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2016—2017年布吉中学高三第一学期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2)1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纲标定位】考纲展示课标要求考情分析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1.(2015·课标全国Ⅰ,28)小农经济顽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2.(2014·课标全国Ⅰ,28)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3.(2013·课标全国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2012·课标全国,3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张謇)【知识梳理】1.自然经济的解体自然经济的解体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表现耕织分离,农民手工业者破产,农产品大量出口影响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场地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2.洋务运动兴起洋务运动原因内有外患的情况下清政府认识到西方技术的先进性目的及指导思想维护清政府统治中体西用内容民用、军用评价1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开近代教育先河,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早期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④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初步发展阶段时间原因表现影响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的诱导上海、广东、天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19世纪末)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实业救国热潮、收回利权运动棉纺织业发展迅速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5.多角度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变化(1)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2)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3)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4)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5)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抑制商业、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演变。【走进高考】1.(2014大纲全国,16,4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2.(2014江苏单科,7,3分)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3.(2013北京文综,18,4分)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4.(2013重庆文综,6,4分)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2016—2017年布吉中学高三第一学期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2)2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5.(2012安徽文综,16,4分)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6.(2012课标全国,30,4分)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7.(2014山东文综,17,4分)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8.(2013上海单科,21,2分)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缫丝厂最可能坐落于()A.北京附近B.广州附近C.西安附近D.成都附近9.(2012江苏单科,5,3分)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2012大纲全国,16,4分)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袁世凯11.(2012上海单科,17,2分)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A.石油化工业B.冶金采矿业C.机器制造业D.轻工纺织业12.(2013浙江文综,38,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10分)(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分)12.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和近代中国经济,既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如第(1)问中的农业经济特点,又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如第(2)问;第(3)问给出答题思路——“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2016—2017年布吉中学高三第一学期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必修2)3从危害和积极影响两方面来分析。答题的关键在于紧扣材料,抓住时代背景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总体的概括。
本文标题: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67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