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3*月是故乡明文本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那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身在异乡的游子对故乡浓浓的爱和思念。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教学时,可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文章美点,品味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力。同时,因为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共同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再进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理解乡土情结也就是最淳朴的家国观念,激发学生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教学目标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燕”;重点理解“浩渺、澄澈、旖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行文线索。3.学会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教学重点把握“月”作为抒情线索在文中的作用;感受作者的童年乐趣和对故乡浓烈的思念之情。教学难点品析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质朴平淡、感情真挚醇厚的特点和借景抒情的写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视频播放:2006感动中国颁奖典礼录像及季羡林介绍。学生边看边思考,然后交流感受。导语: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蜜意。他是谁呢?(出示“2006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板书:月是故乡明)2.齐读课题,理解课题。预设:教师介绍“月是故乡明”的出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作者借“月”寄托了什么情感?3.介绍作者季羡林。季羡林(1911—2009)山东聊城人,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其主要著作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东方文学史》等,散文集有《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病榻杂记》等。二、检测预习,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教师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徘pái徊huái烟波浩渺miǎo篝ɡōu火萌ménɡ动澄chénɡ澈chè旖yǐ旎nǐ瑞ruì士莱lái蒙湖平沙无垠yín万顷qǐnɡ巍峨é燕yān园点缀zhuì◆需注意的字音:“萌、澄、顷”是后鼻音;“垠”是前鼻音;“澈、缀”是翘舌音;“燕”是多音字,在“燕园”一词中读“yān”。(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不可胜数]不能数尽。形容数量极多。[恍然大悟]忽然一下子明白醒悟过来。[浩渺]水面辽阔无边。[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萌动]①(植物)开始发芽。②(事物)开始发生。[澄澈]清澈透明。[旖旎]柔和美好。3.整体感知。(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预设: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没有一定的标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有据,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和鼓励。◆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月是故乡明”是一种普遍的感受。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对比他乡之月与故乡之月。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呼应开头,突出主旨。(2)作者写到了哪些地方的月亮?那些地方的月亮美吗?预设: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然后填写。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______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___________的,我都非常喜欢。此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风光无疑是___________。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___________之上,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4.指导朗读,初步感悟。(1)教师指导朗读。明确:本文基调深沉真挚,带有淡淡的忧伤;语调平稳,不宜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2、3自然段轻快活泼些;第5自然段后面应该情绪激越,读得动情;第6、7自然段应缓慢低沉些。(2)自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思路。预设:师:季老以细腻的笔触把故乡留在脑海中的记忆细心地描绘了出来,没有迷人的山,没有多情的水,没有流芳百世的古迹,也没有勾人心魄的神话传说,有的只是一个赤子对故乡的爱恋。初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生:作者思乡情深。师:那他是怎样流露、抒发这份浓浓的思乡情的?生:借对故乡月亮的回忆、思念巧妙地表达思乡之情。师:围绕着月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生:童年的趣事、故乡的山(无)水(坑)即故乡月亮的背景、世界其他地方的月亮、朗润园的月亮,最后睹月思乡抒情。三、自主阅读,研读重点1.学生汇报默读课文时遇到的问题,教师随机点拨。(1)“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诗的上一句是什么?文章以此为题的作用是什么?明确:露从今夜白。不落俗套,新颖脱俗,增加了文化底蕴,富有亲切感。(2)第3、4自然段中,作者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题目是写故乡的月,文中为什么写了童年趣事,这样写是否多余?为什么?明确:数星星、抓知了、看月亮、梦月亮。不多余。故乡之月,是思乡(乡愁)的载体,取其团圆和美之意。只有在故乡才能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因此人们常常用它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作者早年离家,童年趣事深刻在记忆中,不管走到哪里,都成了他思乡的回忆内容,而这些趣事,都是在月下或跟月亮有关,因此不多余。(3)除了故乡的月,文章还描写了哪些地方的月?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预设:本文通过列举自己到过的许多地方,那里的月夜始终没有故乡的月夜那般清凉,那般喜人。没有写太多的记忆,作者记住的只是故乡的月明,门前池塘的月影,以及月夜下的童趣。把故乡农村的那种静谧祥和气氛与城市里的喧嚣作比较,把北大朗润园与鲁西平原的一个小村作比较,从中让人感受到“儿不嫌母丑”的深情。明确:文中还写了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月亮。起到了对比和烘托的作用,突出了故乡月亮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4)作者为什么要把故乡的月亮形容为“小月亮”?明确:用“小”字来修饰月亮,使故乡的月亮显得更加平凡,更加可爱;并且“我”故意拿故乡的小月亮和见过的广阔世界的大月亮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加强烈而真挚地表达出对故乡深厚而独特的情感,故乡哪怕再平凡,也永远是“我”的最爱。(5)为什么在第5自然段作者写“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故乡为第二人称“你”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此刻作者感情强烈到极点,为便于直接抒情,改故乡为第二人称,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挚爱之深情。2.美点寻踪。(1)品读有关月色的描写,赏析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说说文章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谈谈其表达作用。预设: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是由很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包含了很多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都是从一些具体的内容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相思之情,也就是借景抒情(本文最重要的写作手法)。此外还运用了以下写景方法:对比、衬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使用了以下修辞手法:拟人、引用、排比;调动多种感官:嗅觉、视觉、听觉。在引导学生品析时,可采用下面的句式:我喜欢文中的“”这句,它运用了(修辞)手法,表现了。(2)分享你读了这篇文章的心得。预设: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方面品赏本文的人情美、语言美和意境美。示例:这是一篇美文,作者以美的文字感染着我们,以真挚的思乡情感动着我们。我最喜欢的是文中关于童年的那段描写,仿佛把我带回到自己的故乡,回到了池塘、竹林、大山的怀抱,感受到夏夜的清凉,感受到空气弥漫着的欢乐的气氛……四、知识延伸,提升素养1.引导学生说说关于思乡的诗句。过渡:这篇感情真挚醇厚、语言清新质朴的文章,以“月”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乡愁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词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句,大家积累了哪些?亮出来晒晒吧。示例:关于思乡的诗词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南宋]辛弃疾《满江红·点火樱桃》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增强他们背诵诗词名句的兴趣。教师小结:古往今来,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往往借助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通过动人的描写,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大家课后继续积累有关思乡或月的作品,加深自己的知识储备吧。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离家千万里,最忆是故乡,因为那里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生长的地方。季羡林先生对故乡就怀着这样的深情。尽管他在外漂泊几十年,阅历丰富,见识广博,但最思念的仍是故乡的那个小月亮。故乡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它像一根无形的线将我们牵绊,让我们永远无法忘怀。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六、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小练笔:大雨倾盆的时刻,野花绽放的瞬间,落叶飘零的刹那,或许都会引发你的情思,请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描绘某个画面或情境,写一个小片段。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以读为本,理解感悟。本篇课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做到了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思。通过这样一遍一遍地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二、以生为本,合作探究。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自始至终没有过多地干涉学生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中合作、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我只是在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做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三、联系实际,升华情感。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与语文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思想情感的培养。课文结束时,我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并说出自己积累的关于思乡的诗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总之,教学中我侧重于引导学生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激发学生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本文标题: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3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