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评理论
2010020819李昕文化工业CultureIndustry研究方法汇报汇报结构ofCultureIndustry引入:经典的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文化工业话语体系对文化工业的当代反思及其在中国的命运从文化工业到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台湾的文化工业研究《全球文化工业》从马修·阿德诺和里维斯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简介、发展历程、思想渊源、领军人物,文化工业体系论述从对“文化工业”的各方评价出发,对这一理论进行反思,阐述其在中国践行面临的错位由单数的“文化工业”到复数的“文化创意产业”,从批判走向新生大陆和台湾相关领域的研究特点比较,以文化工业的视角分析案例“台湾电影中的音乐”和《全球文化工业》马修·阿诺德的文化主义1.1经典文化批判理论大众文化研究的开山鼻祖——《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政治与社台批评》最先将大众文化引入了社会批评与学术研究的视野。未对大众做正面批判,但他对通俗文化和大众的排斥甚至鄙视的态度在很长一段时期为大众文化研究定下了一种基调,成为后来的精英主义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和组成部分。里维斯主义与马修·阿诺德不同的是,里维斯派对大众作了批判,这种批判是通过对通俗小说、电影、报刊、广播及广告等大众文化载体的具体分析和细读来进行的。认为大众文化毒害人民,应抵制和鉴别。将通俗文化研究正式引入学术研究视野,确立了对大众文化进行文本的细读与分析的研究方法。思想基础:“文化一直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精英主义文化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欺骗与操控意义: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与高度,特别是它对大众文化本质与负面效应的穿透性的批判已成为永恒的经典。of概念:对大众文化持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单一批判立场的文化理论经典文化批判理论1.2比较经典文化批判理论of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文化与政府的关系态度偏向法兰克福学派为统治阶级服务顺从一致悲观主义阿诺德和里维斯派毒害人民,对文化和社会产生威胁无政府状态精英主义的价值取向2.1、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思想溯源:马克思主义,西方哲学,黑格尔和康德,强调美学乌托邦和政治乌托邦。•发展历程: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创建于1923年,希特勒上台后曾先后迁往日内瓦、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迁往纽约。1950年,部分成员返回联邦德国重建研究所,部分成员仍留在美国继续从事社会政治理论研究。70年代,学派逐渐解体。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文化工业话语体系ofofM.霍克海默、T.W.阿多诺、H.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瓦尔特·本雅明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者,他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作为社会研究所的公共论坛,引导着研究所的方向。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阿多诺特色之处:他对现代音乐所作的社会批评“阿尔多诺学术生涯的力场,包含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活力、美学现代主义、上流文化的绝望和犹太人的自我认同”—马丁·杰。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向度的人》中,他指责艺术的大众化和商业化使之成为压抑性社会的工具,从而导致人和文化的单向度。哈贝马斯——第二代旗手,却在七十年代抛弃了批判理论,创立了自己的交往互动理论。本雅明处于学科外围,著有《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矛盾观点一致受到其他学科成员的攻击。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文化工业话语体系代表人物2.2of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文化工业话语体系2.3文化工业产生的历史语境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谱系法西斯主义带给法兰克福学者的痛苦记忆美国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势头认知模式批判悲观的文化观点现实落差心理图式of溯源:最早出现在1926年本雅明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复制技术使文学艺术作品出现质的变化→20世纪20,30年代的新文化现象→“批量生产的艺术作品从少数人垄断性的欣赏中解放出来,为大多数人共享。”为人所知:1947年《启蒙辩证法》之“文化工业——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以“文化工业”一词替代“大众文化”,以强调其批判性。文化工业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文化工业话语体系2.3文化工业概念释义of2.4.1、文化工业的商品原则。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商品性及拜物性的分析的本源:马克思的商品理论和卢卡契的物化理论。(交换原则)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社会为获取利润的产物,文化的纯洁被资本主义的铜臭玷污了。文化的生产、消费和流通,全部按照市场规则运转。具体体现:1,文化工业生产的产品成为纯粹赚钱的工具。2,文化工业的商品性表现在对它的消费上。3,文化工业的商品化倾向还在于它对于一切可能的文化艺术产品和文化活动的渗透。(文化产品的无所不在:各种音乐会,展览会充斥全社会)4.最典型的体现是它已经成为一种广告。(宣传性)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文化工业话语体系2.4文化工业的话语体系之“大众文化非文化”of文化工业的生产是同一性的标准化的生产,它改变了传统的分散的、个体的、手工作坊式的艺术创作,采用批量生产的自动控制、流水线作业的工业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方式。偶像崇拜就是对一种“标准”的崇拜,文化产业通过特定模式产生的偶像规定消费过程,逗笑的技术、幽默讽刺的方式,都是按照一定的格式考虑设计出来的。重复性和标准化塑造了大众的自动反应,明星们的包装打扮无论有多大差异,其内在同质性都是一样。表面上我们各有偏爱,但消费的却是同样的产品。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文化工业话语体系2.4.2、文化工业的标准化生产模式。of2.4.3、科学技术就是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命题。科技的意识形态功能:1,通过科技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消费品,更大程度地满足大众的物质需要,从而使他们在物质的享乐中忘却批判的意识,安于现状,接受统治。2,科技由于在创造物质财富方面无所不能,因而成为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技术决定论)3,统治者通过文化工业来行使其意识形态的控制和操纵。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文化工业话语体系2.4文化工业的话语体系之“大众文化反大众”of2.4.4、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功能。从大众文化的生产角度出发看,大众对整个文化产业的生产都没有决定权;大众文化在根本上是由统治者决定的,它反映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实行欺骗与控制文化工业服务于资本主义体制,一方面,通过各种文化载体极力掩盖异化社会中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另一方面,靠大量复制千篇一律的东西来不断扩展形式和情感体验上的标准化。文化以柔性和隐形的方式,成为统治阶级饱含渗透性和说服性的广告宣传机器。例子:智利的理论家道夫曼和麦特拉特在《如何解读唐老鸭:迪斯尼喜剧中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中认为,表面上看起来清纯无邪的迪斯尼人物的世界,以对于资本主义的价值及社会组织的形态的顺服来安排故事和人物的主轴。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文化工业话语体系2.4文化工业的话语体系之“大众文化反大众”of2.4.4、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功能的具体表现:欺骗功能。1,通过取消现实与文化的距离来弱化大众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丧失辨别真伪的能力,并逐渐放弃鉴别真伪的习惯。2,通过真实的外表提供虚假的信息。(本质虚假,宣传的目的性)3,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还在于它在语言上制造一种与大众的亲切感。文化工业产品的语言表现出一种“特别为了你”的特点。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文化工业话语体系2.4文化工业的话语体系之“大众文化反大众”“你值得拥有”《为你写的歌》of2.4.4、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功能的具体表现:强制性。1,大众文化的无所不在性使人们无处逃避。“一个人只要有闲暇,就不得不接受文化制造商提供给他的产品。”——《启蒙辩证法》2,现代大众媒体本身就具有单向性和强制性。大众只能充当单纯的看客或者听众,与制造大众文化产品的媒体直接没有互动和反馈,大众是被动和消极的。结论:文化工业对大众具有一种暴力性,大众对其接受完全是被迫的。文化工业借助这种暴力性和强迫性,把千篇一律的充满意识形态内容的文化产品硬塞给大众,并以反复重复的形式作用于他们的试听,以此来对他们进行“洗脑”,进行心理和思想上的驯化。法兰克福学派简介文化工业话语体系文化工业文化产业创意文化大众文化台湾研究大陆研究个案分析“大众文化反文化”全球文化工业关键:如何看待今天的文化工业?法兰克福学派批判of法兰克福学派“在社会历史具体性方面的损失无法通过历史哲学的宽广性和思辨的丰富性方面的收获而得到补偿”,其理论“作为一种以哲学为根据的社会演化理论,其得出的结论走向了某个极端。”——文化批评家理查德·沃林“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科学技艺以及文化,绝非如阿尔多诺和霍克海默所说,已然或即将沉沦至‘野蛮之境、无意义之域’,并且也绝不是滑落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于此相反,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经济成就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繁复性,以及臻至史无前例的顶峰。”——文化研究者阿兰·斯威伍德。对文化工业的当代反思及其在中国的命运3.1当代视域中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各方评论of文化工业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大众文化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了。质疑:是否具有了商品性就不再是艺术品了?艺术产品的商品性和艺术性及其精神创造性并不对立。“我进入这个行业就是为了挣钱,而艺术即产生于斯。如果人们听了这句话不高兴,也没办法。事实就是这样。”——卓别林反例:思考印刷术发明的意义。法兰克福学派犯的错误:艺术=文化“大众文化反文化”是一种价值性的论断而非科学意义上的论断。对文化工业的当代反思及其在中国的命运3.2反驳“大众文化非文化”的观点of正方观点:大众文化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实施意识形态控制的工具;在大众文化的控制下,大众成了日益丧失反抗性和革命性的单向度的人。反方质疑:1,发达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是否仅仅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发言人?2,大众能否被大众文化完全控制?反方观点:1,大众文化是各种意识形态斗争的场所,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和争斗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力量。2,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大众并非消极的乌合之众,他们在对商业性的流行文化的消费中发挥着积极主动的功能。受众效果论之“使用与满足”对文化工业的当代反思及其在中国的命运3.3反驳“大众文化反大众”的观点of3.4.1,文化工业与中国的经验事实之间存在着错位。进入时期:20世纪80年代。不同时代不同大众文化格局的错位社会结构的错位文化的错位对文化工业的当代反思及其在中国的命运3.4文化工业在中国of关键:如何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社会环境下借鉴文化工业?视角:问题-语境转换问题:文化工业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联是什么?首先,它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注重在对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分析的基础上,把握社会文化的变迁,从而理解文化工业存在的社会基础。其次,我们应该将文化的理解视为人的生存的基本构成因素,从而刻画文化工业所代表的文化因素在现代人的生存结构中的位置。最后,法兰克福学派的理性批判精神仍然是我们进行文化反思的标尺。在对文化工业的现实合理性进行分析的同时,我们必须寻找一个文化的理想,充分保持现实与理想的张力,从而确立一个基本的文化态度。对文化工业的当代反思及其在中国的命运3.4.2,文化工业对我国文化传播理论的借鉴意义of政治经济学批判指向注意到发达国家的两个重要现实:首先是政治和经济的权力结构对信息传播和文化实践的影响,分析信息传播的具体语境和传播行为的动力机构的相关性;其次是经济发展的文化导向使得信息传播业成为资本主义体系进一步进行内外扩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与此相关的物质资源和符号资源组合成新的支配结构。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法国学者重新阐释为复数意义的“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转型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丰富了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有助于我们从技术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认识和把握信息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4.从文化工业到文化产业——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一种概念转型of转变溯源: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当中的边缘人,本雅明预言了新的文化观念。在《可技术复
本文标题: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评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3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