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颖川堡摘接软管兰州车务段调车培训课件摘制动软管01接制动软管02陋习规范03事故案列05窍门技巧04目录摘要:铁路调车作业是铁路运输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制动软管摘接是调车作业必不可少的一项作业环节。制动软管摘接技能是调车作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但一直以来没有系统的讲解,本文通过对制动软管摘接的基本要领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以提高调车作业人员摘接制动软管的基本技能。摘制动软管01制动软管是连结两车辆制动主管的软管,其端部装有连结器。摘接制动软管就是把两制动软管的连结器摘开或接上。软管连结状态软管摘开状态摘制动软管021.摘管定义:到达解体列车的摘管是按照调车作业计划(调车作业通知单)的要求,将车组分解处的制动软管摘开。摘制动软管022.摘管程序:摘管的作业程序:“一关前,二关后,三摘管,四提钩”。一关前:关闭靠近机车方面的折角塞门,使其与主管垂直。二关后:关闭另一端折角塞门(客车还有暖汽管端阀)。三摘管:摘开相邻车辆两制动软管前端的连结器。四提钩:提开车钩。摘制动软管02一关前一关后三摘管四提钩摘制动软管023.摘管方法:3.1正手摘管:先关闭两风管折角塞门,使其手把同制动软管垂直,而后将后退伸入两轨中间并稍加屈膝,紧紧靠住两制动软管接头,右手用力向上提拉靠近自身制动软管接头,使制动软管头部扭转即可将风管摘开。优点:易学、好用。缺点:消耗体力大、磨衣服,初学和运用阶段,如不注意,易将手背、腿部或胸部划伤。摘制动软管023.摘管方法:3.2反手摘管:开始与正手摘管一样,就是用左手握住靠近身体一边的制动软管,右手反握住另一制动软管头部向上稍微托起,制动软管的余风随即漏出,待余风漏出后再用力向上托,即可摘开制动软管。优点:不磨衣服,又可避免打伤手、脸,但排风人员必须有良好的技术。摘管024.摘管时应注意的问题:首先要重视摘管工作,严格按调车作业计划的要求摘管,其次在摘管中容易发生挤伤手或打伤腿,这对初学排风摘管的人员应尤为注意,为防止工伤的发生,必须要按摘管的要领进行。如果摘解带风的制动软管,应在两制动软管头刚刚错开时,略停一下,待制动软管的余风排出一些后,再继续往上提,以防制动软管端部的连结器因受风压的冲力而打伤摘解制动软管人员的腿。接制动软管031.接管方法:应先确认车钩的钩销确已落槽(或先行试拉,后再连结软管),而后左脚迈入道心,右脚在轨外蹲下,以左手握紧左方制动软管接头,随即将肘部弯曲,使手握的制动软管接头接近肩部,同时用右手将右方制动软管接头拿稳,同左手拿着的制动软管接头套合,二者先成900角,然后再用两手紧紧向下推压,并用制动软管本身的弹力,使两根制动软管头部密接。接管是编组列车和取送调车作业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接好制动软管后,必须确认连接稳妥,方可打开折角塞门,以免通风后,制动软管跳动分开,甚至打伤作业人员。打开折角塞门时,应先打开机车方向的折角塞门,以便检验是否漏风,确认后,再打开另一端折角塞门。接制动软管032.接管时应注意的问题:2.1人身安全①.车辆在移动时,不准进入线路内抢接制动软管,一定要停车后进行,并由调车长显示防护信号后,方可进入车内连接管。若是新人员碰上难连结的管,时间不能太长,要及时与调车长联系,另作处理。②.连接制动软管时,两脚不能同时迈入道心,蹲在里面,要按规定进行,那就是两脚一里一外,万一车辆移动,就可以马上将道心内的脚退出钢轨外面,不会发生危险。③.制动软管连结后,应检查确认是否连结妥当,然后打开折角塞门,以防风压冲力使软管因未接好而分离,此时,应防止连结人员被软管头部打伤。接制动软管032.接管时应注意的问题:2.2连接制动软管前,应检查车辆是否连挂好,钩锁销是否落槽。为防止漏风,应检查制动软管头部是否良好、胶皮圈是否完好,如缺失应及时补上,严禁以一个橡皮圈反扣,因为会造成下次摘管时橡皮圈丢失,延误作业。同时,还会引起软管漏风,造成列车运行中抱闸,从而发生事故。2.3连接制动软管后,如有漏风情况,可能是两制动软管接头未推到底,可以用手推压两软管接头处,如果依然漏风,可能是橡皮圈不良,此时应摘开软管,重新调整或更换橡皮圈后,再连接制动软管。橡皮圈良好检查橡皮圈检查钩锁销陋习规范04标准规范:《铁路车站行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3.8摘接风管、调整钩位、处理钩销时,必须等列车、车列停妥,并得到调车长的回示。昼间由调车长防护,夜间必须向调车长显示停车信号。3.9调整钩位、处理钩销时,不要探身到两车钩之间。对平车、砂石车、罐车、客车及特种车辆,应特别注意端板支架、缓冲器、风档及货物装载状态。《铁路调车作业标准》:5.7.5调车作业中,需进入车档或车下进行摘接制动软管、调整钩位等作业前,连接(制动)员应使用无线调车灯显及时向调车长汇报,得到同意后按下紧急停车按钮,方可进行作业。作业人员发现危及行车和人身安全时,应使用紧急停车按钮,及时向司机发出停车指令。作业完毕或于紧急停车原因消除后,发出停车指令的人员应及时”解锁”。放风时手不抓软管结头一手紧握软管结头,一手缓缓打开折角塞门陋习一放风时手不抓软管结头,如不注意,易将手背、腿部或胸部划伤。应一手紧握软管结头,一手缓缓打开折角塞门。陋习规范04摘管时未关闭折角塞门按摘管程序,关闭折角塞门后再摘开软管陋习二摘制动软管时,未关折角塞门,易打伤身体。未执行摘管作业程序,简化作业。陋习规范04用脚踹拉风杆拉风两脚站于股道外,用手拉动拉风杆、使车辆缓解陋习三拉风时用脚踹拉风杆,容易滑倒、摔伤,应用手拉动拉风杆排风。陋习规范04未检查橡皮圈陋习四接管前不检查橡皮圈是否良好、橡皮圈以一带二(反扣)使用,或者备品不全、造成制动主管漏风,影响作业效率。陋习规范04橡皮圈以一带二使用备品齐全窍门技巧051.确认制动软管胶皮圈状态,是否变形、破损。2.处理制动软管漏风的注意事项:(1)进入线路处理漏风必须经调车长同意并按规定进行防护。(2)制动软管连接后需要确认是否已连接妥当,然后才能打开折角塞门。(3)打开折角塞门时,应先打开机车方向的折角塞门,以便检验是否漏风,确认后再打开另一端的折角塞门。5.1.制动软管漏风的处理:窍门技巧051.无需连结软管的通知检车人员进行处理更换。2.作业中须连结软管的可用站内其他车辆的软管更换,简略试验后继续作业,作业完毕后通知列检人员。5.2.调车作业中遇软管拉断或破裂时应急处理:窍门技巧051.主管内的压缩空气全部放完时,会使三通阀失去外力作用不能动作或三通阀作用不灵敏,不能形成制动缸的排风通路,此时拉风不能放出制动缸的余风,因此,制动机不缓解。遇到这种情况,应将缓解阀的拉杆拉开后卡上石子,然后关闭该车一端的折角塞门,在另一端向软管吹气,促使三通阀活塞运动,形成缓解位置,使制动缸内余风排出,制动缸活塞缩回而缓解。2.拉风不排风,车辆不缓解,也可能是缓解阀排风口堵塞。遇到这种情况,可用铁丝等物穿通缓解阀排风口。3.排风不缓解,可能是因人力制动机未松开,制动链(拉杆)绷紧,造成制动缸活塞不能缩回所致,应设法松开人力制动机。4.对装有两个副风缸的车辆,拉风时,必须分别拉动两个副风缸上得缓解阀,方能使车辆彻底缓解。如果两个副风缸中只有一个副风缸上装有缓解阀时,可将空重车调整装置扳至空车位,拉动缓解阀,车辆即可缓解。5.3.常见拉风不缓解的主要原因及处理办法:事故案列05案列一:事故概况:2012年7月8日,昆明局管内调车作业,执行调车作业计划D003号,3道+12、6道+13,当6道车辆连挂好后接制动软管时,连结员张某未进行防护且两脚同时进入道心接管,车列突然移动压伤小腿,构成事故。原因分析:车辆在移动时,不准进入线路内抢接制动软管,一定要停车后进行,并由调车长显示防护信号后,方可进入车内连接管。连接制动软管时,两脚不能同时迈入道心,蹲在里面,要按规定进行,那就是两脚一里一外,万一车辆移动,就可以马上将道心内的脚退出钢轨外面,不会发生危险。事故案列05案列二:事故概况:2002年7月9日,西安局管内调车作业时,执行D001号调车作业计划,一场3道+25、2道-15,连结员王某2道-15摘解制动软管时,由于带风作业,未关闭车辆折角塞门而直接摘解制动软管,管内风压造成软管甩动,打伤头部,造成事故。原因分析:摘解制动软管时,应按摘管的作业程序:“一关前,二关后,三摘管,四提钩”进行,严禁简化作业。事故案列05案列三:事故概况:2002年9月15日,武汉局管内某站,运转丁班一调执行调车作业计划D004号,二场4道+45,解体45002次,排风制动员张XX对4道解体车列排风作业,放风时未手抓制动软管结头,直接放出主制动软管的风,被风管打伤头部,造成事故。原因分析:制动员张XX排风摘管时,违反《调标》第2部分准备作业第2款排风摘管的规定;排风时,缓缓打开折角塞门,放出主制动软管的风。排净副风缸里的余风。做到风排净、不漏排、不抱闸。事故案列05案列四:事故概况:2015年1月19日12时37分,41030次货物列车陇西车站开车后,因车辆漏风停于陇西至鸳鸯镇站间上行K1534+700m处,司机检查发现第50位车辆制动管连结器无胶圈,处理后于13时13分开车,构成铁路交通一般D10类事故。原因分析:调车作业人员连接制动软管时未按规定检查橡皮圈是否齐全良好,简化作业程序,简略实验时也未认真确认软管是否漏风。颖川堡兰州车务段调车培训课件
本文标题:风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2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