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日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中日企业文化比较研究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文化就被提出,自此以后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重视,成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内在要求。由于不同国家所处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企业文化现象也千差万别。本文将以中日为例,探讨中日企业文化的区别与融通之处,其融通之处是中日两国企业交流的基础,其区别则是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基础。如果我们中国的民营企业能够在实践中吸取和借鉴日本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能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为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奠定基础。本文也将结合松下和海尔的企业文化建设来展开讨论,从某种程度上说,松下和海尔的企业文化就是中日企业文化的缩影。相关结论也为中国企业处理在日本发展时由文化差异引起的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议。-关键词:中日企业文化比较启示正文:1、企业文化的由来、内涵和作用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来自西方,企业文化的内容却形成于东方。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企业界开始出现了企业的经营哲学,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萌芽。到了8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日裔美籍管理学教授威廉·大内,凭借自己所兼备的日、美两国文化以及心理素质的优势,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大内及其他学者发现一些企业中形成的特殊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经过总结、推广,被视为现代企业走向成功的管理意识革命,从而进入了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管理时代。何为企业文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说法并不统一。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本国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影响在企业中的具体反映,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意识、观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企业文化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由三个层次组成:(1)最外层:即企业的物质文化层。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这是企业精神文化的物质体现和外在表现,具有物质特性,构成企业的硬文化。(2)中间层:即企业的制度文化层。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人际关系及其为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它是企业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中介。(3)最内层:即企业精神,属于企业文化的软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内核。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企业内部的物质、制度和精神诸要素的动态平衡和最佳结合。其精髓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企业文化对企业和职工的行动发挥渗透、潜移、感染等作用,具有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难以相比的管理功能。它通过打破传统观念,树立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新观念,使职工理解经营战略,通过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和调整,形成强大的实施经营战略的精神动力;通过组织制度的调整,提供战略实施的组织制度保证;通过科学文化技术培训,使职工胜任战略实施的职责。大量事实证明: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并不全在于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中国的企业文化的特点早在企业文化没引进中国以前,不少企业中就存在着类似企业文化的企业精神:如“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鞍钢宪法”等等。80年代中后期引入企业文化理论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理论,突出了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在当代企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自强自信、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翻开中国的近、现代史,我们就会发现,中国人民为民主和自由的斗争一刻也未停止过,中国人民也从未被帝国主义列强下倒过。不屈不挠的斗争,磨练了中华儿女的意志和毅力,造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社会及当代企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将表现出不甘落后、追求卓越的顽强精神。(2)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产生于中国,因此在中国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论有其得天独厚之处。诸如,儒家文化中倡导人勤劳、爱国、孝敬父母、和为贵、与人为善等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这也启示我们企业的领导者如何不只凭权力建立威信和征服人心,而靠“个人魅力”去影响员工,增强自身的道德、关心员工的成长等,这样才能等去获得职工的服从和信赖。(3)“人治”、“情治”与“法治”相结合企业文化。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企业都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而且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仍然处在起步阶段,所以法治化的局面并未真正形成,“人治”的成分仍然相当多。诸如长官意志,说话随意性的和模糊性的习惯,裙带关系等行为随处可见,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发展历程。(4)个性不明显。如果从作为个体的企业这个角度进行比较,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也并未形成自己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国外许多企业大多有自己的特色鲜明的个性化企业文化,他们各自的企业文化实质上形成自身的象征和标志。例如美国IBM公司的“服务”文化,日本SONY公司的“开拓者”精神等都是与众不同的很富有个性特点的企业文化实例。以中国代表性企业----------海尔公司为例。90年代,建立企业文化在中国企业界被广泛提及。其中最具代表性企业是综合家电厂家海尔集团公司。海尔公司在短短的20年里从一个濒临倒闭的总校企业成长为跃居世界第五位的家电厂家。海尔之所以能实现快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自己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公司的经营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敢于创新。海尔按照广义文化观的要求,以观念创新为引导,以制度创新为手段,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效果,并以物质文化创新实现“敬业报国“、创世界名牌的企业精神与追求。海尔的文化管理,是基于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密切结合社会转型的现实,“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张瑞敏)的中国式管理的典范之一。张瑞敏认为,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主题是人,因此人的意识和价值就有着特殊地位。海尔把人当作主体,一切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在企业内部营造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你拥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就为你搭建多大的发展舞台。海尔的目标是创世界名牌,振兴民族产业。这一理念与员工个人价值的追求完全一致,成为企业强大的推动力。在这种力量的推动下,在创新理念引导下,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了世界。海尔的企业文化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代表,海尔摈弃中国企业文化中很多不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因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企业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文化,是这种文化支撑着海尔的持续发展,我们很多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往往忽略企业文化建设,认为文化很虚,不如领导的决策、硬制度来得实在,花人力物力去搞企业文化还不如多买几套设备,这在短期看是对企业有利的,但眼光放长远一点,这就行不通,企业也许发展四年、五年后就缺乏发展动力了,到时企业还得花更大的代价去搞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做得好,员工素质就上来了,潜移默化地就按照企业文化的引导去参与企业的各项任务,而且不用上级领导不停地指示才会去做,这样企业管理成本就下来了,另一方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也高。综合来看,企业文化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百利而无一弊的,我们企业要牢记这一点。3.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1)忠诚精神和“家”的观念“忠”和“诚”是大和民族价值观的最高境界,忠诚与否成为社会衡量个人人格的最高标准,市场经济条件下则是企业考评员工最基本要求。以厂为家,爱岗敬业,企业就是员工家的缩影,员工与企业保持家的血缘,就是把企业当成家来看业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主要是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资历等级制,并通过这些强化企业为家的理念,使员工与企业合为一体,使员工对企业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为企业尽忠,对家长(企业主)感恩。日本企业广泛存在家族主义、家庭理念,企业也在有意识地营造“家庭”气氛。在企业内,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之间有着家庭成员般的感受,把企业看成是“自家的企业”;在企业外,员工主动维护本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以为企业服务为荣,以企业为家,有着崇高的自豪感。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某一企业,其命运就同该企业联系在一起,企业的成败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企业成为员工的衣食父母,员工的经济地位完全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甚至员工的社会地位也取决于供职企业的地位。所以,企业内家族式的人际关系,使个人对企业有极大的同心力,每一员工都主动为企业的存续和发展而奋斗。在今天的日本,一个人全部生活的幸福,实际上仍取决于他是否受雇于一个大企业。员工以“家”的态度来对待企业,不仅是为了企业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自身利益。从企业角度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经验与资历对企业的潜在贡献远比其他物质资源、资金、技术重要。企业也把员工视为家庭成员,努力为员工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员工不仅是企业的一种生产要素,也是企业的主人。(2)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日本企业虽然等级森严,但在管理、决策上仍以集体主义倾向见长。日本企业的集体主义观念外化为团队精神,员工的团队精神是以个人加入特定企业为前提的,个人进入某一企业,成为企业的一员,个人利益与企业命运即成一体并维系终身。日本企业十分重视并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在企业管理上的效能。因此,企业的团队精神不仅表现外在形式上,而且也体现在心理感知上。日本企业非常重视集体努力与协作,推崇团体智慧,发挥整体优势,讲究和谐统一,培育共存共荣的团体意识,企业认为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要为员工营造一个愉快、温馨的环境,员工也需要一个和谐、互动、认同的集体。个体被融合在团体中,团体意识被强化,个体要想在企业中获得成功,必须与周围同化,求同的企业文化客观上有利员工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的发挥。日本企业的决策方式是一种自上而平和,自下而互相结合的集体决策形式,既能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又能调动员工的参与意识,使计划得到顺利落实。(3)人本主义精神日本文化吸收了儒学“人和”思想,还把它引入到企业文化中来,并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进而升华为人本主义。日本企业管理者认为,“人和”不仅是人生哲学和伦理观念,也是企业的管理哲学。在企业管理中,各项规章制度只是管理的外化形式,而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理念、群体意识和精神面貌这些是内在本质的东西。日本企业文化是在“和合”理念基础上,经过潜移默化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日本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核心”来培养人和使用人,在企业生产经营诸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没有高素质人的管理,机器、设备、各种原材料就不能发挥最大效率。“人和”是一种精神境界,企业不仅是一个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体,而且应当成为满足企业全体成员人文需求的精神家园。在企业管理者、所有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除了在本职工作上的通力配合外,还需要不断增加相互之间的亲密感与信任感,努力创造一个友善、愉快、和谐的氛围,使员工拥有极大的满足感、归属感,能在工作中体味出工作乐趣。企业不仅要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为员工及家庭提供物质生活保障,还要尊重员工的精神需求,特别是为员工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人生舞台,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与企业成为一个集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合二为一的命运共同体,使员工自觉、主动地为企业工作,为企业发展着想,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的成功并无任何秘诀和不可与外人言传的公式。不是理论,不是计划,也不是政府政策,而是人,只有人才能使企业获得成功。纵观日本的大量成功的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松下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日本优秀企业文化的代名词。松下的企业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但其中最具特色、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自来水哲学。早在松下电器产业公司建立之初,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以自来水的供给为例,阐述了他的创办企业宗旨及经营信念。他认为,松下公司所生产的产品,首先要价格便宜,广大消费者能买得起,其次要货源充足,保证市场的大量需求,就好比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来水一样,既价格便宜又源源不断。按照松下的企
本文标题:中日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71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