体上来讲是个人的理解问题相应的理论思维。如何来获得独特的民族思维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哲学史,因为我是搞哲学的,所以我很愿意跟大家多讲点哲学的问题。讲一个很简单
本文标题: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22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