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魏公子列传司马迁无限唱叹,无限低徊------魏公子列传文言现象梳理一、通假字1、直上载公子上坐2、见其客朱亥,俾倪3、辞决而行4、北乡自刭(“坐”同“座”)(“俾倪”同“睥睨”)(“决”同“诀”)(“乡”同“向”)二、一词多义①然赢欲就公子之名1、就②乃谢客就车2、独①计不独生而令赵亡②独不怜公子姊也3、下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②吾攻赵,旦暮且下4、辞②而侯生竟无一言半辞送我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动词,成就)(动词,登上)(独自)(难道)(谦逊对待)(动词,攻克)(动词,推辞)(名词,言辞,言语)5、无①士无贤不肖②独子,无兄弟,归养6、存①而公子亲数存之②遂救邯郸,存赵①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②行过夷门,见侯生③过故人庄7、过8、之①如姬资之三年②此五霸之伐也③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④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副词,无论)(没有)(动词,慰问)(动词,保全)(动词,过分)(动词,经过)(动词,拜访),(代词,它)(助词,的)(助词,无义)(代词,他)9、以①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②实持两端以观望③欲以客往赴秦军④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介词,在)(连词,而)(介词,用)(连词,因)三、词类活用1、礼:皆谦而礼交之2、骄:不敢以其富贵骄士3、从:公子从车骑4、壁:留车壁邺5、急:为能急人之困6、屏:侯生乃屏人间语曰7、北、西:北救赵而西却秦8、怒:楚使怒去9、急:今公子有急10、将:使将将其军归魏11、袖、椎: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名作状,以礼相待)(形作动,慢待)(使……跟从)(名作动,扎营驻守)(意动,以……为急)(使……走开)(名作状,向北,向西)(动作状,生气地)(形作名,危急的事)(后一个将,率领)(名作动,用衣袖子藏,名作状,用铁椎)难句翻译现场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公子为人,仁爱而谦逊地结交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才能低的,都谦逊而按礼节结交他们,不敢凭自己的富贵(身份)而慢待士人。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现在邯郸城早晚之间就要臣服秦国,而魏国的救兵却没有到达,公子解救别人危难的精神体现在哪里呢!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如姬愿意为了公子去死,没有什么推辞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4、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注意“以”表示目的,“便(于)国家”是省略句)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的可以不接受,以有利于国家。时代背景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四君,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手。课文内容通过记叙信陵君结交侯嬴、朱亥和窃符救赵的经过,既赞美了士人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又赞美了信陵君礼贤下士、急人之困的高风。有人论《史记》说:“读一部《史记》,如直接当时人,亲睹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止,是子长叙事入神处。”这话一点不假,《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这样,真可以说,通篇充满诗情画意,使人百读不厌。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史记钞》)1.侯嬴为什么不在信陵君辞决时献上计策,而一定要让信陵君去而复返才献计?是否当时侯嬴并未想好计策?信陵君以大队人马过夷门,顺便辞决侯生,并无问计之意,作为门客不能主动干预;此时耳目众多,不便说出;此计关乎多人性命,干系重大,故不可轻易说出;若轻易说出恐不能引起信陵君的重视;侯嬴料定信陵君心中有憾,必定去而复返。侯嬴早已想好此计,这可以从以下四点来说明:早已打听出魏王藏符地点;想定窃符之人;考虑到晋鄙的态度;计划好用朱亥去对付晋鄙等。2、侯嬴为什么要“北乡自刭”?信陵君又为何不加劝阻?侯嬴是一个头脑冷静却又热血满腔的人,他在信陵君辞行赴军时提出将以自刭送公子,不是毫无意义的一时“侠义”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这主要是激励朱亥,同时也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以抗秦救赵的决心——且告信陵君他是不会泄秘的。的为人有所认识,对夺晋鄙军的危险性也作了深刻的分析而作出的。此外,在侯嬴看来,他已为信陵君建立“五霸之伐”奠定了基础,可以死而无憾3、信陵君为了怜“姊”而牺牲魏国的利益,这是否算得上“义勇”?(即:该如何评价信陵君“窃符救赵”一事?)明确:关于信陵君的为人,可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信陵君“急”的是“姊之困”,而不是“魏之困”,这称不上“义”,他置魏国面临被秦军“移兵而击之”的危难于不顾,先“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后又私盗兵符,矫杀晋鄙,这算不上“勇”。但如果把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来分析,我们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过秦论》中明确指出,六国对付秦国的基本策略是“约从离衡”,赵国“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实际上都是“约从离衡”,维护了六国的根本利益。六国唇齿相依,一荣皆荣,一损俱损,虽然信陵君窃符救赵,从主观动机上说,为的是怜“姊”,但是,在客观效果上却“却秦存赵”,遏制了秦并吞六国的野心,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存魏乃至六国,这应当是“义勇”的表现。相反地,如果六国的国君都像魏王那样,在强秦面前“恐”而“持两端以观望”甚至于“赂秦”,那么“从散约离”,丧权辱国,那才叫不仁不义。4、根据文章的内容分析信陵君能够完成退秦存赵历史使命的原因。可归结为三方面原因:一是信陵君善于用兵,这从他接管晋鄙军后的一系列措施可以看出;二是凭借侯嬴的妙计和朱亥的神勇,而二人之所以肯替信陵君出力,又源于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谦而礼交的品格;三是得到如姬的帮助。偷得虎符,而这又是信陵君急人之困、有义有勇带来的结果。5.在这篇课文里突出表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识,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明确:对“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识的评价,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己、能为知己者奋勇牺牲的人,而憎恨那些朝秦暮楚,不念旧交,甚至落井下石,卖友求荣的败类。在此,他所正面歌颂的人物大都具有忠于知己,为知己尽心效力,甚至在紧要关头能为知己奋勇献身的特点。程婴、专诸等人,仅为了某一个主子的私人利益去拼命,所反映的只是个人恩怨,是一种收买与被收买、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而侯嬴、朱亥与信陵君虽然也有报知遇之恩的思想,但他们之间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不是主奴关系,并且是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共同为保卫国家而效力的。因此,较战国时期其他人物高出一筹。
本文标题:魏公子列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5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