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张维迎讲稿】经济学的转型2014-5-27
经济学的转型张维迎2014年5月27日CCERCLUB经济学的缺憾•实证上讲:并不是对市场和人类行为的良好的、准确的描述;•规范上讲:并不能为政策提供合适的、正确的指导。经济学转型的四个方面•从资源配置理论到人类合作理论;•从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到权利主义(contractarianism,libertarianism);•从物质主义快乐观到整体幸福观(包括人的尊严);•从只关注利益到同时关注理念。经济学研究什么?•经济发展?变化?财富的创造?–亚当·斯密:市场是如何通过自利和竞争使国民财富增加的?•还是均衡?稳定?财富的分配?–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市场如何达到均衡的?财富分配的?•哈耶克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交换,而不是配置;从资源配置理论到人类合作理论•资源配置理论是静态的,合作理论是动态的;•配置理论强调“效率”,市场是资源有效配置的方式;合作理论强调“公平”、“互利”,市场是人类合作的制度;•配置理论不讨论分工、技术进步、市场规模;•企业家精神;•信息,信任,组织;•制度:法律,社会规范,道德。以“反垄断理论”为例•配置理论:大企业导致市场垄断,损害效率(唯一的好处来自规模经济);所以需要反垄断法;•合作理论:没有大企业,就没有有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就不可能有大规模的合作,市场就不可能有效率;市场竞争不存在垄断,真正的垄断是政府强加的垄断。分工技术进步与创新经济发展市场交易与市场规模改进的斯密经济增长模型企业家什么是好的制度?•按照配置理论,最大化社会福利(效率)的制度就是好制度;•按照合作理论,最能推动人类自愿合作的制度才是好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从功利主义到权利主义•边沁的功利主义:–个人功利主义:个人效用最大化;–社会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最大化。•功利主义:目标的正当性证成手段的正当性;评价标准完全是后果主义的(consequentialism)•市场是工具性的:对市场的拥护是基于“效率”,“社会福利最大化”;但是有条件的:如果自由竞争不利于“效率”,就支持政府干预(如果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支持收入再分配政策;•功利主义对产权和自由的支持也是工具性的。权利主义•人的基本权利是不可剥夺的;•对市场的捍卫是基于人的道德权利,而不是“效率”。•权利主义遵循的是“自然法”。•康德:自由理论;自然法理论;•罗尔斯:liberalequality•诺齐克:自我所有权理论;•ROTHBARD:自然权利;•哈耶克:演化主义;以“外部性”为例•功利主义:存在外部性时市场达不到社会最优,所以主张政府干预;•权利主义:只有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才应该受到限制;•几乎任何行为都有“外部性”:•功利主义并不能为自由市场制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正义”为例•功利主义讲的是“利害”:评价正义的标准是“社会福利”;–Act-utilitarianismvs.Rule-utilitarianism;•权利主义讲的是“是非”:正义就是尊重他人的权利;•拆迁:为经济增长就是正当的吗?•计划生育:为控制人口就是正当的吗?•功利主义与自由不相容。民主是手段还是目的?•功利主义:民主是手段;•权利主义:民主不仅仅是手段,也是目的;因为民主是权利本身!功利主义的历史基础•根据Inglehard的现代化理论:传统社会到工业化社会,生存价值(survivalvalue)是第一位的;为了集体的生存,个人权利必须受到压抑;•后工业化社会,个人权利,自主性,self-expressionvalue,变得更为重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解放是现代化的主题。Source:InglehartandWelzel,2005.功利主义和权利主义的结合•基本权利优先于功利;是非标准优先于利害标准。•涉及物质利益的选择可以用功利主义标准,但涉及基本权利(人格和尊严)的东西不能按功利主义。•经济学不可能脱离价值判断。原始的欲望或兴趣与借助于实际推理而产生的深思熟虑的欲望是有区别的。权利基本权利社会福利从物质主义快乐观到整体幸福观•人是唯一理性的动物;•理性首先表现在人是目的性的存在者;•一个人只要是理性的,他的行动总是有正当理由的。•人生活的本质性目的是什么?–亚里斯多德:最高的善:幸福(eudaimonia[ju:dɪ'məʊnɪə]):灵魂的合德性的活动,并且是一生中的合德性的活动(生活得好和做地好);–康德:人的本质性目的:幸福和完善;与快乐不同,幸福是个人对其所追求之目的的一种和谐的整合;完善则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一个人在道德上和肉体上的潜能。•经济学假定理性人行动的正当理由就是最大化个人“效用”(尽多的快乐,尽少的痛苦)。幸福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一生的幸福,而非一时的快乐;“你的后人拥有的财富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eudaimonia。”(亚里士多德);身后名声?–为了长远而牺牲眼前;为了身后名声而忍受痛苦;–时间贴现率;•空间维度:–自由和尊严本身就是幸福;理念:“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人是社会动物,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他人的关系:他人的看法;名誉,地位,权力,道德伦理,等等–幸福的相对性。亚里士多德讲的三种生活•享乐的生活;•政治的生活:权力与荣誉;•沉思的生活:智慧的人是最幸福的,合乎其他德性的生活只是第二好的;–沉思是近乎神的生活,它最高等的一种实现活动(最高贵),最具持久性,最令人快乐,是自足的(不依赖外部),其自身本身就是目的(最高的善),自身包括闲暇。经济学的量化问题•功利主义的物质利益使得经济学可以量化人的行为,但扭曲了人的本质;•权利主义的幸福观经济学是否能数学化?从利益(Interest)到理念(Ideas)•传统经济学只关注利益,不关注理念;•只讲“屁股决定脑袋”,不讲“脑袋指挥屁股”;传统经济学:利益就是一切!•传统经济学:–人的行为是由利益支配的;–理性人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所有的行为都可以从理性得到解释;–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社会是利益的博弈;社会变革就是一种利益战胜另一种利益;或者既得利益者从变革中得到的收益大于成本(变革是外部力量引起的);F.Edgeworh•十九世纪英国经济学家F.Edgeworh:“thefirstprincipleofEconomicsisthateveryagentismotivatedbyself-interest.”(MathematicalPsychics,Anessayontheapplicationofmathematicstothemoralsciences,London,CKPaul,1881)困惑•如此一来,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都是没有用的;有没有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样,既不更好,也不更坏;•我们没有办法解释人类为什么犯错误;特别是没有办法解释历史为什么有倒退?如计划经济制度。历史唯物主义的困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为什么要改革?•什么阶级说什么话?–如何解释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既得利益者为什么改革?•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如何解释政权的垮台?变革的历史和事实•许多社会变革是既得利益者推动的;•社会变革通常不是“一种利益战胜了另一种利益”,而是一种主义战胜了另一种主义,新的理念战胜了旧的理念;•或者说,理念战胜了利益!•许多变革,表面上是利益的胜利,实际上上理念的胜利。比如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战胜了其他主义。大卫·休谟•大卫·休谟:“thoughmenbemuchgovernedbyinterest;yeteveninterestitself,andallhumanaffairs,areentirelygovernedbyopinion.”•大卫·休谟在两百多年前就讲过,尽管人是由利益支配的,但利益本身以及人类的所有事务,是由观念支配的。思想的力量:凯恩斯•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思想,不论它们正确与否,都比一般所想象的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它们统治的。实用主义者自认为他们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其实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自以为是的当权者,他们的狂乱想法不过是从若干年前某个拙劣的作家的作品中提炼出来的。我确信,和思想的逐步侵蚀相比,既得利益的力量被过分夸大了。。。。或迟或早,不论好坏,危险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思想的力量:米塞斯•米塞斯:人所做的一切,是支配其头脑的理论、学术、信条和心态之结果。在人类历史上,除开心智之外,没有一物是真实的或实质性的。•一般认为,社会学术的冲突是由于利益集团的冲突。如果这种理论成立,人类合作就没有希望了。米塞斯•没有思想的行动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不不可想象的。•人的行动受各种意识形态的指导。因而社会和社会事物之任何具体秩序皆某种意识形态的结果。•任何现存的社会事物都是现有的某种意识形态的产物。在某一社会里,会出现新的意识形态,并可能取代旧意识形态,因而改变社会制度。但是,社会总归是时序和逻辑上事先存在之意识形态的产物。行动总是受观念的引导,它将预先考虑好的事物付诸实施。理念为什么重要?•人是理性存在物;•人会思考、分析,人的行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每一个行动都必须有正当性的理由;•理念就是为正当性提供定理。工具理性与目标理性•工具理性:理性是满足个人欲望的手段;理性是欲望和情感的奴隶;理性在制定目标方面没有作用。•目标理性:理性帮助人们选择目标;理性是欲望的主人;大多数人根据伦理原则选择目标。•康德:理性首先是选择目标;道德就是约束人的偏好。•荀子:“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乐论)什么是利益?•利益不是客观的;利益由理念构造,也就是说,什么是自己的利益所在,与人们持有什么样的观念有关;–农民VS地主;工人VS资本家;•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非物质利益比物质利益对理念更敏感!–人是社会动物;•比如说,人们对名望的重视意味着,你选择什么样的行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你所理解的什么是正义和公平。经济学的作用•改变人的观念,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真正利益所在。–人们选择计划经济,不是因为他们不在乎自己的利益,而是因为他们不懂自己的利益之所在。•亚当·斯密让我们认识到市场是人类最有效的合作制度,自利行为对社会并不是坏事。•中国经济学家过去30多年的主要贡献就是让中国人开始接受市场经济的理念。思想市场的重要性•理念来自思想市场;•所谓思想市场,就是不同观点、信仰、理念、学术思想、政策主张之间的竞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经验是事后检验,但理念对人类行动的影响是事前的。思想市场的三个层次学术市场:理念的创造传播市场:理念的传播实践市场:理念的实践学者,哲学家,理论家公共知识分子,媒体,出版社,教师思想市场的二手交易商政策制定者,顾问,政治领袖历史的经验•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市场与中华文化;•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满清皇帝的“文字狱”。•计划经济的灾难与没有思想市场有关;•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市场:–真理标准的讨论和思想解放;–经济学家对计划经济的批判,以及对建立市场体制的探讨;人民公社,铁饭碗和大锅饭(平均主义);自由价格,私有产权,企业家精神,自由竞争。–法法学家对法治建设的贡献。学者的独立精神•只有个人在思考,社会不会思考。•人类的进步都来自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就新在它是传统上不认可的,也就是多数是不认同的。•心灵的自由。•反对思想垄断。推荐三篇文章•张维迎:《反思经济学》(上、下),《经济观察报》2014年4月29日和5月6日);•张维迎:《思想市场推动中国变革》,《中国新闻周刊》2014年4月10日;•张维迎:《理念的力量》,《经济观察报》2014年5月26日。谢谢!
本文标题:【张维迎讲稿】经济学的转型2014-5-2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2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