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2主要内容一、新型城镇化的四大内涵二、新型城镇化的三个基本考虑三、推进新型城镇化要求改革农村产权制度3一、新型城镇化四大内涵亚里士多德: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镇化是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更是资源向一定空间集聚和更高效率配置的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道路和模式各有不同4究竟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国家“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实施城镇化战略”,首次把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十八大报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对新型城镇化的诠释习近平2012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李克强2013年3月17日答记者问: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徐绍史2013年6月2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关于城镇化工作情况的报告:要紧紧围绕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促进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四化同步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56第一: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对城镇化道路的两种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应把发展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作为我国现阶段推进城镇化的重点(以德国为例),对特大城市、大城市一般持控制的立场(108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审批)另一种意见认为,提高城镇化水平,应当考虑扩大城市的经济规模、提高城市的规模效益(以东京、首尔为例)城市群: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7第二: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城镇化拉美国家城镇化超前、忽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刻教训;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减少农村人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要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变为城镇居民,也要让农民有一个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在湖北鄂州考察: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82013年3月27-29日李克强江苏、上海“新四化”首秀之旅:通过股份合作、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大方向;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土地、劳动力效率,更好更多地提供农产品,对新型城镇化会形成有力支撑910第三:新型城镇化是既积极又稳妥、健康推进的城镇化积极,就是要抓住城镇化进入快速推进阶段的历史机遇,充分挖掘城镇化蕴含的巨大需求空间,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接续力量稳妥,就是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妥善解决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反复强调健康,对贫民窟、交通拥堵、高犯罪率等“城市病”的恐惧11第四:新型城镇化是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集约:发展紧凑型城市,节约集约使用土地资源;我国城镇人口密度不升反降,2000-2011年全国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从130平米提高到142平米,城镇人口密度由每平方公里8500人下降到7300人智能:提高城市信息化和管理水平,住建部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绿色、低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2013年4月考察海南讲话);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住建部“十二五”建设100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每个不小于1.5平方公里;建筑节能12二、新型城镇化的三个基本考虑需求导向:经济增长需要接续力问题导向:“五个不可持续”亟待破解危机管理: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13(一)对城镇化支撑经济增长寄予厚望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化的缓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1978年193个,2013年658个,增加465个建制镇:1978年2173个,2013年20113个,增加17940个城镇人口:1978年1.7亿人,2013年7.3亿人,增加5.6亿人城镇化率:1978年17.9%,2013年53.7%,提高35.8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城镇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美国学者根据AMS-3DMSP国防气象卫星拍摄的照片,制作出的全球卫星夜景图141516171819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4年2月24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卫星图片显示,2014年1月30日,夜晚来临后,朝鲜的两个邻国中国和韩国灯火通明,而朝鲜上空看上去,除东南部首都平壤外,整个国家几乎是一片黑暗。20两次金融危机与两个关键节点1996年首次迈过30%的关键节点,1997年暴发亚洲金融危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促进经济迈上一个大台阶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首次迈过50%的关键节点,2008年暴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城镇化能否接过支撑经济增长的接力棒?21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城镇化拉动了投资增长房地产投资:2008年全国城镇房地产完成投资30579亿元,是1997年的9.6倍;房地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1997年为16.6%,2008年达到20.6%城市基础设施:城市道路、排水管道、公共交通、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建制镇:建成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22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城镇化拉动了消费增长在亚洲金融危后10多年的居民消费增长中,城镇居民消费增长起主导作用。在居民消费总额中,城镇居民所占比重1997年为60.5%,2008年上升到74.9%,提高14.4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提高是城镇居民消费占比提高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相对消费水平提高促进了城镇居民消费占比提高23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3):城镇化补课释放出巨大经济增长动能1952年至1978年,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年均提高0.86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仅年均提高0.21个百分点1978年到1997年,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年均提高0.52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0.74个百分点1997年到2008年,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年均提高0.64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25个百分点快速城镇化带有明显“补课”性质,以前被束缚的城镇化动能逐步得到释放,从多个方面拉动了亚洲金融危机后10多年间的中国经济增长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刺激政策的功过是非温家宝:“过去五年……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持续低迷的严峻挑战,中央科学判断、果断决策,有效避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因巨大的外部冲击而出现大的波折,实践证明这些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吴敬琏:“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2009年用4万亿投资、10万亿贷款,把GDP增长率拉到8%以上。当时有些人觉得非常得意,说我们率先走出了危机。实际上这是饮鸩止渴的办法”“旧的增长模式和用强势政府海量投资支撑高速度增长的发展路线已经走到了尽头”2425危机影响与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交织潜在经济增长率:一国(或地区)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率,或者说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这里讲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技术和管理,还包括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1979-2010年GDP年均增长9.9%;林毅夫认为未来20年可实现年均8%;《2030年的中国》预测2011-2015年为8.6%,2016-2020年为7%,2021-2025年为5.9%,2026-2030年为5%;一些专家的预测值更低26如何应对潜在增长率下降高速度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一定速度也是万万不能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从当前看,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缺乏物质基础和财力支撑;从长远看,不利于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再上大台阶。两点论:既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也不能任由经济增长速度滑出合理区间;“上限”与“下限”迫切需要挖掘城镇化这个最大内需潜力、服务业这个最大就业容纳器、改革这个最大制度红利27“中国还有8亿左右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所在,蕴涵着雄厚的发展潜力”(李克强,2010年3月21日会见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外方代表)“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李克强,201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文章)“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如同给经济注入了强心针,各地纷纷推出自己的城镇化战略”(2013年1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28(二)城镇化关键节点必须审视的突出问题城市二元结构的格局不可持续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不可持续城镇化的开发建设筹资模式不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的局部泡沫化局面不可持续城镇化的失衡布局不可持续291.城市二元结构格局不可持续中国不仅因为城乡分治而形成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而且在城镇内部也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在城镇化率从30%提高到50%的城镇化进程中,这种双重二元结构不仅没有消解,在某些方面甚至进一步“固化”城市二元结构,体现在繁华的城市中心区与简陋的棚户区、工矿区的明显反差上,体现在规划区或建成区内国有土地城区与集体土地“城中村”的明显发差上城市二元结构,更体现在城镇户籍人口与进城农民在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方面的强烈反差上30北京市东城区琉璃厂附近的棚户区。2013年北京梳理出四环路以内中心城区的棚户区有527个片区,涉及本地居民70万人、23万户,计划投资5000亿元、用5年时间改造完成。312013年7月,距北京CBD几百米的棚户区32专业维修核潜艇,核弹头翻新,改装,抛光,喷漆.回收二手航母,维修核反应堆,清洗航母油槽、航天飞机保养换三滤.高空作业擦洗卫星表面除尘.星球设计,阿帕奇直升机扩展货仓,塔克换链上油,全球海洋保养及维护,南极冰川修复,地球形状改造及时空改变颠倒业务,批发歼10,F22F35B2轰炸机,各类核弹头,诺亚方舟(正在研发中,可于2013年11月前订购)。量大从优!有发票.。332.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不可持续2000年到2011年,全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76.4%,但是城镇人口仅增长50.5%;承载的人口从每平均公里7700人下降到7000人,大概下降10%。从目前情况看,城镇工矿用地中处于低效利用状态有五千平方公里,占全国城市的11%左右。同期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进城,农村人口减少了1.33亿人,农村建设用地反而增加了3045万亩。2001年到2010年这十年期间,全国建设占用的耕地近二分之一是水田和菜地,但同时期补充的耕地中,水田和菜地不到五分之一,也就是说补充的耕地没有占用的耕地好。尽管法律上规定严格的耕地补充制度,但是现实中,一些地方还是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耕地的质量下降。34353.城镇化开发建设筹资模式不可持续通过“计划价征地、市场价卖地”赚取土地差价款用于城市建设的模式不可持续:1999年全国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514亿元、相当于当
本文标题: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