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四讲-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第四章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齐美尔(SimmelGeorg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犹太家庭,父亲是位成功的商人,父亲去世时年方16,受家庭的一位朋友的监护,并从那里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这使得他得以在以后的岁月里潜心追求一种自在的学术生活。•一生交友甚广,如马克思·韦伯等人都是他家中举办的沙龙的常客。1881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在该校任副教授、编制外教授。•1914年转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卒于1918年9月26日。第一节社会学的对象和问题领域•将社会交往形式作为研究对象•社会与个人的双重关系:•①社会是超越于个人的复合体。•②社会是个体互动和交往形式的总和。•社会产生于个体间的互动过程。•社会学的问题领域:•一般社会学(普通社会学)•纯粹社会学(形式社会学)•哲学社会学第二节形式社会学•一、社会互动和交往的形式。•1、西美尔认为社会是一种过程,社会的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中。开辟了社会学结构分析之外的另一种研究进路。•2、受康德哲学启发,西美尔将互动或交往的形式与内容分离开来,这是西美尔社会学形式分析的一个起点。•3、社会交往形式:•(1)基本的社会互动形式:合作,竞争,联合,秘密等;•(2)社会交往形式体制化结构形式:国家,教会,家庭,军事组织等•(3)自主的游戏形式:社交,体育活动,游戏等•(4)社会本身的一般形式:艺术,政治,科学,宗教等。4、主要社会形式•△统治:“压制”与“屈服”。互动视角。•最简单、最常见的统治形式:由一位领导者实施的统治形成群体内部的团结,但也容易造成内部的不和或冲突消除方法:多元的或民主的统治给个人更多的自由,有助于群体的和谐、团结,但容易产生争端,导致分裂。•客观原则下进行的统治;客观规律。•对物体(偶像)的屈服;•△时尚:既矛盾又一致的两个方面。•基本动机:既要与别人相似(同化),又要与别人区别(分化)。•社会精英的分化动机;社会底层的同化动机。•破坏社会精英时尚的象征意义时,社会精英就用新时尚。二、社会类型•社会类型是西美尔讨论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形式。•△穷人:“穷人”是西美尔分析较多的一种社会类型。对穷人采取相对主义的看法,后来的社会学研究中被发展为“相对贫困化”观念•被别人援助有权得到援助的人。权利义务关系,相对贫困化。•△陌生人:“陌生人”是西美尔所关注的另一种社会类型,他并不把陌生人看作是某一类特殊的人,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互动形式•距群体既不太远,又不太近的人。潜在的流浪者。•三、社会几何学•△群体构成的数量。•受康德哲学影响,运用数学基本概念。试图从纯粹的数量关系入手,研究群体规模的大小对于群体中互动性质的影响。•二人:直接互动,群体性质取决于个人性质,无其他结构影响。•三人:出项独立的社会结构,角色而危及个性发展。•群体规模扩大有助于个人自由发展但会产生危及个性的问题。•西美尔对群体的分析,始终围绕着自由与约束、自治与他治这种辩证的社会学关系。•△社会互动的距离。•《货币哲学》事物价值由其与行动者之间的距离决定。太远或太近都无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力,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会得到并能够得到的东西。第三节文化社会学•一、文化悲剧•西美尔文化社会学关注的最主要议题,就是揭示和剖析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文化危机,他称之为“文化悲剧”。•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他们之间存在着深深的疏远与对立。•客观文化:人类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宗教、哲学、科学、伦理、艺术)。•主观文化: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已内化的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文化悲剧的实质:个人能力无法跟上客观文化的步伐而受控于自己创造的世界。我们注定越来越不理解我们所创造的世界,而且会越来越被我们创造的世界所控制。•产生的根源: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客体文化越丰富,主体的能力却越低。•二、社会分化•社会分化引起互动形式的根本性变化群体组成原则从有机标准转化为理性的标准。•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社会分化。社会分化的程度是体现社会复杂性程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群体的形势而言,社会分化引起互动形式的两个根本性变化:•首先群体的组成员则发生了变化,从“有机的标准”转向“理性的标准”;•其次,社会分化还会导致社会群体数量的增加,如角色冲突•现代性不仅造成了角色冲突,而且也为个性的多样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三、货币哲学•价值:人们创造事物使自己与事物分离,寻求克服距离和摆脱困难的手段。(困难越大,手段越有价值)。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分离之中,或者说存在于人的创造物与人本身的“异化”过程中。•货币:为商品交换提供普遍的价值标准。是人类互动的一种形式。•正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关系,导致了现代社会中个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日渐分离,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客体化。•货币的影响:•①促使人们精于计算,抽象思考•②推动社会理性化发展•③促进信任,增强人与人的互动•④国家与中央政府出现,保证社会稳定•⑤个人有更多选择自由,人际关系,促进人生观变化。•西美尔一方面不否认现代文明发展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又对这种发展抱有一种悲观主义的态度。本章小结•1、西美尔通过提出并回答“社会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一问题,确立了将社会互动和交往形式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重要思想,为社会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2、将数量分析引入社会学•3、对主观文化、客观文化和社会分化问题的分析,尤其是对货币的社会学分析,充分体现了其文化社会学理论对现代社会内在矛盾的理解力。
本文标题:第四讲-西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3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