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个案工作教案第二章(完)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中备课日期:2014年9月8日第页1个案工作第二章授课班次与时间:班次13社工13社工时间10.1010.17【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个案工作的一些基本工作原则,如“人在情境中”、接纳、非评判、当事人自决、保密等。这一章主要对这些做一定解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体会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把这些原则操作化,在实践中应用。【本章重点】掌握社会工作的一些基本工作原则。【本章难点】让学生能体会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把这些原则操作化,在实践中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说明:一、教案还应含教具、幻灯、电化教学(若使用)使用手段的说明;新课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二、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以一次课(2学时)为单元编写,每一单元有一首页三、教学内容、小结、作业布置、后记等书写在竖线左边,其它内容书写右边四、青年教师需提供板书设计(最后)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中备课日期:2014年9月8日第页2【讲授内容】课前提问:1、个案工作的出现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2、个案工作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异同?3、我国文化传统对从事个案工作有什么影响让学生能够复习加深对个案工作的理解新课导入:辨识练习:1、社会工作者应该尊重每一个案主,因为每个人都有其价值和尊严2、社会工作者面对虐待儿童者和家庭暴力施虐者,首先应予以道德上的谴责,然后再加以帮助3、尊重案主的个别差异与接纳和非批评的态度密切相关,对社会工作者而言,两者是同样重要的价值观4、社会工作者对社会中所有的人群都应一视同仁,不带任何偏见,但没有任何偏见也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能觉察出自己的偏见,并以开放的态度来思考自己的偏见,这是克服这些偏见的好的开始5、社工可以帮助案主作决定,因为社工有时比案主更了解案主6、社会工作者对案主自决权的尊重可促使案主自动自发的精神7、社会工作者在做面谈记录前应取得案主的书面同意书8、如果你的案主患了爱滋病,你认为应该告诉他的性伴侣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就是一些内在的想望或偏爱的事物。个人或群体所秉持的偏好行为的系统表述。它喻示了对生活的特定手段、目标和条件的一般偏好,常伴有强烈的感受。(Pumphrey,1959)价值观的特点:价值观是抽象的、不可证明的;价值观是受情感主宰的;价值观是选择目标的准则;价值观是重要的,它是构成专业守则的基础。价值体系:社会的价值观、案主的价值观、机构的价值观、社工个人的价值观、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意义:社会工作源于对特定价值观的坚信不疑社会工作者不可避免地要同社会中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一道工作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当冲突出现时要优先考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人有获得资源以解决问题并发展潜能的权利;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和个别性都应该被尊重;人在拥有适当的资源的情况下,均有能力成长并且改变,因此,对处在任何状况的人都应该给予支持,以增加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选择生活方式的机会。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美国社工教育协会)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关系是建立在人性的尊严上,强调相互参与、接纳、保密、诚实与负责的态度处理人生危机与冲突.在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尊重案主独立判断做决定的权力.社会工作者致力于协助案主找到需要的资源.社会工作者倡导社会制度趋向人性化的回应人类要求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中备课日期:2014年9月8日第页3社会工作者应体现对于不同族群间的尊重和接纳.社会工作者应为自己的专业伦理判断负责,并且不断寻求知识和实务上的专业成长个案工作在工作中必须也要遵循我们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伦理,特别是其中基本原则:人在情境中、接纳、非评判、当事人自决、保密。2.1人在情境中案例一(教材)2.1.1什么是“人在情境中”?“人在情境中”(person-in-situation)是个案工作一个重要的原则,它依据系统理论和社会心理模式、生态模式的核心思想,认为个人和他所处的环境处在多重的互动中,因此个案工作的目的是致力于促进当事人的人际关系和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减低和解决个人和环境之间的失衡问题。戈登•汉密尔顿认为,“人在情境中”是个案工作的核心理论,个人问题常常因为个人的需要和环境给于支持之间以及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环境的要求之间不能相一致或者相配合而产生。2.1.2人面临什么具体的“情景”?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情境被定义为在一个特别的区域、社会结构和建构的空间中人们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变迁的整合。不同的学者对情境有不同的划分。卡姆顿:第一是社会环境;第二是物理环境;第三是临时的环境;第四是灵界的环境。(一系列套起来的盒子)戈登·汉密尔顿:内在压力和外在压力温加顿:当事人所处的情境在于和工作员互动中双方建构起来的那个情境,人所处的情境是变化的2.1.3问题、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既然个人的问题是与环境互动的结果,那么问题的解决必须和环境的改变连系在一起。尽管环境对个人有很大的影响力,需要强调的是,环境只有通过个人的接受和理解才可以对个人有影响力,所以你要知道环境实际上有三种:实际的环境、当事人理解的环境和你作为工作员理解的环境。2.2接纳与非评判2.2.1接纳•什么是接纳?•接纳与不评判•影响自己接纳他人的因素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中备课日期:2014年9月8日第页4一位性工作者前来求助,因为自己的服务对象爱上了自己,很担心自己的经历被将来的孩子或者婆婆瞧不起……一位刚结婚的女性告诉咨询员,只要丈夫不与她提出离婚,她可以容忍和接纳丈夫的婚外情人……一位吸毒者前来求助,诉说自己的痛苦,突然她向你提出是否可以借一点钱,她的毒瘾犯了……一位染上艾滋病的患者不想告诉妻子自己的病情……面对这些人,你是否可以接纳他们,是否可以不做道德评判并富有爱心地帮助他们?所以,我们在做个案工作的时候,最大的挑战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接纳。1.什么是接纳?对东西而言,接纳就是收到;对一个知识观念而言,接纳就是“承认那是真的或者重要的“;对人而言,接纳就是尊重的态度。在个案工作中,接纳就是一种用非评判的态度进行沟通的思想和一种处理个人和个人行为之间不同的一种能力。2、接纳是工作员的一种道德,而不是一种方法3、接纳不等于赞同或认同比如:对一个常常对父母出言不逊的青少年,我们可能会说-感谢你信任我并告诉我一切,你当然也有表达你愤怒的方式,但是这样做你觉得你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这是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方法?”-你对你父母出言不逊真有胆量,你是一个勇敢的青年,可以对父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建议。4、学会接纳——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5、你了解自己的局限吗?影响我们对各种人的接纳的障碍,恰恰来源于我们无法突破自己的局限,主要因素有:(1)对人的行为模式的知识不足(2)工作者本身无法接纳一些事情(3)偏见和成见用下面的方法检查自己是否存在偏见:第一,我们要承认任何人都可能存在偏见或成见;第二,我们要采用开放的态度自我反省,不可固执己见;第三,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得到更多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打破自己头脑中的成见学习活动:学习接纳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下面场景中的工作人员,你将会是什么态度、有什么感受以及如何对当事人进行回应?你是否发现接纳他们有困难?如果有的话,为什么?场景一:你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政府开办的老人福利院,这里住的都是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老人,当你进门后闻到一股很难闻的气味,看到卧床不起的老人在床上接屎接尿以及一些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你想到今后这就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中备课日期:2014年9月8日第页5是你的工作环境,你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你会有什么反应?场景二:你去参观一个外地人居住的社区,你进入那个社区后,发现是一个以捡垃圾为生的外地人形成的社区,在整堆整堆的垃圾旁,他们在垃圾中间临时搭建了小房,小孩子们在垃圾堆里玩耍,手里拿着吃的,旁边两个妇女因为垃圾分配不均在厮打,大风刮过来,塑料袋满天乱飞,……如果这个社区将是你要服务的对象,你的感受是什么?接纳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门与人相处的艺术。学会了接纳、宽容别人,在某种程度上就学会了接纳、宽容自己。2.2.1非评判的态度1、什么是非评判的态度?“评判”是决定个人在行为中是对还是错,在个案工作中,评判的意思是指用言语或者非言语的行为责备当事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你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评判吗?“谁的感受更重要?”坚持“非评判的态度”在于了解当事人,是他能够坦诚地开放自己。“接纳”和“非评判”是社会工作中两个最通用的术语,是面对一个问题的两种态度,即当我们真正地接纳了当事人,就会对当事人采取“非评判”的态度。3、非评判的态度不等于不关心社会法律和道德非评判与不关心社会道德法律的区别在于:工作员不做有罪或者无辜的判断,但是可以客观地对当事人的行为、态度做出评价。工作员评价的目的时为了了解当事人的问题,促进当事人对自己的了解。4、非评判的态度是一种信念——自我觉醒5、如何表达“非评判的态度”第一次会谈的重要性学习活动:如何表达接纳和非评判的态度请从下面这段对话中,体会工作员如何将接纳和非评判的原则贯穿在辅导中:当事人是一位从事“三陪”工作的女性,来到辅导室寻求工作员的帮助。当事人:我不知道如何说,我担心我讲出我的事你会笑我。工作员:我不知道我会不会笑,你讲出来看一看!?当事人:我的一位客户爱上了我,希望娶我,但我有很多的担心,担心将来被抛弃、被孩子或者公婆瞧不起等……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表达你的接纳和非评判的态度?2.3当事人的自决案主自决的涵义:•自决在实践上被认可为案主自由地做选择、做决定的权利和需要。•它所反映出来的信念是,案主有能力成长和改变,并能负责地使用自由。•当事人自决是西方社会工作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念。在西方一些国家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中对此有详细的规定。(P244-1.02,P248-1.14)2.3.1什么是当事人自决?在个案工作过程中,承认当事人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与需求。这个原则所反映的信念是当事人有能力成长和改变,并能负责地使用自由。实施当事人自决有助于:①表达对当事人的尊重;②发掘当事人成长和改变的潜能;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课时授课计划(教案)中备课日期:2014年9月8日第页6③满足当事人内在的寻求做决定时的相关支持的需求。2.3.2如何协助当事人达成自决1、协助当事人看清楚自己的问题和需要,挖掘当事人的潜能在工作过程中,工作员的任务是协助当事人慢慢梳理情绪,拓宽思路,协助当事人看到她看不到的问题,想到她想不到的方法。使当事人对自己的问题和需要有进一步或新的认识和了解,增加当事人自我决定的信心。例:一位妇女告诉工作员,自己昨晚上差一点自杀,因为丈夫和婚外情人不知去向,留下了自己和孩子,觉得活下去没有意义。2、协助当事人了解他可以得到的支持性资源当事人是否能够自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运用“人在情境中”进行分析当事人环境中可用的资源,协助当事人了解和获取可以提供帮助的资源。•例:当事人王女士是一家国企的普通工人,下岗在家,与丈夫离婚一年,但因为自己无房,所以仍然暂时居住在前夫的房子里。离婚夫妇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日子非常不好过。男方不时地对其进行人身攻击和性骚扰,使得王女士和孩子无法正常地生活。当事人也常有活不下去的念头。2.3.3当事人自决不是绝对的除了上面提到的专业伦理外,在下列情况下不适合让当事人自决:●能导致监禁和犯罪的行动;●由于虐待儿童,导致对儿童监护权的丧失;●对离家出走或者习惯性逃学的学生;●当事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缺乏做决定的能力;●要求与工作员发生性关系;当事人自决是有限制的,不是绝对的,作为工作员一定要明白运用当事人自决原则的局限。2.3.4影响当事人自决的因素1、来自工作员的因素一方面是所受的专业训练使工作者不自觉的将自己对问题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强加给案主;另一方面某些工作员喜欢作主、好为人师的个人特质也会间接地操纵当事人。2、当事人的因素当事人自决原则的真正实行和贯彻,受当事人自己的自决能力、拥有
本文标题:个案工作教案第二章(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7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