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社会互动1.1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是社会学用来描述“人的行为及其特性”的一个基本概念。个人的行为引起他人的行为反应,他人的行为和期望又引起个人相应的行为反应,这种相互依赖、彼此相关的相互作用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互动。所谓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相互影响性的行动方式和过程。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及构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首先,社会互动的主体是个人及群体;其次,社会互动是“相互性”行为;其三,社会互动中行动的目的性或有意识性;其四,社会互动是以信息传递为前提和基础的;其五,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媒介进行的,所以在两个行动主体之间展开的互动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也可以借助书信、电话、电报等间接形式非面对面地展开;其六,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1.2社会互动的特点自主性:社会行动主体有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对自身行动选择和支配的权利和自主能力。从对互动对象的选择、确立或改变自己的目标到控制自己的行动、对他人行为作出何种反应中体现着行动主体在行动中的创造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强制性:社会行动主体是在其特有的地位、角色和社会环境力量下采取行动的,即受到环境的制约。体现着行动主体在行动中的屈从性。1.3社会互动的构成要素社会互动构成必须具备下列几个要素:①行动者。即互动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②需求或利益。③环境。在特定的环境当中,个人或群体的生存与发展都要适应周围的环境,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④情境定义。是指行动者对周围既定的环境所作的解释。解释不同,行动也就不同。⑤手段。手段是指行动者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所采用的行动方式和方法或借助的某种工具。使用什么样的手段,取决于行动者对环境的认识、社会规范内化的程度及个体的需求等。⑥互动规则。互动规则是指社会互动应遵循的方式、规定和原则,它使互动双方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⑦符号。是社会互动中表意的工具。互动双方都要凭藉一定的符号发出信息,接受信息。符号可以是有声或无声的语言,也可以是非语言表情、动作等。1.4社会互动过程社会互动过程就是信息沟通的过程。互动的一方通过信道向另一方传递信息,另一方接受对方传递来的信息并进行理解,以某种反应反馈给发信者,最终完成互动。互动过程是信息转换过程即编码和译码。编码,是指发信者将传递的意义信息符号化。译码,是把符号化的信息还原为意义信息,解释、理解其意义,然后再编码再传递。1.5社会互动的功能首先对社会来说,社会互动具有以下功能:第一,社会互动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各种社会关系总和起来构成了社会。第二,社会互动给社会培养了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人口。第三,社会互动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对个人来说,社会互动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第一,认识自我的功能。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所说的“镜中之我”就是这个意思。第二,满足需求的功能。社会互动是满足需要的一种方式。通过社会互动人们能使自己满足生理需求,满足安全需求,满足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第三,完善自我的功能。人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而自我完善并不是凭自我独处所能达到的,必须和他人发生社会互动才能完成。2.1符号互动论。强调符号和意义在微观层次上的重要意义。第一,人们依据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第二,我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源于社会互动。第三,在任何情况下,为了赋予某种情境以意义并决定怎样采取行动,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我们与我们自己交流。2.2角色理论。角色理论是一个以角色概念为核心的解释人类行为的研究取向。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互动的双方都遵循一定的角色规范而进行交往。如果一方角色失调,就可能使互动中断,同时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是在互动中完成的。2.3参照群体理论。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体。参照群体理论解释了非面对面的人际接触对个人行为的制约作用,反映了个人与群体的互动的特殊方面。参照群体理论被广泛的用于解释各种社会现象。2.4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按照交换论者的观点,许多人类社会生活可以还原为某种关于酬赏与成本的计算。这一逻辑不仅存在于市场交换之中,而且存在于包括友谊、爱情在内的多种关系之中。第三节社会互动基本形式与社会网研究3.1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①合作型互动:合作是在社会互动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联合起来的一致行动。合作是社会共同生活的基础。合作互动包括下列三种基本方式:社会交换:社会交换是人的自愿行为,其行为是期望从别人那儿得到回报。当别人做出报答性反应互动就发生,否则,互动就停止。援助行为:行动者向他人提供社会资源的行动过程。互助:互助是人类的群体性特征,人们是通过群体内的互助来实现个体的自卫。②冲突型互动冲突是人们为了某种目标、利益或价值观念而展开的敌对性的行动及其过程。是合作的对立面。是针对珍稀物品或价值的斗争。乔治·齐美尔概括四种类型:群体之间的战争群体内的冲突打官司理念之间的对立。冲突的社会作用一般认为是消极的、有害的;但也有加强内部凝聚力、社会变迁作用。③竞争是遵循某些规则的一种合作性冲突。是人们为了争夺同一个目标而展开的相互超越对方的行动过程。为了防止竞争转变为冲突,竞争预先要达成一致的“游戏规则”。在现代社会,竞争表现在各个方面,有经济竞争、政治竞争、社会地位竞争、荣誉竞争、文化竞争等。3.2社会网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互动的视角。社会网:由个体之间的社会互动关系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体系。社会网将社会系统视为一种相互依赖的联系网络。所以也被视为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分析研究。个体互动关系纽带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结构,这种结构对个体的社会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社会网的规模——在个体网络中,所建立互动关系越多,可能的信息和社会支持也越多。社会网的密度——社会网的紧密程度或成员间相互联系的程度。社会网的组合——社会网中网络成员构成的异质性。(同质性——异质性)第四节集合行为与社会运动4.1集合行为共同特性:超出了日常生活的制度框架,是一种非制度化的社会行为,同时又是以群体和社会形式出现的。集合行为:是指在相对自发、不可预料、无组织的以及不稳定的情况下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产生反应的行为。主要包括下列两种基本形式:1.集群。集群是有着共同的关注点而临时聚集到一起的人群。集群具有不确定感和紧迫感,情境相对模糊不清,情境本身也无结构特征,目标不明确。集群的类型(1)偶合集群——一种参与者只投入了最低限度的感情和互动的相对消极的集群。是结构最为松散的一种集群类型。(2)常规集群——一种遵守常规或更具结构特征的集群。(同一车厢的乘客、同一音乐会的观众)(3)表意集群——那些用以提供感情表达和情感释放机会的集群。(重大节日的狂欢节)(4)社会连带集群——提供给其成员强烈的社会团结感和统一感的集群。(群众大会)(5)行动集群——通常是怀有愤怒和敌意并展开行动的集群。(最典型的是暴民和骚乱)2.大众行为。在分散的社会群体中出现的集合行为被称为大众行为。它涉及到那些互不相识、彼此联系很少的人们。(1)恐慌——是面临迫近的危险时为获得安全而进行的逃逸。恐慌并不局限于发生在同一物理空间。(金融恐慌不是同一物理空间)(2)大众歇斯底里——是当人们发觉他们处于模糊不定、危险和令人焦虑不安的情形中时,偶尔产生的一种集合行为类型。(3)灾后行为——即在自然灾害或其它灾难后的行为。(处于无序状态)(4)流行、时尚和狂热——流行指的是一时间受人们喜爱的装饰、礼仪、生活行为;时尚是指在短时期内被许多人狂热追求的一种活动;狂热是一种具有重大和持续影响的程度较烈的时尚。4.2集合行为理论A感染论——1896年,格式塔·勒朋用“集体意志”来解释集群。认为有所谓三个因素在发挥作用即不可征服感、传染、易受感染性。集群改变了人们的意志,使得集群行为是“无理性”行为。B紧急规范理论——特纳和基利安提出。他们认为:①集合行为的发生,是在场的人群发现了指导他们的行为规范,这样才使整个人群的行为统一起来;②这种规范并不是一般的社会规范,而是在紧急的场合下由情绪循环刺激而产生的。C匿名理论——所谓匿名就是没有明显的个人或群体标志。匿名理论认为,①人处于匿名时社会约束力比平时要低;②处于匿名时,个人不必承担破坏规范的后果;③匿名时人的群体遵从性也会降低;④人在破坏规范时,总是力图使自己处于匿名状态。D趋同论——共同的趋势使人们聚集起来。E新兴规范理论——由于一套行为规范逐渐被整个群体所接受,群体中的一致性普遍流行开来。那些不遵循这套紧急规范的人将会被施以社会压力。4.3传播与集合行为1.谣言——是在人与人之间非正式地、通常是口头传播的未经证实的信息。是最无组织性的信息共享方式,也是集合行为的一种方式(大众行为)。典型地产生于人们无法获得所需要或渴望了解的信息时。2.公众舆论——公众是对舆论有共同兴趣、关心或关注的一个分布较散的人群。公众所持的态度称为公众舆论。4.4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是主要依赖于相对非制度化的方式来产生社会变迁的集体努力。特点:同集合行为相比,社会运动对已经确定的社会生活模式的干扰是比较持久和深刻的。其目标性、组织性可以实现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变化,它常常唤起大众对社会问题的注意,从而造成社会变迁。类型(1)改革运动——是试图通过改变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来改善整个社会。(2)革命运动——是以推翻现存的社会结构,并用新的制度取而代之为目标的社会运动。(3)抵抗运动——旨在防止变革,或者扭转已取得的变革。(4)表意运动——旨在不改变社会结构而是改变参与者本身的社会运动。社会运动产生的条件冲突的价值观和规范相对剥夺社会控制机制的崩溃促发因素(导火索)资源动员
本文标题:第七章社会互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07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