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49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1化三院综合楼工程安徽省光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四月目录一、编制依据…………………………………………………………………………32二、工程概况…………………………………………………………………………4三、施工计划…………………………………………………………………………5四、劳动力计划…………………………………………………………………5五、模板体系设计……………………………………………………………………5六、模板支撑系统构造措施………………………………………………………6七、模板体系施工方法……………………………………………………………7八、支模监测…………………………………………………………………11九、混凝土浇筑方法………………………………………………………………11十、质量保证措施…………………………………………………………………13十一、安全保证措施……………………………………………………………13十二、季节性施工措施……………………………………………………………16十三、模板计算……………………………………………………………17十四、附图…………………………………………………………………61一、编制依据1、《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图纸》;2、法律、法规、施工规范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3(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9)、《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1);二、工程概况1、基本概况工程名称:化三院职工餐厅、车库及综合设施改造工程建设单位:化学工业第三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安徽省光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建筑面积:14322.1m2。2、结构概况(1)、本工程高支模区域统计以及各个区域梁截面尺寸、板厚和支撑方式见附表。本方案针对这些区域分别进行设计、计算。柱、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4附表高支模部位板厚梁截面尺寸梁底支撑方式板支撑方式二层顶(标高8.47m)至屋面(标高17.4m),支撑高度为8.93m。此区域板厚为120mm。120mm①550×1400mm550×1200mm550×700mm550×1400mm梁: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系统,支撑体系立杆间距1000㎜(梁两侧支撑立柱)×800㎜(顺梁截面方向),步距1500㎜。梁底增加两根承重杆支撑,5根木方,采用双扣件抗滑。550×1200mm、550×700mm梁支撑方式参考550×1400mm梁。采用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板底面板采用15厚胶合板,板底采用木方40×80mm龙骨,间距300mm。立杆间距800mm×800mm,步距1500mm,板底采用单扣件抗滑。400×850mm400×700mm400×850mm梁: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系统,支撑体系立杆间距900㎜(梁两侧支撑立柱)×800㎜(顺梁截面方向),步距1500㎜。梁底增加一根承重杆支撑,4根木方,采用双扣件抗滑。400×700mm支撑方式参考400×850mm梁。300×700mm350×600mm300×600mm300×500mm300×500mm等小梁300×700mm梁: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系统,支撑体系立杆间距800㎜(梁两侧支撑立柱)×800㎜(顺梁截面方向),步距1500㎜。梁底无承重杆支撑,3根木方,采用单扣件抗滑。350×600mm、300×600mm、300×500mm、300×500mm等小梁支撑方式同300×700mm梁。5三、施工计划1、物资准备按照施工方案做好模板结构体系的主要材料计划,根据施工平面图的要求,组织好所需的材料、机具按计划进场,在指定地点,按规定方式进行储存、堆放,确保施工所需。根据项目经理部架构,按照劳动力需求量计划,合理安排劳动力进场,并对其进行安全、防火、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建立、健全各项现场管理制度。2、施工准备(1)模板涂刷脱模剂,并分规格堆放,根据图纸要求,放好轴线和模板边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2)根据模板方案、图纸要求和工艺标准,向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3)钢管支撑地面场地干净,并满足承载力要求,应有可靠的照明设施。(4)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钢管、构配件质量,不符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四、劳动力计划分项工程拟投入的劳动人员如下表数量(人)备注管理人员4安全员2质量员2架子工15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增减作业人员木工20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增减作业人员瓦工15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增减作业人员五、模板体系设计1、模板支撑系统材质梁板模板面板均采用15㎜厚胶合板,采用40㎜×80㎜方木,长(2000㎜~4000㎜):支撑体系中的立杆、水平纵横拉杆、扫地杆、剪刀撑均选用φ48×3.06㎜钢管。2、梁模板系统设计高支模区域梁系统设计附表。3、楼板模板系统设计板厚取120mm:高支模区域楼板支撑体系具体搭设方式见附表,板底采用木方40×80mm支撑,间距300m.立杆间距800mm×800mm,步距1500mm。六、模板支撑系统构造措施1、支架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立杆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不得设置在同步内)。2、纵、横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00㎜,各接头在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3、水平杆件(采用搭接方式时),剪刀撑杆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杆件端部距离不应小于100㎜。4、纵、横向的竖向剪刀撑设置倾度约为45-60,水平剪刀撑设置角度为45-60。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纵、横向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0㎜。5、模板系统立杆距地面200㎜处设一道纵横水平扫地杆,立杆、扫地杆以上每隔1500㎜设一道纵横水平拉杆,立杆距楼板模板下层支承枋约200㎜处增设一道水平拉杆。6、大梁(500*1400)两侧设置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模板支架在梁下和梁底部位置设置水平剪刀撑,竖向间距不大于4.5m。7、由于支撑架落在楼层上,搭设立杆时立杆下应设置垫板,垫板可以用50厚跳板或12#槽钢;9、加强模板支架与框架柱(结构)的拉结,竖向间距不大于3m,水平间距不大于2.4m,以增强支架整体稳定。10、在最顶步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11、对于梁底要求增加承重立杆且采用双扣件抗滑的,梁底增加的承重立杆与7小横杆均须用双扣件,对扭矩检查并形成记录。12、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13、在满堂模板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不大于4.2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为45º-60º。14、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一道水平剪刀撑。15、操作平台四周设置不少于1.0m宽施工人员操作通道,通道顶面铺15mm厚夹板;在高支架上部和中部分别设置一道安全平网。七、模板体系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工作(1)、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查批准,符合要求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并经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2)、支架搭设前,工程技术、安全负责人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对立杆具体位置按方案确定,对其进行技术和安全的书面交底,并由双方签字确认。(3)、对钢管、杆件、构件、配件、加固件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和送检;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及构配件。2、放线测量(1)、模板放线时,应先清理好现场。(2)、首先用经纬仪根据施工图测出每条轴线,然后用墨线弹出梁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3)、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引到模板安装位置,定好水平控制标高。(4)、用墨线弹出钢管立杆的位置,垫板、底座安放位置应准确。3、模板制作(1)、模板按配模图在模板加工埸统一加工制作或者配制。(2)、模板制作好后,标记模板位置、型号尺寸和数量,经验收合格刷隔离剂(脱模剂)后,按规定要求分类堆放在施工平面布置图指定的场地内。84、高支架模板支撑体系安装施工顺序放线→垫脚板→立杆→水平拉杆→接驳立杆→水平拉杆至板或梁底下→剪刀斜撑→纵向底坊→横向面坊→梁底模板→梁钢筋安装→梁侧板安装→楼板模板安装。5、高支模模板支撑体系安装(1)、安装前,先在底层弹出钢管立杆的位置线,安装时,按照墨线准确放置木板垫板或槽钢,垫板厚度不小于50毫米,槽钢型号不小于12#。(2)、高支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用指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3)、高支架安装时每搭完一步架后,应立即检查并调整其水平度与垂直度,以及杆件的步距、纵距和横距。(4)、梁的支架立杆必须设置剪刀撑,剪刀撑的两头应靠近钢管支顶的顶部和底部,并连接牢固。(5)、剪刀撑必须与钢管立杆、水平杆同步搭设。水平杆设于钢管立杆内侧,剪刀撑设于钢管立杆外侧,并用扣件与立杆连牢。(6)、连接钢管立杆的扣件规格应与所连钢管外径相匹配。连接扣件必须处于锁紧状态,扣件螺栓紧扭力矩为40-65N.M,并不得小于40N.M,并用扭力扳手检查。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边缘长度不小于100㎜。(7)、严禁将外径48㎜与51㎜的钢管混合使用。(8)、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隔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6、梁模板安装(1)、先在柱子上弹出轴线、梁位置和水平线,然后才钉柱头模板。(2)、按设计标高调整支顶的标高,然后安装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跨度≧4m时,在梁底模板的跨中处要起拱,起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2‰。施工时,起拱高度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3)、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梁侧模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碰边或压边确定。7、楼板模板安装(1)、通过调节支顶的高度,将大龙骨拉平,架设小龙骨。9(2)、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过线钉固。(3)、楼面模板铺完后,应复核模板面标高和板面平整度,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漏设并应位置准确。支模顶架必须稳定、牢固。模板梁面、板面应清扫干净。8、模板体系拆除(1)、高支架拆除必须提供混凝土的强度报告,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为依据,在梁板砼达到拆模强度后,模板支撑体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检查验证确认不再需要,并经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拆除。(2)、拆除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拆除技术交底。(3)、支架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4)、拆除顺序:先松开顶扣件、然后按照先支的后拆,先拆主承重模板后拆次承重模板顺序拆除模板和支撑体系。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5)、在拆除过程中,支架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两步,当必须超过两步时,应加设临时拉结,严禁敲击。(6)、通长水平杆和剪刀撑等,必须在支架拆卸到相应的立杆时方可拆除。(7)、模板拆除应按规定逐次进行,不得采用大面积撬落方法,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
本文标题:49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61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