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济学前沿一、经济学百年回眸二、“十五”我国经济学的发展一、经济学百年回眸1、卡尔•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奠基者在古典学派的基础上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并因此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矛盾,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设想。2、亚当•斯密:市场经济理论的开山者以利己心、比较优势、自然秩序为枢纽,开创性地提出了市场经济。首先是利己心。在斯密看来,每一个人自然是他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因此应该让他有按他自己的方式来行动的自由。人们虽然在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却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即公共利益。其次是比较优势。斯密以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阐述了这一极为深刻的道理。他说,在狩猎社会,一个人如果发现自己更擅长于造弓箭,于是他专门造弓箭去换猎物,就比他既打猎又造弓箭效率更高;另外一个人若发现自己更擅长于打猎,那么他专门打猎去换弓箭,则比二者都干效率更高,这样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进行交换,不仅对自己效率更高,对社会效率也更高。斯密(包括大卫•李嘉图)进而把比较优势原理扩大到世界范围内,主张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最后主张自然秩序。所谓自然秩序,即是说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秩序,这种秩序要比人类人为地创造出的秩序优越得多。当他把自然秩序的规则运用于经济事务中,他发现,经济事务中各种动机的自然平衡更为有效地发挥着作用。因此,斯密反对以各种形式对工商业一般事务进行干预,他主张保护私人产权,主张政府扮演“守夜人”角色的自由市场经济。3、边际效用学派:边际革命的先驱者德国人戈森如果离开了“边际”,你将不知道企业的利润从哪里来现代经济学教科书和论文中大量的“边际”,使人不能不感叹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发生的边际革命影响的深远。戈森研究人类的功利、消费和享受。戈森定律有二:第一定律是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原则。第二定律是享乐均等或享乐最大定律,即最大限度的满足来自于对满足需要的各种消费物的均等享受。作为这两个定律的一个推论,即在原有欲望已经被满足的情况下,要取得更大的享受,必须发现新的享乐和扩充旧的享乐。使戈森思想得以光大,使边际效用广为人知的,是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4、约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凯恩斯革命使自斯密以来的市场的自发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扩张性财政政策成为经济政策的主要取向。凯恩斯首次区分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先例,否定了自古典学派以来的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基本假设,提出了有效需求的理论体系和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以减少失业、治理萧条的政策主张。5、弗里德曼:货币学派的集大成者鉴于凯恩斯经济政策的负面效应,弗里德曼重新倡导自由主义,恢复了货币和货币政策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名声大躁的背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旨在解决失业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负面效应: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或交替上升。弗里德曼的贡献就在于对这一现象给予了全新说明,恢复了货币和货币政策在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弗里德曼提出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所谓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和任何一种通货膨胀速度都可以并存。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大会上,弗里德曼重申了以下的思想:(1)通货膨胀速度的快慢对就业问题毫无影响;(2)影响就业的不是通货膨胀的绝对水平,而是通货膨胀的不稳定性和易变性。6、供给学派:为解决滞胀另辟蹊径减税,刺激供给,解决滞胀,是供给学派继续解决凯恩斯经济政策负面效应的基本点。其代表人物拉弗等也成为“自三十年代凯恩斯以来最迅速地施展了政治影响的经济学家。”阿瑟•拉弗先生的杰作“拉弗曲线”,使供给学派的观点和政策主张迅速传播。这条曲线描述了一个无可辩驳的真理,即超过一点以后,提高税率将会强烈地抑制纳税者的经济活动,以致税收会减少,但当税率降低到某一点,人们认为值得生产,税收反倒更多。据此,供给学派试图通过减税给人们以更大的税后刺激,促使人们更努力地工作,更多地投资,更好地发明创造。他们认为,人们的这些行为,会提高生产率,增强经济实力,降低通货膨胀。7、萨缪尔逊:西方经济学有史以来最大的综合萨缪尔逊对经济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使他名扬四海的是他的《经济学》教科书,该书首次实现了宏观、微观、财政、货币等一系列现代经济学研究成就的综合。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三次综合,但是最大的综合要算萨缪尔逊。萨缪尔逊自己称之为“新古典综合”,即传统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的综合,从70年代起又综合了对凯恩斯主义不满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如承认“货币重要性的再发现”,加进了货币主义与货币要求的章节,故又称“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综合”。8、发展经济学:首开专门研究发展与增长问题的先河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揭示增长之源,“二元经济”、“创新”、“起飞”,是描述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键词。人们广为知晓的是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是:有一个按传统路线经营的农业,它使用了大部分劳动,其显著特征是自我维持。一个是现代的倾向市场的部门,主要是工业生产。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来自后一部门,它的发展通过农业的无限供给劳动的支持,并且工人接受适应不发达农业地区的生活水平和风俗的低工资。现代工业部门的利润使储蓄增加,提供发展所需要的金融资本。刘易斯的另一个贡献是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他对发展中国家欠发展的原因进行了两个层面的分析。直接层面的原因有三:一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努力,二是知识的增长及其应用;三是人均资本和其他资源的增加。深层次的原因是制度、观念和环境。所有这些,都体现在他的《经济增长理论》中。讲到经济发展,不能不讲到影响颇大的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有经济发展。熊彼特所讲的“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与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他认为企业家的天职就在于创新,如果不能创新就不是真正的企业家。当然,没有以创新为天职的企业家,社会经济也就不会发展。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一出即博得广泛赞赏,今天也为处于改革开放之中的我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耳熟能详。研究经济增长的另一位是以“起飞”闻名的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他的主要代表作《经济成长的阶段》中,罗斯托提出,所有社会从其经济发展程度来看,都处于传统社会、“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经济成长成为社会的正常情况、以及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等五个阶段。9、科斯和诺思:新制度经济学制度是经济学发展的内生变量,率先的制度变革,可以得到超额回报罗纳德•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举世无双的理论巨匠和创始人,而道格拉斯•诺思则开拓性地使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解释了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科斯提出了一个枢纽性概念,即交易费用,而著名判断则是“企业是市场的替代”。即当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的组织成本时,企业就会在企业内部生产,而不是在市场上购买。科斯认为市场机制总能把企业对市场的替代限度调节到能使社会总成本最小的程度。科斯以交易费用为枢纽,向我们说明企业的规模是适度的,不是越大越好。科斯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一反传统以政府管制的办法解决外部性的福利经济学传统,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思路。科斯认为,只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双方就会通过市场机制,寻找使各自损失最小化的合约安排,使社会成本最小。科斯宣布,只要产权明确,市场就可以解决问题。科斯的这一研究开创了把法与经济学结合在一起研究的先例。新制度经济学的另一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思,他从制度的角度回答了为什么有的国家持续几个世纪的快速增长,而其他国家在经济上却停滞不前或者每况愈下的问题,而和福格尔同时获得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诺思用他的产权理论,在纵向方面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又对英、法、荷、西班牙等国进行了横向比较。他认为,当时英、荷的经济增长和西班牙、法国的落伍,原因都在于是否建立了有效的激励制度。诺思的研究告诉人们,率先的制度创新,就好像率先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一样,可以得到超过平均利润的社会回报。10、人力资本、家庭和公共选择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拓展用研究企业的方法去说明教育、家庭、生育、以及社会行为,让人耳目一新。本世纪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特点是研究领域的拓展,涉及到教育、家庭、政治领域等。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是从土地和人力资本的贡献差异开始的。他说,高收入和低收入各国,其经济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农田的经济重要性的下降,而人力资本————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的上升,改善人口质量的投资,均能显著提高穷人的经济前途和质量。他的结论是,人力资本有助于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家才能的增长,投资教育绝不是一般的消费,而是生产性投资。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加利•贝克尔教授,以奖励他把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大到包括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贝克尔研究的领域包括婚姻、家庭、生育、犯罪与惩罚等许多领域。在贝克尔看来,家庭是一个与企业一样的生产单位,夫妻双方通过“结婚证”这一把他们长期结合在一起的契约,代替了反复协商和不间断地监督每日里家庭生活所必须的、数不清的契约,避免了不断(多次)签订契约的高昂的交易费用。在家庭内部组织生产,比商业性的多次“签约”更为便宜。以布坎南为首的公共选择学派的贡献则在于,把个人之间相互交换的利益概念转移到政治决策领域中。他们认为,人们在选择公共产品,如安全、司法、利害一致、利益再分配“非商品”时,也是经济人。布坎南把政治家描绘成一个“政治企业家”,政治企业家最重要的是通过向选民提供他们希望得到的“公共消费”的“篮子”,获得更多的选票。而选民在投票时,也是在考虑该项方案对自己利益的影响。至此,公共选择学派用企业行为模式,说明了政治行为模式。百年来的经济学回顾,说明了如下的道理:•其一,经济学虽然是一种理论,但这些理论都是发生于经济现实中的经济理论,因而具有极强的现实感和生命力。•其二,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日益宽泛,而这一宽泛的共同特征都是用分析的行为模式去分析人的其它行为。•其三,人的行为与经济制度之间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率先的制度变革可以带来超额的社会回报。•其四,经济学不是简单的工具主义,必须和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现实相结合。二、“十五”我国经济学的发展1、理论的规范问题当前经济理论研究中基础理论的研究薄弱、理论研究中的“玄、虚、浮”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例如,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的兼容性、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等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缺乏基本规范,认识混乱。因此,“十五”期间花了大力研究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力争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取得大的突破。2、理论的创新问题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这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目前的经济学理论在科学说明这些新现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还不能令人满意。“十五”期间,经济学的发展必须在说明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上取得明显进展。3、两个范式的关系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是我国理论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问题这一课题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有: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实现方法、理论、概念和视角上的创新?如何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资源配置与制度结构、个人选择与社会约束结合起来?如何在经济学研究中实现科学与价值的统一?2)西方经济学研究这一课题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有:如何全面准确科学地把握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如何进一步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个范式的关系?如何在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科学借鉴西方经济理论?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这一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实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如何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如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所有制和产权理论、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再生产理论、宏观调控理论、财政金融理论、国际经济理论、农业经济理论、人口理论?等等,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基
本文标题:经 济 学 前 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5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