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2)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景物形象又可称意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也就是借景抒情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第一种类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2.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3.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描绘了……营造了/渲染了……表现了/抒发了……景物形象考题双调·清江引(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诗描绘了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安徽卷】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营造出清新明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诗歌的意境常用词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空旷辽阔、空灵高远、苍凉悲壮、宁静恬淡、宁静幽深清净悠闲、清新明丽、清新明快清静幽远清新幽静优美迷人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瑟凄凉凄冷阴森萧瑟荒凉第二种类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景物描写的特点?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看描景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触觉、视觉等的变化2、看写景的方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对偶、用典)表现手法(虚与实、白描、细描、侧面描写、情景交融,乐景哀情)3、色彩的渲染色彩感、画面感、浓淡相宜4、动静关系: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结合〔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1)从写景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地面转到天空。(2)从动静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蕴含了诗人造访道士不遇的惆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第三种类型: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1.渲染气氛、烘托心情2.含蓄地表达感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3.衬托人物气节、性格、或品质(常见于咏物诗)4.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5.奠定感情基调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时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其居住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第一句在全诗有什么作用?答案: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深圳一模)南乡子唐李王旬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答案】(2)借景抒情,用烟、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此处以景结情,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从而将思乡之情表达的更为悠长。
本文标题:诗歌鉴赏――景物形象(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3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