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计算机病毒教案(公开课)原创配套
计算机病毒教学目标1、掌握病毒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危害;3、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及危害性,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并掌握其特点;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教学设想信息技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照全体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注重交流与合作。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防治方法形成比较深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引导→提问→讨论→归纳→延伸→练习这样的过程,互相交流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当我们感冒时,我们会出现咳嗽、流鼻涕、发烧等症状。它使我们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无法集中精神进行正常的学习与工作。不但如此,它还会传染给我们的亲朋好友。可以看出,病毒侵袭我们的身体,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如果我们的电脑“感冒”了,它会有什么症状呢?提问,学生分组讨论,预设的答案可能为:①反应迟钝,出现蓝屏甚至死机②常用的程序突然无法使用,或者图标变更③开机后出现陌生的声音、画面或提示信息揭题:计算机病毒二、新授课首先,请问一下同学们,有没有谁见过计算机病毒?有没有见过计算机病毒发作的样子?(随机选取几个同学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并畅所欲言,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感知本节课教学内容)然后,向同学展示一个案例。(PPT展示熊猫烧香病毒案例:)演示完毕,大家有没有发现,病毒的危害是如此巨大,出乎我们每个人的所料。病毒的攻击会使我们的个人的隐私权造成很大的侵犯并对我们的财产造成很大的损失。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什么,以及它的特点及危害性。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板书)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板书)①寄生性: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②传染性:是计算机病毒最重要的特征,通过各种渠道从已被感染的计算机扩散到未被感染的计算机。③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一个编制精巧的计算机病毒程序,进入系统之后一般不会马上发作,可以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甚至几年内隐藏在合法文件中,对其他系统进行传染,而不被人发现,潜伏性愈好,其在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就会愈长,病毒的传染范围就会愈大。④隐蔽性;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⑤破坏性:计算机中毒后,可能会导致正常的程序无法运行,把计算机内的文件删除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通常表现为:增、删、改、移。⑥可触发性:病毒因某个事件或者数值出现,诱使病毒实施感染或进行攻击的特性称为可触发性。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板书)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通常有以下几种:(出示PPT课件)⑴软盘:通过使用外界被感染的软盘,例如,从不明渠道来的系统盘、来历不明的软件、游戏盘等是最普遍的传染途径。⑵硬盘:硬盘的存储量大,在利用它传输文件或引导系统时,也很容易传播病毒。⑶光盘:盗版光盘的泛滥却为病毒传播带来了方便。盗版光盘上的软件示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难免不带有病毒,即使发现病毒用户也无法清除。⑷网络:通过网络来传递文件越来越方便,对于网上众多的软件,谁也不能保证其中不含有病毒,由于网络覆盖面广、速度快,更为病毒的快速传播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式病毒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4、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板书)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清除为辅。”防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PPT展示)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四、作业1、计算机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2、如何进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五、教后记
本文标题:计算机病毒教案(公开课)原创配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29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