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古代文学史部分-魏晋南北朝
一、名词解释1、魏晋风度:“风度”原是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魏晋时期,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魏晋风度乃是魏、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曹魏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主题特征上表现为自然的发现、深情的发现、玄谈、越名教而任自然等。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2、建安风骨: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创作上独辟蹊径,诗歌内容上,多反映社会动乱现实,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建功立业的抱负,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形成了一种“雅好慷慨”的时代风貌和刚健明朗的文风。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雄健深沉,慷慨悲凉,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等。3、玄言诗:魏晋玄学风盛,玄学影响文学,产生了玄言诗。诗人以玄言入诗,诗述玄理,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缺少艺术形象和真情流露,艺术性较低。西晋以玄言入诗者不多,玄言诗的代表诗人为东晋时期的孙绰、许询。《诗品序》评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代表作如孙绰的《秋日》,由秋日之景引发逍遥淡远的人生怀抱,寓哲理于意象之中,是玄言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4、永明体: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时,周颙发现汉语四声,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自觉运用到诗歌格律当中,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句式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八句为多,律句大量涌现,平仄相对的概念比较明确,为唐朝近体诗的形成作了必要的准备,成为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代表诗人和作品有沈约的《别范安成》和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5、宫体诗:宫体诗发端于齐梁之际,萧纲时达到全盛,是以女性的体态容貌、歌舞声色为描写对象的艳情诗。从咏物走向咏人,刻画精工,情调轻艳,风格靡丽,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其特点在于将审美与道德区分开来,注重描写感官体验,写景状物细致入微,烘托人物内心世界。在艺术上继续了永明体的探索而更趋格律化。6、骈文:骈文是南北朝时期出现并流行的一种文体,具有裁对、隶事、敷藻、调声的特点。裁对,即讲究对偶工整,就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音节数目相同的一对句子,表达一个相对立或相对称的意思,句式上用四字句或六字句;隶事,即用典,表现典雅含蓄;敷藻,即讲究文采,显示作者的语言才华;调声,即注意语言的平仄协调,读起来有韵律美。7、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三曹外的优秀文学家,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及其原因是“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文心雕龙·时序》)8、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其称出自《晋书·嵇康传》。他们在政治思想,大都“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生活上“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嵇康和阮籍的成就最高,代表作品有阮籍的《咏怀诗》和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二、简答与论述题1、简述曹操诗歌艺术成就曹操诗歌开创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他多用乐府旧题,叙汉末实事,借古题以写新事的,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用其悲凉苦恨之调,创作《薤露行》、《蒿里行》,以写汉末动乱:“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后人评论说:汉末实录,真诗史也。2曹操登高必赋,其诗有一种悲凉沉雄、梗概多气的独特艺术风格,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其诗古直质朴,但抒情浓郁,悲歌慷慨,气韵沉雄,抒发了建立功业的渴望。如《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步出夏门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均写得高远阔大,气势雄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2.简述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其诗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他摆脱了曹操等建安诗人五言诗叙事成分过多的影响,使五言抒情诗呈现前所未有的新风貌,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如《送应氏》,以全新的形式表现动乱现实。(2)曹植改变了曹操等建安诗人古朴质直的语言风格,词藻丰富华美,细致精确,如钟嵘《诗品》所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陌上桑》对罗敷的描写,但变侧面烘托为正面描写,文辞华美。(3)曹植讲究锤炼字句,注重对偶中的音韵和谐之美。如《赠白马王彪》的“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对仗工整,再如《杂诗》的“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的开篇起势,都能显示出曹植对文字的锤炼推敲。3、结合阮籍《咏怀诗》第一首,简述其咏怀诗的特点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继承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开拓了五言诗的写作范围,在体例和技巧等方面有不少创新,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特点主要有一下三点:(1)阮籍的《咏怀诗》忧愤深广,抒发真情实感,突出主人公内心的矛盾痛苦,表现出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如从《咏怀诗》(三十八首)中可以看出他的济世之志,《咏怀诗》(其一)可看出其内心的彷徨矛盾;(2)阮籍的《咏怀诗》长于比兴用典,意旨隐微,寄托遥深,钟嵘评其“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诗品》),如《咏怀诗》(其二)通篇用比兴寄托和反衬手法,用典发问,曲折隐晦地表达了对君臣关系的讽刺;(3)它首创了我国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开后代左思《咏史》组诗,陶渊明《饮酒》组诗的先河。4、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陶渊明的诗歌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境界高远,平和淡泊、心与自然融合为一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恬淡、高远舒展的境界。(1)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多写田家生活中日常之景之物,令人觉得亲切平和,所以形成质朴无华,不加雕饰的纯净之美。钟嵘评其:“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诗品》)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语俗而意雅,平常之景而蕴含深意。(2)平淡醇美。笔致轻闲,意态丰满。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东坡续集》卷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3)情、景、事、理浑融,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其五)5、简述陶渊明诗歌的题材分类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五类。(1)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之鼻祖,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淡和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归园田居》(其一)(2)咏史多为以史实为媒介而咏怀,咏史多吟咏历史人物,围绕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如《咏荆轲》。(3)咏怀诗与咏史诗类似,其咏怀诗多以组诗的形式写成,如《拟古》、《杂诗》等,从《杂诗》(其二)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深广的忧愤。(4)陶渊明的行役诗都是他宦游期间的作品,共同主题是悲叹行役之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和归隐之心,如“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其二)。(5)陶渊明的赠答诗颇能见其对友人的敦厚之情,赠答是传统题材,陶诗有其新特点,他以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既不火热也不冷淡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一个仁者形象,《答庞参军》是其中最深沉的一首。6、简述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不仅在魏晋南北朝成就最高,而且具有开创意义。(1)达到魏晋南北朝五言抒情诗个性化的新高度,使文人五言诗完全成熟。陶诗不但数量多,而且摆脱了对民歌的模仿,风格鲜明,标志着文人诗的新水平。(2)创写田园诗,开创诗歌领域新天地。《诗经》中有《七月》等农事诗,但不讴歌田园,赞美田园景物,抒发闲适自得心情,始于陶渊明。(3)完成由哲理性语句到全篇哲理化的质变,是哲理诗承前启后的杰出探索者。陶渊明写了大量哲理性的诗歌,发人深省。(4)开创了以外物与心灵契合,重神似讲写意的艺术风范,对民族化文学艺术影响至深。陶诗在物象中寄托性情,表现心灵,不只影响诗歌,而且对绘画都有启示性。(5)陶渊明其人的思想、风格、作风,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诗人如李白、高适、白居易等,对尊崇其光明峻洁、固穷守志的人格,清高绝俗、不慕名利的品质,对其极为推崇。7、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谢灵运大量写作山水诗,,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永嘉等地的自然景色,使山水诗正式成为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鲜丽清新,汤惠休评“谢诗如出水芙蓉”,颇为中肯,此外还有三个特点。(1)纪行性。追寻蛮荒林野的游历,形成其诗自然状态的游踪纪行式的格局:诗人总是先要申述一番我是如何要进入山水而又是如何进入山水的,结尾时又往往要有几句我在此山此水的游历中收获如何巨大的论说,而中间部分则是对于自然山水的俯瞰仰观。(2)特写性。钟嵘《诗品》说:“嵘谓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文心雕龙》说其“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诗人极貌追新,辗转生发,远近游目,达情务尽,真可谓“富艳难踪”。自然主义的创作原则和刻意精工的美学追求,但终究未能脱去临摹痕迹。(3)泛理性。谢诗化玄入景,以物质的山水还原为形而上的玄学义理。才能出众的谢灵运生性本来就偏激而横恣,不堪承受政治上的打击,他变得更加的孤愤抑郁,即便置身好山好水,也不可能忘情投入,其诗难免不因任性使气而有伤情致,有种“理过其辞”的玄味,往往以玄理的感悟于诗末拖出一条玄言的尾巴来。8、简述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鲍照诗歌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大致有边塞、山水、咏怀、咏史、咏物、爱情等,其思想内容有:1抒写仕途不得志的悲愤,对门阀制度表示强烈的抗争情绪,如《拟行路难》(其四和其六),抒情主人公悲愤中不失慷慨之气的形象跃然纸上;2抒发爱国壮志,表达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政治抱负,如《代出自蓟北门行》通过描写边塞战争,歌颂将士的卫国决心;3反映赋税苛重,官吏横暴,对人民苦痛表示同情,如《拟古》(其六)反映了横征暴敛给下层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4描写爱情的欢乐与不幸,同情妇女,如《代春日行》等表现男女爱情欢乐。9、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1)开辟了文人七言诗创作新园地,鲍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七言诗的作家,其诗能隔句用韵,而且可以自由换韵,成就较高,对后世李杜等人都有影响。(2)提高了五言诗的表现力,鲍照有五言诗一百一十多首,主要用于抒怀或咏史及描摹山水,能寓朴质高华的风骨于绮艳峭丽的文采之中,华美而不失厚重。(3)诗歌形式多样化,姿态万千,各种诗体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如三言诗《代春日行》新颖别致。(4)浪漫精神强烈,善用夸张,想象奇伟,鲍照抒发悲愤之情起伏大,多呈跳跃之式,如《拟行路难》(其十三)说流浪三年,生出白发、白须,突发奇想:“今朝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忽已盈。”纯属夸张。10、简述庾信作品的文学成就庾信生活在南北朝交替之际,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于生活在北方时期,又早年入仕南朝,受家庭熏陶,作品吸取南朝诗赋艺术精华,因此成为集南北两地诗文辞赋之大成的诗文作家,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诗赋两个方面。其诗苍凉哀婉,清新老成,杜甫评为“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清新庾开
本文标题:古代文学史部分-魏晋南北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29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