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节目主持人个体角色认知-文档
节目主持人个体角色认知[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4.025一、个体角色的凸显:个性的挖掘和提炼节目主持人是实现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融合的纽带。“大众传播”指“通过一定的机械技术(摄像机、卫星等)实现的信息生产和传输的过程”[1],它的传播是线性且单向的;“人际传播”指“不以电视、印刷、广播或电影等媒介技术为中介而发生在人们之间的传播活动”[2],它因传播的互动性而给人一种亲切感。我们可以说,主持人是媒介的人格化体现,大众传播中正是有了主持人的存在才会显得富有人情味和感染力。正是在这种传播格局下,主持人个体角色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个体角色是“节目主持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形成的一些个人意识的反映”。[3]主持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他们独特的个体形象、气质、话语风格等等点缀了电视荧屏,也让一些本来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电视机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一个具有人际互动性的“话匣子”。学者应天常在《节目主持语用学》中提到了节目主持人“人格化传播”的概念。他认为,人格化传播是个体角色的凸显,其带来的传播力量不容忽视。人格化传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人格”作为一个多义项概念,它的解释是:1、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2、人格是个人的道德品质。[4]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关键,要充分地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观众、打动观众,个性作为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主持人发现自我、塑造自我形象的基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性格气质,拥有属于自己的话语风格,只不过作为节目主持人,一个简单的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能作为细节被放大,构成主持人形象的一部分。节目主持人不但要挖掘自己人格中富有魅力、具有传播价值的个性,并且还要不断的、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个性发展。我国的节目主持人从对稿件文本的照搬全读,到对文本的半加工,再到对文本开放式的解读,除少数新闻节目外,大部分主持人不可能只凭借“传声筒”的功能就可以赢得好评。著名主持人杨澜曾经说过:“我觉得主持人要赢得观众,就要树立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受,任何拔高或矫饰都逃不过观众的眼睛。”当下被人们熟知的节目主持人都是有着鲜明的风格和个性,衣着、神态、气质、语言都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在长期的节目主持过程中塑造了较为典型的形象,并通过自己个性化的形象塑造、个人语型的创造而成为节目的标识,走入千家万户的视野。获得2009年中国电视榜“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奖的白岩松,从《东方时空》到《新闻1+1》,他对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富有文采的言语成为了他最具特色的个性,“皱着眉头,表情凝重,标新立异的修辞,咄咄逼人的口吻”,“他主持的节目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其主持风格自成一派”。[5]200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新锐主持人”的孟非,主持过《南京零距离》、《名师高徒》、《非城勿扰》等节目,虽然这些节目的类型各不相同,但他内敛中包含思考和幽默中略带调侃的主持风格却贯穿节目始终,成为一个“不可复制”的名嘴。《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崔永元一张扁平而略黑的脸实在谈不上英俊,却被誉为“最有观众缘的主持人”。观众喜欢的恰恰是他没有架子的朴实真诚、机智幽默、谈笑风生。据说,崔永元擅长“总结”他人发言的本领也是通过锻炼来加强的。当他意识到自己有这样一种优势,就在生活中不断培养自己总结的能力,并慢慢将这种技巧运用的节目之中,于是就形成了他特有的风格。二、个体角色的尴尬和超越:角色之间的冲突与调适(一)个体角色和媒介角色的融合在当今的电视荧屏上,依然存在着大量对主持人个体角色误读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还会看到大量同质化的节目,主持人的设置也同质化,模仿痕迹严重,十足的“伪个性”。尤其是一些娱乐节目,主持人夸张的服装造型,故作幽默的语气表情,如同从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一般。另一方面,主持人太过张扬的情绪表露影响了整个节目的风格,他们忘记了自己站在媒介的平台上,忘记了个性的发挥是“被限制的自由”,是在媒体平台上的展示,而不是随意的自我表演和情绪释放。主持人并不是游离于节目之外的自然人,他是一个特定传播过程的符号载体,受众通过他获得的是对整个节目的认识和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主持人应具有媒体代言人和节目形象代表的媒介角色性质。所以,我们强调节目主持人个体角色和个性发展重要性,并不意味着用主持人的个体角色取代媒介角色,把主持人的个性当作整个节目的个性。节目主持人正是通过大众传媒的平台,才能够成为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个体角色的种种特点才能得到发挥。大众传媒作为一个意识形态的载体,对主持人个体角色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在节目主持人角色的构成要素里,节目主持人扮演着多重角色,个体角色、媒介角色、社会角色等等,其中个体角色和媒介角色的冲突更是由来已久。“节目主持人的媒介角色,也可以说是职业角色,其要求既来自节目的内容和风格定位,也来自节目主持人作为重要的媒介人物这一身份。前者要求节目主持人在言行表达上与节目风格相一致,后者则要求节目主持人具有作为一个传媒人的基本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6]主持人只有处理好多重角色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人际传播的作用,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一些主持人角色意识不强,不顾节目本身的特色,只是在节目里表现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因此影响了传播的效果。2006年的世界杯期间,在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八分之一比赛中,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主持人黄健翔在比赛的最后时刻没有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发出了疯狂解说:“……格罗索一个人,他代表了意大利悠久的光荣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马尔蒂尼今天生日快乐!意大利万岁!……”。学者刘一宁在《广播节目主持人话语权滥用问题浅析》中评论道:“节目主持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分清‘台前角色’和‘后台角色’的区别,切勿‘前后倒置’或将二者混为一谈。从表面看,主持人是节目的主人,在节目中彰显其本我的个性,而实质上是节目主宰主持人,主持人必须以节目为中心,自觉地按照节目所规定的方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换言之,主持人一旦开始工作,就进入了他的前台,开始他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本我的前台表演。此时此地,他只能选择地暴露本我中与节目所传递的信息相匹配的一面来表现‘他我’,才能真正扮演好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角色。一位成熟的节目主持人深知:那种过分的宣泄‘本我’,将过于‘后台’的行为带到‘前台’的做法必将降低自己在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和权威力,而不是相反。”笔者认为,黄健翔对意大利队的喜爱、对足球的热爱溢于言表,他可以在生活中为意大利队的胜利而欢呼雀跃,但却没有资格在电视节目中宣扬自我倾向。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黄健翔放大了个体角色,忽视了媒体角色,将自己的个性凌驾于节目之上,他的行为显然是偏颇、失当的。虽然黄健翔在第二天就像全国球迷道歉,但中央电视台还是对此事做了严肃的处理。然而,同样是在节目中动情的央视节目主持人赵普却并没有因几次哽咽而受到责备,相反,很多观众被他的真情所深深打动。2008年5月14日,赵普在报道地震灾情时,面对汶川灾区民众的状况,声音哽咽,眼含泪水。但是赵普意识到自己是“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直播间里,他停顿了几秒,把语速和语气调整到了常态。赵普的哽咽包含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但他并没有失态,还是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回到直播状态中来。(二)个体角色和社会角色的融合节目主持人作为媒体的代言人,在传播知识、沟通信息、引导舆论等社会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传媒的迅速发展,电视节目主持人已经成为电视台实力和传媒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电视节目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节目主持人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展现着中国传媒文化的独特魅力。主持人的个体角色和社会角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构成品牌形象和传媒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新时期的节目主持人既是传播者,又是把关人,也是积极引导社会价值观、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引路人”。主持人的社会角色要求其个体角色在知识文化、思想内涵上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用自己的独特的言语方式对社会话语进行整合。主持人不仅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确立自己的视角,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传播的社会文化语境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能够在多元话语中争取到话语权。话语权是指一种信息传播主体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主持人自主话语权把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主持人的话语魅力,关系到作为社会公共领域的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香港娱乐节目主持人曾志伟谈及主持人的社会定位时表示:“华语主持人代表的是所有的华人,不能随便乱说话。”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人生经历比较坎坷,生活中的各种辛酸苦辣成为他人生珍贵的积淀,这让他的个体角色富有层次感,既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人生思考,又风趣幽默,善于发现和解读小的细节。由于他曾经主持过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经历让孟非更具理性和批判精神,十分注重话语整合,与一般的娱乐主持人大相径庭。在《非诚勿扰》的节目设置中,场上男女嘉宾都有着比较自由的表达机会,间或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在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婚姻观的激烈碰撞之下,难免会各执一词,言语强硬。此时如果主持人只是“和稀泥”或转移话题,似乎很难将场上气氛控制在最佳状态,也容易忽视了社会价值导向,“话语泛滥”会引发不良的传播效果。主持人孟非在整合话语中表现十分出色。在某期节目中,男嘉宾希望能与每位女嘉宾握手,他的这一行动被2号女嘉宾朱真芳拒绝了。孟非问道:“2号朱真芳,你的小手为什么不让人家握一下?”,朱真芳回答:“我的手只给我的男朋友握,其他人二十万,我的男朋友月薪至少要二十万”。这时候场上出现了一阵惊呼和唏嘘声,有惊叹、有鄙夷、有嘲讽。面对朱真芳这种大胆的拜金言语,孟非一方面并不想压制嘉宾的真实表露,一方面考虑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他用一种调侃的语气说道:“大概没有别的女人的手除了男朋友不让别的男人碰吧,英国女王的手还能让人吻一下呢”,很轻松的化解了现场气氛的尴尬,幽默的批评了朱真芳赤裸裸的金钱观。但是当朱真芳的言论遭到了观众的过激评论和一些人的骚扰时,孟非在5月15号的节目开场有这么一段总结:“最近几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感到很难过。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一位我们场上的大家很熟悉的女嘉宾给我们的栏目发来的短信。这条短信说的内容是:有可能是因为她在场上说了某些人不大爱听的或者不那么动听的一些话,她遭到了人肉搜索。她回到公司上班的时候他们单位的电话被打爆了,全是观众打去的,她家里人也受到了没完没了的骚扰。现在她已经不能出现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这位女嘉宾就是2号朱真芳”,“我和乐嘉老师的观点一样,我相信大多数理性的观众都希望我们的舞台是一个能够让大家真实展示自己并且有一定宽容度的平台。我们的社会也需要有一定的宽容度。这个底线就是你的言论有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我想这一点非常重要。”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交谈的基础,孟非用一种正视客观现实的态度来看待女嘉宾的“拜金”。女性择偶过程中注重对方的金钱和事业,本也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但过分的夸大对金钱的向往,却是有损社会风气的。孟非在节目中也给过朱真芳一些小小的建议,他从个人的经历谈起,谈到过去也曾经穷过,可以理解那种滋味,但是希望她择偶时除了在金钱方面有要求,也要多关注对方的其他方面。参加《非诚勿扰》的嘉宾大多是年轻人,思想观念、表达方式上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持人孟非在调节差异的过程中用一种开放的、宽容的心态来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并能站在一个时代的、社会的高度去抒发自己的一些情感体会。孟非在主持过程中说到:“我们在公开的场合下,不按标准答案说话,而是按照真实意愿说话的时候,一定会刺耳”,“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看到的绝不仅仅是年轻人对婚姻恋爱的态度,这里是社会和人生的舞台,能够折射出整个社会,我们对人与人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很多人都是活在别人的眼中的,但是也有很多人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都是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朴素的、带着浓厚个人情感色彩的话语正是因为有了社会层面的思考才会变得富有深度。三、结语节
本文标题:节目主持人个体角色认知-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7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