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嫦娥工程关于“嫦娥一号”•根据设计要求,月球探测卫星重量为2350公斤,有效载荷总重量130公斤,在轨运行寿命为1年。五项工程目标:•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1号开始了她激动人心的奔月之旅。距离:38万千米,飞向月球要走四段路•第一段:发射段•第二段:调相轨道段•第三段:使地—月转移轨道段•第四段:绕月轨道段第一段:发射段,运载火箭把卫星送入绕地球飞行的大椭圆轨道。•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顺利发射升空。三级火箭二次点火成功。•第二段:调相轨道段,卫星和火箭分离后,依靠卫星上的推进系统使卫星绕地球做3次加速变轨,一次比一次飞得更远,越来越接近月球。•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星箭分离,卫星正常入轨。“嫦娥奔月”八大关节点:•发射(24日18:05已完成)–•入轨(24日18:30已完成)–•变轨(第一次变轨25日17:55已完成)(第二次变轨26日下午升到24小时轨道已完成)(第三次变轨29日进入48小时轨道已完成)–•奔月(10月31日)–•修正(随后两到三天)–•制动(约11月5日开始)–•“放歌”(11月7日前后)–•传回照片(11月下旬)…•25日17时55分嫦娥一号首次变轨成功•26日17时44分,远望三号船消息,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29日18时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将实施第二次近地点变轨,也是入轨后的第三次变轨。•卫星进入这一轨道后,星上搭载的紫外敏感器将择机开始对地球和月球成像•31日17时28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始飞向月球。这也是卫星入轨后的第四次变轨。•这一刻起,中国“嫦娥”奔向月球嫦娥奔月之路高度精确犹如20公里外打中十环•10月31号10点,原定“中途修正”(把卫星的轨道再精确地校准一下),嫦娥一号卫星的变轨精度达到万分之三,表现良好,因此取消。•第四段:•绕月轨道段,卫星接近月球时“刹车”,靠月球引力进入月球轨道,开始绕月飞行。•嫦娥一号卫星于11月5日11时25分进入月球捕获轨道。ytqqvkpm•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经过494天的飞行之后,撞击月球•目的:1.为二期的登月工程做技术准备•2.掀起深层月壤,并可对其元素进行分析嫦娥撞月五大系统卫星系统卫星平台:•以成熟的东方红三号通讯卫星平台为基础,充分继承和利用成熟技术和相关卫星的经验。就其技术状态而言,它实际上也是一颗新的航天器,随着研制的进展,这个认识更为强烈。有效载荷: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粒子探测器拍摄月球三维影像的立体相机CCD•嫦娥一号探测仪部分为世界首创运载火箭系统运载火箭:•选择以发射东方红三号平台为主的长征三号甲,它九次发射九次成功,其中有7次是发射东方红三号平台。为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火箭进行了多项的适应性改进,特别是在可靠性工程上下了大功夫,多项关键环节采取了冗余设计。中国科学院院士、火箭弹道轨迹设计专家余梦伦•长三甲火箭具有三大优点:•运载能力大;•过往发射100%成功•飞行可靠性强;•适应性强•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系统发射场系统:•选择我国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适应探月卫星的特点进行了多处改进,特别在安全和可靠性上做了改进。测控系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进行实时监控。测控系统:•立足于我国现有的航天测控基地、测量船。为提高轨道测量的精度和手段的冗余,我们首次采用天文系统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为探月卫星的测、定轨提供赤经和赤纬。•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邓湘金博士•嫦娥一号发射之后做了两个很重要的动作,第一个是太阳翼展开,第二是定向天线展开。为卫星后续的成功铺垫道路,并把探测数据发回地球的重要工具。专家称嫦娥可拍摄月球各角落胜过日本卫星“女神”•“远望5号”•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使用4个国外测控站•位于南美洲的库鲁站、位于澳大利亚的新诺舍站、位于欧洲的马斯帕拉马斯站、•位于智利的CEE测控站“为了保证‘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我们不仅在太平洋远东端有远洋测量船,甚至在南美的委内瑞拉和澳大利亚都有观测点,卫星90%的飞行时间都在掌握之内。”•孙家栋: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这位78岁老人是我国最顶尖的100位科学家之一•身兼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的总负责人地面应用系统:•下行数据接收、科学数据的处理和研究及实施在轨业务运行。北京密云的50口径天线地面站将承担嫦娥1号科学探测数据的接收任务地面接收系统数据接收分系统李春来: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我们有四个科学目标:•(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3)探测月壤特性;•(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与美俄相比,既有相似的内容,也有创新的工作。•嫦娥一号卫星携带的部分科学探测仪器已于25日晚7时许投入工作状态。•高能粒子探测器和有效载荷数据管理系统开始工作。•将可以探测地球到月球之间4万公里到40万公里的空间环境状况。•分析这些数据对于在空间飞行的卫星和飞船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哈工大航天学院院长张乃通教授•“我国的‘探月工程’有创新点和独特的地方,不是照抄上世纪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国外搞探测的时候不是‘绕飞’而是直接‘穿越’,我们第一期的绕飞,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有明确的科学的目标,也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有一件事情人家是没做过的•侧出整个月球表面的,全月球的土壤到底有多厚,因为土壤里蕴藏着一种资源——氦3•这样我们估算氦3的含量资源量可能要比前人要前进一步。中国探月小史珍贵礼物•1978年5月28日,中美建交前夕,美国派遣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访问中国。作为见面礼,他带来了卡特总统向中国送上的一份珍贵礼物——一块从月球上带来的石头。•还有另一份珍贵礼品,一面美国航天员带上月球的中国国旗,这是一面尺寸很小的国旗。月球上带来的石头•研究员欧阳自远主持研究这小小的月岩。•他只取了一半拿来研究。这块石头指尖般大小,铸在一个类似于凸透镜的有机玻璃盒内,质量仅仅1克。被否决的铁标“烙”月•“1992年前后,国内就已有科学家提出了‘嫦娥奔月’的想法。”当时为迎庆1997年香港回归,有人提出利用运载火箭往月球上发射一个象征中国的铁质标志,永远地将其“烙”在月球上,以此扬国威、鼓志气。•“这基本上没有什么科学研究价值,所以被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否决了。”水到渠成国家立项•从1998年正式开始规划论证月球探测工程。•2001年,欧阳自远牵头制订的“发射绕月卫星”第一期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终于通过国家评审。2003年9月,中央最终同意批准了这个计划。有中国“探月计划第一人”之称的中科院院士、中国登月计划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2004年11月19日,绕月探测工程总体由方案设计阶段正式转入初样研制阶段。•2005年12月29日,绕月探测工程总体由初样阶段转入正样研制阶段。•2007年8月,嫦娥1号探测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完成了出厂评审,测控系统、发射场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完成建设。•2007年8月10日,国防科工委宣布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嫦娥一号”模型中国“绕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现阶段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三步走:•“绕、落、回”•中国将在完成无人探月工程后,择机实施载人探测,并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月球基地。三步走•绕——•发射环绕月球的航天器:•嫦娥一号卫星。•落——•发射可释放落月探测装置的航天器,实现在有限范围内活动的触月探测。•回——•在落月的基础上,实现可携带月表物质的返回。预期时间•2004-2007“绕”的阶段,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2007-2012“落”的阶段,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2012-2017“回”的阶段,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此后考虑载人登月。中国“月球车”模型•未来第二期计划将用月球车对月面进行巡视勘察,并拟建立一个月基天文站欧阳自远•中国15年后有望登月•月球最好居住方法是建窑洞
本文标题:嫦娥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6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