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商品学第4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第四章商品分类与编码第四章商品分类与编码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商品分类的概念和标志。技能目标:掌握商品分类和商品编码的方法,认识常见商品目录及商品分类体系。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常见商品的经营分类。引例:超市三楼为什么不设入口上海一家零售业巨头抢滩安徽某某中等城市,开设分店已三年多,生产做得很是红火。分店占据该市步行繁华地段一座楼宇的一、二、三层,有一点ShoppingMall的味儿,底层是休息、餐饮区,二、三层设超市。超市这两层楼面的经营面积不大,商品却很齐全。但耐人寻味的地方不在超市经营的商品品种的多少,而是在进口和出口的设置上;两层楼面营业区只在二楼设置多个入口,而三楼不设入口,与二楼共用入口,二楼、三楼营业区又各自拥有出口。三楼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入口呢?引例:超市三楼为什么不设入口答案就在于商品分类,人们日日必需、时时要消费的各种生产必需品,包括日化用品、生鲜食品尽在三楼,而服装、书籍、玩具、音像、家电类等人们购买频率较低的耐用消费品在二楼。人们要上三楼购物,二楼是必经之路。琳琅满目而又陈列有序的商品似乎总是在提醒到三楼的顾客:“不要脚步匆匆,顺便把我带回去吧!”陪同购物的顾客也大多会在二楼自然分流,或去看书,或去玩具陈列处徜徉流连……同样的出入口设置,假设我们把二楼、三楼商品整体调换位置,结果会是怎样呢?似乎在不经意中,商品分类,在此发挥了神奇的作用。商品科学合理的分类与进出口的巧妙设置配合起来,既给商家带来可观的销售额,也给顾客提供了方便,同时,使顾客加倍感受到购物的乐趣。第一节商品分类概述一、商品分类的必要性商品分类是商品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商品管理现代化的先决条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商品分类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商品分类的必要性(一)商品分类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从事各项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二)商品分类是保证商品及其管理活动实现标准化的需要(三)商品分类有利于开展商品研究和教学工作(四)商品分类便于消费者和用户选购商品二、商品分类的概念商品或其他事物、现象乃至抽象的概念等都是概括一定范围的集合总体。任何集合总体都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志(特征)逐次归纳成若干个概括范围更小,特征更趋一致的局部集合体,直到划分成最小的单元。这种将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次划分的过程称为分类。二、商品分类的概念商品分类是根据一定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所属范围内的商品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级划分为若干范围更小、特性和特征更趋一致的子集合体(如大类、品类、品种、细目或大类、中类、小类、细类或类、章、组、分组等),乃至最小应用单元的过程。商品大类一般按照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行业来划分,既要同生产行业对口,又要与流通组织相适应,商品品类是指具有若干共同特征的商品品种的总称。商品品种是指按商品的性能、成分等方面的特征来划分的商品类组,商品细目是对商品品种的详细区分,包括商品的规格、形式型号、花色等,它更能具体地反映商品的特征。商品类目名称应用实例商品大类加工食品商品品类粮食加工品、食用植物油、肉加工品、蛋制品、水产加工品、糖、糖果、蜜饯果脯、糕点、饼干、方便主食品、乳制品、代乳品、罐头、调味口、加工盐等(以下分类仅以糖果为例)商品品种硬糖、夹心糖果、充气糖果、奶白糖果、乳脂糖果、凝胶糖果、胶基糖果、巧克力制品等(以下分类仅以凝胶糖果为例)商品细目琼脂型凝胶糖果、淀粉型凝胶糖果、果胶型凝胶糖果等商品分类的意义商品分类有利于商品学的教学工作和开展商品研究工作。商品科学分类有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项管理的实施;商品分类有助于商业经营管理;商品分类有利于实现商品现代化管理;商品分类有利于了解商品特性;第二节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一、商品分类的原则商品分类的原则是建立商品分类科学体系的基本要求。(一)科学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可延性原则(四)兼容性原则(五)整体性原则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在某一商品类别中,不能同时采用两种或多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商品分类要以系统工程的原理为根据,分类体现出目的性、层次性,使分类结构合理。必须明确要分类的商品所包括的范围;商品分类要从有利于商品生产、销售、经营习惯出发,最大限度地方便消费者的需要,并保持商品在分类上的科学性;以商品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选择适当的分类依据,从本质上显示出各类商品之间的明显区别,保证分类清楚;商品分类后的每一种品种,只能出现在一个类别里,或每个下级单位只能出现在一个上级单位里;(1)基本分类体系把各种商品在使用时的状态加以抽象化。(2)应用分类体系以商品的某些共性为依据进行分类的。(3)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二、商品分类的方法商品分类时通常采用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两种方法。(一)线分类法线分类法也称层级分类法,是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照选定的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若干个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最终形成一个有层次的、逐渐展开的分类体系。在线分类体系中,各层级所选用的分类标志并不相同,同一层级各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彼此称为同位类,上下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相对互为上、下位类。第二节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线分类法实例大类中类小类家具木制家具床、桌、椅、凳、沙发、柜、箱、架、屏风钢木家具钢制家具钢塑家具轻金属家具竹制家具藤家具二、商品分类的方法线分类法优点:是信息容量大,层次清楚,逻辑性强,符合传统应用的习惯,既适用于手工操作,又便于计算机处理;缺点:是一旦分类完成,其分类体系结构便不再能改动,因而弹性较差。所以,采用线分类法编制商品分类体系时,必须预先留有足够的后备容量。二、商品分类的方法(二)面分类法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它是选定分类对象的若干不同属性特征作为分类标志,将分类对象按每一属性特征划分成一组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类目,每一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使用时根据需要把有关“面”中的相应类目按“面”的指定顺序排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面分类法实例服装面料式样款式纯棉纯毛中长纤维毛涤真丝男式女式中山装西装夹克长裙短裙(二)面分类法面分类法灵活方便、结构弹性好,适用于计算机处理,但组配的结构太复杂而不利于手工处理,也不能充分利用其信息容量,这是由于在实践中许多复合类目,如纯毛男式长裙没有实用价值。目前,一般都把面分类法作为线分类法的辅助。混合分类法第三节商品分类标志一、分类标志的选择原则分类标志是编制商品分类体系和分类目录的基准和重要依据。进行商品分类,可供选择的标志很多,分类标志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目的性分类标志的选择必须确保分类体系能满足分类的目的和要求,否则便没有实用价值。(二)明确性分类标志本身的含义要明确,要能从本质上反映出每类商品的属性特征,这样才能保证分类清楚。(三)包容性分类标志的选择要使该分类体系能够包容拟分类的全部商品,并有继续补充新商品的余地。(四)区分性在同一层级范围内只能采用一种分类标志,不能同时采用几种分类标志。分类标志的选择最终要保证每个商品只能出现在一个类别里,不得在分类中重复出现。(五)逻辑性分类标志的选择必须使商品分类体系中的下一层级分类标志成为上一层级分类标志的合乎逻辑的继续和具体的自然延伸,从而保证体系中各商品类目的明晰为并列、隶属关系。小资料:目前在在零售经营中,商品分类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各超市、公司可根据市场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商品进行分类。但商品分类应该以方便顾客购物、方便商品组合、体现企业特点为目的。一般可将经营商品分为大类、中类、小类、单品四个层次。大类是粗线条分类,主要依据生产来源或方式、处理保存方式等商品特征来划分。如食品超市的大类有:水产、畜产、果菜、日配加工食品、一般食品;中类着重于以功能、用途、制造方式、方法、产地等特征来划分,如日配加工食品大类中包含牛奶、豆制品、冰品、冷冻食品等中类;小类是单品管理之前的最小单位、最细的分类。如中类牛奶中包含鲜乳、调味乳、发酵乳等;单品是商品分类中不能进一步细分的、完整独立的商品品项。如355毫升听装可乐、1.25升瓶装可乐、2升瓶装可乐等。二、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商品分类标志按其适用性可分为:普遍适用的分类标志和局部适用的分类标志。普通适用的分类标志是所有商品种类共有的属性特征,如物态、来源、原材料、加工方法、用途等。这分类标志常用作划分商品大类、中类或品类等高层级类目的分类标志。局部适用的分类标志是指部分商品共有的属性特征,故也称为特殊分类标志,如化学组成;包装形式;动植物的部位、颜色、形状;加工特点;保藏方法;播种和收获季节以及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功率、效率等。这些分类标志概念清楚,特征具体,容易区分,常用于某些商品品种以及规格、型号、式样、花色等商品细目的划分。二、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在一个分类体系中常采用几种分类标志,往往是每一个层级用一个适宜的分类标志,在商品分类实践中,常用的分类标志有以下几种:(一)商品的用途优点:便于分析和比较同一用途商品的质量和性能,从而有利于生产企业改进和提高商品质量,开发商品新品种,扩大品种规格,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也便于经营者和消费者按需对口交易。缺点:对多用途的商品,一般不宜采用此分类标志,否则会导致分类体系混乱。二、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二)原材料商品的原材料是决定商品品种、质量和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优点:使商品分类清楚,能从本质上反映出每类商品的性能和质量特点以及使用、保管特征。原材料分类标志特别适用于那些性能和质量受原材料影响较大的商品,如皮革制品、纺织品和服装等,但对那些由多种原料制成的商品,尤其是加工程度较高的商品,其加工程度越高,就越脱离单一原料的关系,如电视机、照相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则不宜采用。二、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三)加工方法商品的加工方法或生产工艺,对商品质量特征和特性的形成影响很大。许多商品虽然使用的原材料相同,但因所用的加工方法或制造工艺不同,也会使其性能及特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甚至形成不同的品种类别。优点:对那些可以选用多种加工方法制造且质量特征特性受工艺影响较大的商品更为适用,它能清楚地反映这些商品外观和内在质量特征特性,有利于商品生产和经营。缺点:对那些质量和品种特征受加工方法影响不大的商品则不适用。二、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四)化学成分商品的化学成分,一般是指商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它是决定和影响商品品种、性能、质量、用途以及储存和运输条件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商品分类中应用较为广泛。优点:能够更深入地分析商品特性,对研究商品的加工、使用以及储运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有重要意义,化学成分已知且对商品性能影响较大的商品适宜用这种分类标志进行分类。缺点:对于化学成分不清楚或比较复杂或易发生变化以及对商品性能影响不大的商品,则不宜采用这种分类标志。第四节商品编码一、商品编码及其作用商品编码是指用一组有序的符号(数字、字母或其他符号)组合,来标识不同类目商品的过程。这组有序的符号组合,称为商品代码。商品代码实质是一种识别商品的手段。二、商品编码的原则(一)唯一性原则(二)简明性原则(三)层次性原则(四)可扩性原则(五)稳定性原则(六)统一性和协调性原则第四节商品编码三、商品代码的种类及其编码方法商品代码按其所用的符号类型分为数字代码、字母代母代码和条码。商品代码中,使用最普遍的是数字代码和条码。(一)数字代码数字代码是用一组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商品代码。数字代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便于计算机处理,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代码,运用数字代码进行商品编码,常使用以下三种编码方法:第四节商品编码1.层次编码法。层次编码法,是按商品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层级顺序,依次赋予对应的数字代码。层次编码法主要用于线分类体系。2.平行编码法。平行编码法,是指每一个分类面确定一定数量的码位,代码标识各组数字之间是并列平行关系。
本文标题:商品学第4章商品分类与编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26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