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新世纪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教材培训
新世纪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教材培训六年级语文教学要作好的三件事情:一是查漏补缺;二是要整合实践;三是要拓展提高。查漏补缺:《课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新教材的使用学生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应该全面检查以下,对照《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因为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学生可能在习作、阅读等方面不同程度的要存在一些问题,那么都应该在六年级这最后一个学期补上来。依据课标对学生的积累的要求,阅读量的要求等,不足的地方也要补上。另外,和其他教材知识整合的问题,到了初一,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走在一起,各个学生的学习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各种教材所涉及的名人名篇名著,需要学生全面的了解以下。整合实践:小学阶段全程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要点,它更多的体现在一种零散的、工具性的、单方面的技能,但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要做一方学问,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要继续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未来继续发展以及生活的需要的一种能力。因此,实践性是语文一个非常强的特点。那么,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识字、积累词汇、阅读、背诵等方法指导,学生逐渐发展的趋势到六年级应该是整合这些知识,使它能够成为学生实践的需要,这个实践包括继续学习的需要和生活的需要。所以,要把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过程进行整合。把学习要点(听说读写、想象观察等)整合,同时,教材也体现了整体推进的原则。拓展提高:学生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他在情感、积累、语文能力等方面都应该有提高。我们翻开教材看看,本册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深度,涉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也比较广。六年级学生,从12、13岁的生理年龄上讲,他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个年龄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我们不能忽略了孩子世界观形成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所以,也特别提醒我们的老师,这个拓展提高不仅仅指考试评价,它包括三个方面的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拓展提高。一、教材体例六年级教材和前五年级教材不一样,每册只有八个单元(深度、广度、高度都和过去不同),每单元三篇主体课文,2篇拓展阅读。共41篇课文。拓展阅读为什么不放到“语文天地”里,主要是拓展阅读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调整,拓展可作为主体课文来学习。每个单元还有一个“综合活动”,没有“语文天地”了,学生要在综合活动中来实践、运用、修补过去所学语文各方面知识点和能力点。主体课文和过去课文一样,基本上每篇课文后有两个思考题,一个思考题侧重于课文内容,一个思考题侧重于课文的表现形式,我们老师在教学时不必拘泥于这两个思考题,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提问、发散思维的能力,所以,我们还是要主动的发挥学生的这种创造精神。这本教材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主体课文旁边有教材编写者给学生学习设的几个栏目,这些栏目主要有: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安排在课文的侧面。“小资料”主要是针对家庭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比较差的,编者向他们提供学生在学习时必须参考的一些资料,对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学校,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检索,去扩展我们的阅读视角。当然,教材的小资料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讲也有指导意义,面对浩瀚如海的资料信息,怎样提炼,怎样选择,教材还是给学生作出一个样子。比如学习鲁迅,学生自己在网上会收集到关于鲁迅的很多信息,教材引导学生怎样精辟的提出了几点鲁迅的基本风貌。“我的视角”一般是三个人的对话,一个是丁丁,一个是冬冬,还留一个空白,就是让学生来参考,从你的视角来说说,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想法。因为这个对话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讲的,所以,涉及的问题不一定全面,它只是一个看法,引起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交流,请我们老师把握教材时注意这一点。“日积月累”没有给学生呈现考试需要的知识点、能力点,是希望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来决定自己该积累什么。“综合活动”一般来说安排这么几个环节,首先是的导语,通过导语把学生引到这个活动的中来,然后展现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按图标来表示,最后是单元小节。二、教材的特点(一)多样性的选文1.单元选文兼顾了童心童趣和对人生的思考。小学生学习课文,兴趣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教材既要顾及童心童趣,又要引导小学生开始思索人生的重大课题,这套教材兼顾了这两个方面。如教材第一、二、八单元分别以“高尚”、“美与丑”“岁寒三友”为主题,所设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审美情趣”的内涵。第三、四、五、六、七单元,分别以“母亲河”“体育”“往事”“地球家庭”、“战争”为主题,侧重启发学生,要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创造未来,不断地引领十二三岁的少年去树立远大的理想,去憧憬美好的人生。2.注重选文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和教学的层次性。以六级上册为例,41篇阅读课文中,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美文佳篇;有古文古诗词,也有现代文现代诗;有精读也有拓展阅读;每单元的“综合活动”更是提供了让学生跃跃欲试的舞台。提供了熔铸“三维目标”的立体的语文学习沃土,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条件层次的学生均能从中获取充足的营养。(二)开放性的学习教材以“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为学生拓展阅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巨大的空间,可以将凡是与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材料都精选来为学生所用。以第七单元为例,一是单篇学习可以拓展阅读,如学习《十五从军征》,可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学王昌龄的《出塞》,可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或是一个单元结束后,拓展阅读相关的文章。还可以围绕主题组织专题研究性读书活动,如本学年我们教到“战争”单元时,正值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我们就以“反战争、求和平”为主题,规定时间让学生课外搜集古今中外与之有关的文章。这样,就可让学生大量阅读同题目、同作者、同体裁、同时代等内容相近的文章,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因为新教材提供了多元感悟文本的空间,所以师生对教材理解的弹性也增大。可以不惟教参,不惟专家论断,而是在尊重作品原意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并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发自内心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和阐释。如在教学《楚王好细腰》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非常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如果你是大臣,你会有什么想法?你是否认为文章的结尾可以再写点什么?还可以让同学把自己扩写好的东西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出来。此外还有很多文章皆可以换角度从多方面感悟,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这样,既可以充分挖掘教师的教学潜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个性化表达以及创新能力。教材中的提问不再是教训式、命令式,而是采用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模式,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阅读中,关注的是“你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在这种“话语”情境中,“目中有人”,学生作为“你”而突显出来,至于问题倒可以作出不同的言说和不同的解读。教材与学生构成了“我—你”或“我们”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我感”和“亲切感”。学生的生活体验、独特感受在教材中受到充分的尊重,有了“合理合法”的地位。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第一,让学生以语文教材为切入点,从教材引发开去,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查找资料、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突破传统语文教科书的有限空间。第二,语文学习内容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启发性,富有引起对话(学生与教材的对话)的魅力。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科书编写者(包括教师用书)的观点,不是学生必须遵从或接受的;不是终结宣判式的,而是启发学生对各种可能性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进行多向度的理解与体验。第三,语文学习过程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积极地、时刻保持批判性的敏感,通过探讨、交流而不断修正并形成自己的认识。(三)灵活性的整合教材每单元的“综合活动”,均围绕一个主题提供了思考的多种角度或多个层面以及相关的材料,灵活性、开放性较强,这些角度和层面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是学生正在经历的生活,学生因此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筛选、整合相关的资料与信息。本套教材把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引进课堂,在“课后练习”设计方面,每课基本上都安排整体感悟和体会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既充溢着人文教育内涵,又着眼于语文素质的养成。以第二单元《美与丑》课后习题为例,学完《做一个最好的你》,课后提示:罗森塔尔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对你有什么启示?我们可布置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一段话,说说你打算怎样做个最好的“我”?像这样的习题设计在这套教材中贯穿始终,它既在课文之中,又在课文之外;既是语文的,又是人文的。这就架起了课内外衔接的桥梁,为文本扩展和让语文走向生活建立了平台。这册书的语文实践活动很多,复述、概括、讨论、朗诵、交流等口语交际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话题写作、调查报告、编剧本、想象作文、读后感等练习形式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每单元都有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的“综合活动”,这就较充分地体现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特点,保证了让学生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学中,读和写要紧密结合,自然生成文字。例如:第一单元拓展阅读《尊敬普通人》后面的“提示与建议”提出:写自己尊敬的人,插在《尊敬普通人》一文中。要求用简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后,在综合活动中,又安排了习作:我身边高尚的人。在第二单元《做一个最好的你》的“我的视角”中,冬冬提示:“课文最后一段很精彩,我还可以补写。”丁丁说:“我也要注意经常为自己加油,为自己喝彩;困难时鼓励自己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我把这些写在日记里。”这是为学生作提示,倡导大家把类似的经历写进日记。面对这样的教材体例及特点,我们的老师如何把握,建议几点:1、整体把握每个单元,不要按部就班的上一课备一课,教学一个单元时要把整个单元统揽一遍,作到对整个单元教材的脉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先学习哪篇,后学习哪篇,单元的综合活动从哪篇课文做起更好一些,这个工作应在单元教学前就有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案。2、是对主体课文的教学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深入的学习。3、把握好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要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4、习作。习作是综合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习作,我们仍然要象过去一样抓好学生习作的欲望、习作的过程、习作修改的过程这几个大环节。5、自学。六年级一定要抓好学生自学这能力,因为一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独立识字的过程和方法;三年级时基本掌握了自学积累词语的过程和方法;四五年级时基本掌握了独立阅读的过程和方法。还有习作的方法。六年级就应该继续巩固这些,把这些学过的方法综合起来让学生大胆的去实践,使这些能力真正成为他们自主学习的语文能力,所以,建议我们的老师,六年级的学习,能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尽可能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不能独立做的也要采用“扶”的方式,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够面对中学继续深造的学习任务。单元教学建议第一单元高尚一、本单元教学目标在知识上: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并通过人物形象地描写理解高尚的含义。(不分地位、身份、职业、条件、环境等所表现的道德水平高的情操;有意义的,不是低级趣味的)。在能力上: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在写作中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进行细节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突出人物形象。在情感上:激发学生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学习、尊重并成为善良诚实的劳动者。二、本单元重难点能用简练的语言正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对揭示人物品质的作用。三、教材分析三篇讲读课文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们不了解建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的情况,穷人的生活背景,看林人的生活境况,自然也就很难深刻理解总理的高尚;深刻体味桑娜、渔夫作为穷人的典型,穷人的善良;看林人奉献精神的伟大以及高尚在今天要树立八荣八耻道德观的时代意义。四、本单元在教学中应注意1.课前要学生充分了解时代背景,以使学生对文章深入了解,同时教
本文标题:新世纪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教材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36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