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高一政治课件
(一)货币产生及本质•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货币的职能体现货币的本质。所以,要弄清货币的职能,首先必须弄清货币的产生及本质。•货币产生四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的产生。注意:2只羊=1把斧与1把斧=2只羊的经济意义是不同的。•货币的定义:P15。•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不是商品)。考点六:货币的产生和本质•对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结合货币在现实生产中的特殊功能进行理解:第二,能否实现由商品到货币的转换,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第三,货币是财富的象征。第一,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商品交换中,它是“万能”的,是价值的一般存在形式,它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在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都必须换成货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第四,正确对待货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反对鄙视金钱,反对拜金主义、金钱至上思想。(二)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第一,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本身有价值。自身没有价值的东西,是不能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的。第二,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多少来决定的。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而货币则是商品的外在价值尺度,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第三,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第四,货币作为价值尺度,需要确定货币单位。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它自身的数量也必须计算。为了计算货币自身的价值,便需要确定一种固定的货币单位。有了货币单位,任何价格都可以表现为一同单位的一定的倍数。第五,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的时候,就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但也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价值。供求关系。货币的价值。以纸币为流通手段时,纸币的发行量也影响货币的价格。国家的宏观调控。流通手段:•首先,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其次,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使“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在物物交换中,其交换的公式是:商品——商品(W——W),“买”和“卖”是同时完成的。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则不同,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由商品到货币,是卖的过程,而由货币到商品,是买的过程。这样就把物物交换时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限制打破了,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区别方法1.是否需要现实中的货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中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需要现实中的货币2.材料中的关键词:•“定价”、“价格”、“标价”、“值……多少钱”等字眼表明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凡是有“买”或“卖”字表明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此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贮藏起来,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支付手段(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货币在国与国经济关系中具有以下作用:第一,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第二,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第三,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货币的其他职能都是在这两种职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不:(95—27)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货币是•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B.想象的货币•C.现实的货币•D.一种价值符号•选B。本题是讲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因而这里的货币是指铸币,因为纸币只代表铸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所以D是错误的;不管货币执行何种职能,都是特殊商品,但其价值只是相对不变,A错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B正确(一)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只有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与铸币相比的优点: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人民币是我国的合法货币。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并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人民币的主币单位是元;辅币是角、分,采用十进位制。货币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等阶段后,通过信用卡的过渡,又迎来了电子货币时代。偶然的物----扩大的物----一般等价物G----铸币----纸币----信用G----电子G要注意事物先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二)货币的发展(三)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如果货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货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通货紧缩。不管是太多还是太少,最终都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因而,货币的发行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是为限。(四)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第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充当流通手段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条件下不会发生。因为金属货币在本身具有价值,可以作为贮藏手段,当金属货币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量时,一部分金属货币就会退出流通,被贮藏起来,因而不会贬值。可以按照固定币值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的金属货币的纸币,其发行量受银行限制,币值有金属货币保证,因而也不会贬值。•第二,通货膨胀的成因在于发行的纸币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数量。如果在某一时期待售商品总量和纸币发行量虽然都没有增加,但由于人们惧怕物价上涨,把货币尽快出手,引起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也会引起通货膨胀。•第三,通货膨胀在市场价格有充分的弹性的条件下,必定表现为物价上涨,但在对市场价格实行严格管制的条件下,不一定表现为物价上涨。在市场价格有充分弹性条件下,通货膨胀必定表现为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多,所以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应注意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未必都是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的因素是众多的:通货膨胀(即纸币发行量增大)生产该商品的社会生产率降低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长国家政策保护价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垄断行业的垄断价格•第四,要控制通货膨胀率,首先要控制纸币发行量,使之和流通在所需要的数量相符,或减缓货币流通速度。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心理要求是物价不要上涨,工资收入要逐年上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从货币量公式可以看出,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数量增加,价值减少,价格降低。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在增加商品供应量的基础上,加快货币流通次数。这样既可以控制通货膨胀,又可以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生产时,不能仅靠扩大生产规模,尤其是要注意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由粗放型经营转向集约型生产)。不:(94—32)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A.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B.纸币的面值(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C.每种面值的纸币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D.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选ABC。单:(96—12)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强调指出,必须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是因为,只有抑制通货膨胀,才能•A.控制货币发行总量•B.增加人民的货币收入•C.理顺价格关系•D.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选D。A是治理通膨的方法;B居民货币收入未变,购买力提高;C与题目没有直接联系。所以只有D项是正确的。(五)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一般说来是指物价全面、持续下跌,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衰退的经济现象。•注意不要把物价下降就理解为通货紧缩,只有物价的全面、持续下跌并且经济衰退才能理解为通货紧缩。•物价的影响因素主要: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供求关系、货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调控等。如果货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通货紧缩,但引起通货紧缩的原因不仅仅是货币的发行量。由于通货紧缩是指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衰退。所以,分析通货紧缩的趋势必须从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矛盾分析入手。物价的下跌从供需的角度看,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一是从社会总供给的角度分析、二是从社会总需求的角度分析、三是从供需关系去分析。一从社会总供给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在许多领域中已经形成买方市场,供大于求,物价必然下降。尤其是农产品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带动了物价总水平的下降。二从社会总需求的角度看: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需求量的大小实际上意味着消费量的大小,因而它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的速度。需求一般分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俗称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套马车”或“三大动力”。分析社会总需求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分析。第一,从出口需求的角度看,由于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尤其是我国在金融风暴波及全球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加之我国商品出口竞争力不强,使我国出口大幅下降。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导致全球性初级产品和一般工业品严重过剩,国际市场价格普遍走低,在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必然压低我国相关产品的价格。第二,从投资需求的角度看:由于前几年投资过热、规模过大,再加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景,影响了人们对投资的信心。第三,从消费需求看,原因是多方面的:A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某些行业或部门的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从而在某些领域的产品的价格大幅下调。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使市场缺乏新的、有吸引力消费领域,使消费升级遇到了困难,能够带动需求、创造需求的产品太少。B不良的收入、支出预期影响了居民的消费。由于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对收入增长不敢乐观,但随着住房、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为了应付未来的支出,人们不敢放开消费。由于粮食、水果、猪肉价格下降,农民往往增产不增收,农民的收增长也比较缓慢。因而农村消费市场同样难以启动。第三,从消费需求看,原因是多方面的:A我国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某些行业或部门的产品严重供过于求,从而在某些领域的产品的价格大幅下调。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使市场缺乏新的、有吸引力消费领域,使消费升级遇到了困难,能够带动需求、创造需求的产品太少。B不良的收入、支出预期影响了居民的消费。由于居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对收入增长不敢乐观,但随着住房、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为了应付未来的支出,人们不敢放开消费。由于粮食、水果、猪肉价格下降,农民往往增产不增收,农民的收增长也比较缓慢。因而农村消费市场同样难以启动。C我国以前的收入分配政策不尽合理,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有消费能力的人没有消费需求,有消费需求的人没有消费能力。D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也是影响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三从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企业也没有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经营机制,多年的重复建设使供给超过了市场需求,加之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严重错位。这集中地反映我国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的需求等方面。此外,货币供应是也是影响物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从供给方面考虑: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从需求方面考虑通过降低税率、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加强出口扩大内需投资方面:加大实施财政政策的力度,通过税率、价格等杠杆刺激投资消费方面1提薪2降息、征收利息税3调整消费政策、鼓励消费4开拓农村和西部市场5教育产业化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加强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个人:树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主要措施返回•6、辨析:国家增发货币有利于扩大内需,启动市场,但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1)认为
本文标题:货币的产生和本质高一政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4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