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案
1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科学内容: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6.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全章概述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本章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使学生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将微观世界和宇宙联系在一起,给出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数量级;并将目前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而这种探索也是渐进的。本章教材的重点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大致数量级概念;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本章教材中包含两条科学探究主线。一是以文献资料为主的科学发展史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在第一节“走进微观”、第三节“探索宇宙”中体现。另一个是以学生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在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中体现。课时安排:3课时【学情分析】第一节走进微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1、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过程与方法1、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教学重点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教学难点1、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2、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投影仪、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宇宙万物,变化万千,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它们的运动,它们的组成,引发了我们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我们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现在就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二、进行新课(板书: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请同学描述分子的大小,老师给予评价。(板书:2.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改变分子在物质中的组合形式,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就会发生改变。最小的分子——氢分子的质量只有10-27kg左右。老师利用信息窗的内容说明分子是很小的)(板书:3.分子由原子组成的)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很小很小的,我们的眼睛不能看见它。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样小的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你认为它们的结构是怎样的?(请学生回答、讨论)讨论后老师播放光盘,将学生思路引入微观粒子中去。(板书:二、微观粒子)师:从刚才播放的影片,同学们已经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是不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了呢?生: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予肯定性的总结和指导性的讲解,并要求学生阅读“微观粒子”部分内容,提炼并板书:31.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的。2.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3.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4.各种粒子的空间尺度(单位:cm)……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四、作业布置1、课本P218中的作业1、2、3题。【教学反思】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2、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扩散的规律。3、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有关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的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归纳出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教学用具量筒、酒精、水、广口瓶、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是怎样排列的?是像士兵的队伍还是像墙一样密不透风呢?问题提出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在黑板上画简图,并请出同学们观察桌上的装有50mL酒精和50mL水的量筒,问学生看见水和酒中的空隙吗?生:……二、新课教学(板书:看不见的运动)4探究一:分子间有空隙请同学们按课本中第一个实验探究做实验,要求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请各组猜想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比较实验结果,并与猜想的结果对照。实验结果是总体积没有100mL,那么少掉的那些体积跑到哪里去了,请同学们猜想原因。如果猜不出,老师提示:往一堆鸡蛋里撒一把细沙子,你能看见细沙吗?为什么?直到同学们得出正确结论:分子间有空隙。(板书:一、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师问:组成物体的微粒都在原地不动吗?请猜想。探究二:分子的运动(1)各小组将空瓶口对准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口(按第二个实验探究做),抽去中间的毛玻璃,观察空瓶中是否有棕色的气体。(2)分别向冷水和热水中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是否散开,哪个散得快。请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现象产生的原因。(板书:二、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作无规则运动)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高时扩散得快。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存在间隙。②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探究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请同学们把细铁丝拉长一点,说明用力情况,容易吗?(2)将注射器中注入水,用手堵住针筒嘴,用力推活塞,容易推动吗?(与空气相比)请同学说明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板书: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1)固体: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所以,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2)液体:分子靠在一起。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没有一定的形状。(3)气体:分子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所以,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确定的体积。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四、作业布置1、课本P223中的作业1、2、3题。【教学反思】5第三节探索宇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过程与方法1、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对宇宙的了解教学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教学用具:录相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类的进步,来源于不断的质疑的探索。二、进行新课(一)探索的历程1.识图——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探索的历程”中的图,并进行归纳和比较。教师归纳:这些图向同学们简要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前两幅图充满神学与宗教的色彩,后四幅图闪耀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光芒。下面请同学们从下列各题中任选一条,进行网上信息收集。也可以自行立题探究。2.问题——科学猜想(1)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2)哥白尼和日心说。(3)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4)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5)“神舟”号飞船的四次成功飞行。3.上网查阅——文献探究学生协作式活动过程,教师可参与其中,与同学们共同查阅资料,共同讨论。64.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在各组成员之间交流和协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代表,进行信息发布。把相关问题的科学猜想,论证分析进行报告。5.老师评价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成果,指出探究活动中的不足,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探究的深入。(二)浩瀚的星空、幻想和追求1.识图——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浩瀚的星空”中的图,并进行归纳。教师归纳:(1)请同学们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投影此图,指出地球的位置。(2)这些图是以地球为参考,逐渐向外延伸,向同学们简单呈现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图景,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宇宙的结构和层次,我们的太阳只是星光闪闪的恒星的典型代表。为了进一步了解“浩瀚的星空”,请同学们选题进行网上查询,也可以自拟论题查询。2.问题——科学猜想(1)太阳系的结构和演化。(2)地球结构和演化。(3)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4)空间技术。3.上网查询——文献探究4.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5.老师评价总结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四、作业布置1、课本P228-P229中的作业1、2、3、4、5题。【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17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