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高三政治课件高考政治常识第二轮复习高三政治课件
一、第二轮政治高考复习的基本思路1、从一个例题看第二轮政治高考复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系统分析”能力北京市春季会考有一道试题,这个题给了三幅漫画,第一副漫画是对面而来的两辆汽车,平缓驶过,没有事故,没有损失,也就不会创造GDP的增加。第二副漫画是两辆汽车发生刮蹭,发生小事故,造成轻微损失,两车修理会创GDP2000元。第三幅漫画是两辆汽车猛烈相撞,发生大事故,两车报废,再造两辆汽车创造了GDP20万元。题目要求学生分析通过汽车交通事故所创造的GDP是不是合理的。(1)要注意知识点的完整性。要“跳”出教材把握其主干知识和知识体系,防止知识点的遗漏,杜绝出现知识盲点。第一轮复习建立了知识的系统观之后,第二轮强调就是对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应用,能引导学生能就线延伸到点。(2)要注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我们要善于通过分析考点与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规律,构建知识体系,完善和巩固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更加系统化、序列化。因此,第二轮复习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系统分析”能力2、第二轮政治高考复习的主要特点:抓住一个“热”字。关注热点,迁移知识,培养各种能力。(1)关注时事必须和教材结合在一起,通过时事分析来锻炼提高分析和综合评价的能力。要运用知识分析近年来的重大热点问题,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全面而准确理解党和国家现行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政治课的灵魂。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国际国内的各种现实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关注时政热点的重点应该在如何能灵活运用课本知识。(2)以问题为主导,着眼于知识的运用。高考命题仍然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复习中应将热点问题、方针政策和考点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复习热点问题应该以时政材料为背景,重构新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方法和能力。(3)体现人文关怀,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路,选择人类共同关注和面临的各种问题作为试题的情景材料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因而考生需要用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科学地评价高考试题中所呈现的情景材料。这也应该是适应现代社会要求人才的重要综合素质。3、第二轮政治高考复习的主要方法:围绕一个“专”字。进行专题训练,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既可以就热点知识进行专题训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时政材料为背景,以问题为主导,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重构新的知识体系,另外也可以就课本上的知识整合成重点知识的专题。(1)通过专题训练,拓宽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复习效率政治试题综合性强,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高。在政治复习备考中不仅要掌握书本理论,而且还要关注现实;不仅要注意学科内的联系,而且还要注意与相关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把握学科知识的结合点、交叉点、渗透点。(2)通过专题训练,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准确运用政治学科的专业术语进行答题的能力。知识与能力最终要通过考试答案体现出来。在复习过程中,通过专题训练,训练解题思路、方法、规范答题,培养学生准确运用政治学科的专业术语进行答题的能力。4、第二轮政治高考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会研究,集中精力研究考试大纲,研究考题,把握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向。(1)高考《考试大纲》政治部分中关于考核目标及要求的规定和解说,对于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备考尤为重要。(2)近几年高考命题的主要思路和趋向第一,命题首先要求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以一定的记忆为基础。但是学习的关键不是背诵,是重在理解和建构自己的知识和储备,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也就是说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而学以致用的前提必须先有一个系统性的知识储备。第二,对系统理论知识的建构和运用必须掌握相关的方法。这个方法给它总结成三点:1、辩证的。2、历史的。3、比较的。也就是要求考生初步具备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现象和它本质的概括能力。第三,命题一定会引入新的材料,设置新的情境,要求探究一些新的问题。所以,2005、2006年两年的高考考查体现了一个转变,这个转变是由过去传统的知识中心型转变为问题中心型。第四,要求考生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体现创新性和探究能力。观点的明确要求立论明确,主题观点必须直接针对对象。二、近几年“文综”高考中“政治常识”考核情况简析1、政治常识在高考中所占比重不大,明显低于“经济常识”2、从考点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第五课,第二课,第三课,特别是主观题部分,近三年几乎全部集中在“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政策”这一知识板块上▲“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10分)▲“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并理解其实质与‘求同存异’原则相一致。”(10分)另一题是第38题第3问“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10分)▲要求学生“用政治常识说明今天中国开放政策和实践与近现代史上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打开国门的本质不同”(10分)3、从政治常识部分对学生的考核要求上看,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和初步运用上;没有过高的能力要求例2006年的第32题:西方的一些评论家在评论2004年的美国大选时曾辛辣地指出,布什和克里的竞争,与其说是不同施政纲领的对决,不如说是金钱的对决,谁筹集的竞选资金多,谁就多出一分胜算。对此,我们得出的结论应是A.在美国民主具有超阶级性B.在美国政党对政治失去意义C.在美国金钱是政治的母乳D.在美国只要有钱就能当总统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凸现行政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关内容。这是因为①政府是行使国家职能的行政机关②能否实现“十一五”目标与政府职能有密切的关系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弱化政府职能是基本趋势④转变政府职能是更好地履行国家职能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表2是我国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简要过程。读表2,回答34~35题。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北京联合举行“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帮标准立法听证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将工资、薪金所得的减除费帮标准由原来的800元调整到1600元。根据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国务院制定«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的决定»。34.在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过程中,我国国家机构遵循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①民主集中制原则②对人民负责原则③依法治国原则④司法公正原则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5.从我国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过程可以看出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立法权②国务院行使了最高国家行政权③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A.①④B.①②C.③④D.①③(一)分析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政治常识的逻辑体系一般层面——我国国家制度的组织原则和运行方式政治常识的主要内容两个制度三个政策政治常识的核心概念国家整个教材知识体系就是围绕“国家”这个核心概念进行建构三、政治常识的知识体系国家(二)政治常识第二轮复习的主干知识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思路: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1)、地位:(2)、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知识拓展)人民代表: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性质和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完善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地位: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2)显著特点: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3)基本内容:(4)为什么:(5)怎样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3、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及其基本特征:(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5、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外交政策(1)国际关系决定因素。国家间出现的亲疏冷热、分离聚合的关系,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建立国际新秩序(4)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四、对政治高考“大纲”调整的认识和理解1、“考纲”调整的内容:经济常识部分:将“国家宏观调控”调整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将“关税”归为“对外贸易”部分。政治常识部分: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改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些修改只是文字表述上或是知识的归类上的变化,不属于考试范围的变化。2、对“考纲”调整部分的认识把国家宏观调控调整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这个调整表明,过去只是宏观调控的泛泛认识或者概括性的认识,今年开始,将对国家宏观调控的认识进行深化和具体化。经济上册详细讲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原因、主要目标、手段体系及运用要求。但是,作为一个主干知识,在经济常识上、下册各课中有关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可以贯穿全书。从政治常识角度理解我国近几年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政策,应该侧重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关的活动原则、依法治国等方面进行分析(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将继续实行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五、政治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时必须重视和把握的几个问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学解读(1)【背景材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全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2)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学理解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需要依靠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构建社会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③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两个积极性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⑤我国的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⑦我国国家机构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⑨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⑩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例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提出了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对沿海地区来讲,首先要创建良好的劳动环境,让外来打工者充分享受社会公共资源。如果只让外来工“做贡献”,不让他们分享公共资源,不去支付必要的“和谐成本”,一旦出现不测因素,所付的成本要比目前付出的成本就要大得多。(1)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我们应怎样支付“和谐成本”?(2)从哲学角度说明我们支付“和谐成本”的必要性。(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应履行好哪些国家职能。除了国家其他方面应怎么做?例2、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问题,提出“要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
本文标题:高三政治课件高考政治常识第二轮复习高三政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6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