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制(含五年制)二、教学时数:56学时/68学时,一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周学时:4三、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四、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各专业计算机教育中第一层次的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以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五、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掌握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及Internet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的应用和网络的基本知识,以及数据库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一)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二)掌握计算机中的数制与编码。(三)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四)熟练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编辑和排版等基本操作。(五)熟练掌握Excel工作簿的创建、工作表的编辑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操作。(六)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七)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八)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熟练掌握Internet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操作。(九)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十)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基本方法。六、教学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内容:计算机的概念、历史、发展、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中的数制转换、数据表示与信息编码。学时分配:4学时(理论)第2章计算机系统主要内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各部件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系统软件的概念(操作系统、实用工具程序、语言处理程序),应用软件的概念。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4学时(理论)第3章操作系统概述主要内容:Windows界面及基本操作;利用Windows进行文件管理、程序管理、磁盘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学时分配:第一学期4学时(实践)/第二学期6学时(实践)第4章字处理软件主要内容:Word工作界面及文件的基本操作;文字的录入和编辑;文档的格式设置和排版;表2格的制作和处理;对文档进行图文混排;打印输出及其它功能。学时分配:第一学期14学时(实践)/第二学期16学时(实践)第5章电子表格软件主要内容:Excel工作界面及文件的基本操作;数据的输入和编辑;工作表的格式设置;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图表的制作;数据分析;工作表的打印输出。学时分配:第一学期12学时(实践)/第二学期14学时(实践)第6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主要内容:PowerPoint工作界面;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在演示文稿中加入各种对象;对幻灯片进行格式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和交互功能;演示文稿的放映、打包、打印。学时分配:6学时(实践)第7章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及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和组网技术;Internet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网络安全基本常识。学时分配:2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第8章数据库基础主要内容:数据库相关基本概念;利用Access完成数据库的建立、修改、查询等基本操作。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2学时(实践)/第二学期2学时(理论)+4学时(实践)第9章多媒体技术基础主要内容:多媒体基础知识;图像处理基础;声音处理基础;动画处理基础;视频处理基础;与多媒体相关的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3学时(理论)第10章程序设计基础主要内容: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算法结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学时分配:第一学期2学时(理论)/第二学期3学时(理论)七、作业设计要求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结合教材,配套相应的实验指导书,统一布置4次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教师要对每次的作业进行批改并有记录,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八、教学策略(一)精讲多练,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启发、互动、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计算机课程全部在机房授课,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需要可以“边讲解、边操作、边辅导、边练习”,注重实例引导,任务驱动,讲练结合。(二)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熟练运用各项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同时,也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针对不同专业设定对口的相关课程体系,提高专业能力。(三)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时分发教学文件,随时监控学生的上课情况,同时利用局域网和校园网上交作业;教师随时在学生中走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监督学生听课,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整个机房上课过程实现多媒体和局域网的网络化教学。3(四)加大学生课后自由上机练习力度。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的熟练程度还需要课后学生自己自由练习。为学生全天开放免费机房,教师对后进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的辅导,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竞赛等,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九、考核方式(一)考试课,上机考核,由计算机在题库中随机抽题,计算机自动阅卷并给出成绩。(二)试题类型:选择题+中、英文打字+操作题(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三)成绩比例:满分100分,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四)平时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打字情况、测验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综合表现而定。(五)命题原则:结合课堂内容,重点突出,难易得当,重在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十、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何桥主编,高教出版社,一般教材。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集》,尹相一、王北星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办公软件应用试题汇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计算机委员会,红旗出版社。十一、质量标准(一)修完本课程的学生,英文打字120字母/分钟,中文打字30汉字/分钟。(二)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完成各类文档的排版、数据的管理、幻灯片的制作等。(三)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能够熟练的浏览网页、下载和上传文件等。(四)学生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完成简单的信息管理。(五)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十二、教材的删减与增补根据授课内容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对每章的课后部分习题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同时适当的增补了上机操作实验。执笔人:韩智颖2008年10月
本文标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3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