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期末总复习资料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⑤秋天燕子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⑥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一)口算除法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①【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②【想乘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所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①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②【想乘法口诀做除法的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二)笔算除法→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2、★易错考点【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3、【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如:128÷4=32,用乘法验算,被除数=除数×商,即4×32=?,得数如果是128,则除法算式算对了,否则算错了。(2)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如:417÷4=104……1,用乘法验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即4×104+1=?得数如果是417,则除法算式算对了,否则算错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4、【注意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2)相同的两个数(0除外)相除商是1。(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4)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5)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0.如30÷5=65、【2、3、5倍数的特点】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6、【锯木头问题】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锯成4段只用锯4-1=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5-1=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7、【巧用余数解决问题】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依据实际情况考虑)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答:一共要10条船。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三)特别提醒:1.口算、估算、笔算除法的方法和格式,其中中间、末尾有0的要特别注意。口算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估算题要注意书写格式(用“≈”,约等号):2.解决问题中注意看清题目意思,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需要估大还是估小,有或者不管大小)。第三单元统计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3、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总和÷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和4、复式统计图的特点:有利于数据的比较,更容易分辨相同项目的区别。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1、口算乘法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②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2、笔算乘法①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②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3、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4、问题中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1、基础知识①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②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4、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背熟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已知周长可求出:(长+宽)=周长÷2┊┊长=周长÷2-宽长=(周长-宽×2)÷2┊┊宽=周长÷2-长宽=(周长-长×2)÷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面积求宽:宽=面积÷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注意:(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2)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4)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难点题型:1、切割、洒水问题(求面积):解题思路:①宽度不变,长度改变,求解出长(速度×时间),再计算面积。②先根据初始长宽求解出面积,再根据时间求最终面积。2、铺砖问题:解题思路:①求出需要铺砖的大面积②求出砖块的小面积③大面积÷小面积=砖块的数量第六单元年、月、日一、年、月、日1、基础知识:①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②大月(31天):1、3、5、7、8、10、12月③小月(30天):4、6、9、11月④特殊月:2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歌谣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30天,只有2月有变化。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①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②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③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1年有12个月,有上下半年,有4个季度。平年365天(52个星期零1天),闰年366天(52个星期零2天)。上半年181天(平年)第一季度1、2、3月90天(平年)91天(闰年)182天(闰年)第二季度4、5、6月91天【天数固定不变】下半年184天【天数固定不变】第三季度7、8、9月92天【天数固定不变】第四季度10、11、12月92天【天数固定不变】④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2、判断平年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①一般的公历年份÷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②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二、24时表示法: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第一圈:从(0)时到(12)时;即从(深夜12)时到(中午12)时。第二圈:从(12)时到(24)时;即从(中午12)时到(深夜)时。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12去掉关于时间段的词语:“下午”等)如:下午3时→15时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12加上关于时间段的词语:“上午”等)如:20时→晚上8时三、【计算经过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求经过的时间,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下午5时50分→17时50分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1、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例: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经过10小时30分钟),但这里不要写成(10:30)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小时30分钟(√)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21:30-11:00=10小时30分钟(×)2、求经过时间。①同天计算:换算成24小时计时法,再计算。例: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②跨天计算:分天计算。先算第一天(24时结束时刻),再算第二天(0时开始时刻)。例: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小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小时);3、单位不一致,先换算单位再进行计算。例: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小时35分钟再计算:19时30分+2小时35分钟=22时05分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四、【计算经过天数:经过天数
本文标题: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期末总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3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