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摘要:生命是神圣的,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因此我们都应该珍惜这宝贵的生命,使生命更美好、更有意义。从教育方面来讲,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目的。当代青少年过度自我化的人生观,对生命的不重视,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生命教育就是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即培养他们对生命现象的正确看法和观点。有了正确的生命观的指导,人们才会正确地看待人生中的诸多问题,才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生命教育一、我国生命教育发展历程生命教育的观念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道家高扬个体生命价值,认为世界万物中,生命是一种最高贵的存在,是最值得珍视的。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人皆珍爱生命。然而中国传统的生死观以儒家的“未知生,焉知死”为主调,只将死亡视为一种自然归宿而泰然处之,拒绝对死亡意义的探寻。它导致中国人长期缺乏生命神圣的观念,缺乏对生命存亡的深切关怀,另外政治化的死亡态度弥漫社会各领域,使有关死亡的诸多复杂问题被简化和弱化①,群体伦理意识最终战胜了对于生命的留恋。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生命教育在中国大陆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且首先是由少数几个省或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有差异的生命教育计划。当时主要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看作一种生命教育。而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预防暴力、青少年自杀、人生意义的缺失以及环境保护而提出的,是在死亡曲解与生命异化的背景下产生的②。目前,我国生命教育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生命教育的理念已逐步深入教育界。二、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以及伤害他人生命的现象屡有发生,“马加爵”杀人事件、“泼熊事件”、上海商学院学生宿舍火灾学生不能自救事件以及近期备受关注的药家鑫事件等,反映了我国现实教育领域,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方法,有意无意对生命漠视或压抑的观念比较普遍地存在,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反思,也必须引起我们对生命教育圈的高度重视。下面就从两个方面分析我国生命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一)生命教育的方式及内容存在缺陷1.纯科学主义的生命认识中国一直在中小学开设的思想政治课、品德修养课就含有生命教育中一些重要的内容,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两性关系等问题。在规定生命教育的内容时则往往还是注重于通过生命教育来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在很多人的眼里,生命教育主要的即是“安全教育”。中国自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以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轨道就是引入西方的科学教育,不仅教学的内容科学化,而且教学手段、方法、管理皆科学化。但在此过程中,教育对科学的追求逐步滑向了科学主义,又引发大量问题。比如说,在中小学课程中,我们是怎样对孩子们谈生命的呢?最常见的是告诉孩子们:人从哪里来?人从猴子变化来;人到哪里去?“人死如灯灭”;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DNA,就是碳水化台物。这样一种纯科学主义的生命观,使人与动物、植物的生命无法真正区分开来。人之自然生命与人文生命的独特意义与价值更得不到彰显。长期影响的结果是,有些人对自己的生命毫无感觉,伤害自己乃至自杀都随随便便,而伤害甚至杀害他人与亲人也毫无顾虑,没有内疚与恐惧。药家鑫能够随意杀害一条人命而处之泰然,有害食品的愈演愈烈,都是对生命的漠视,这是教育需要深刻反省的问题,也是中国推行生命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不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自杀问题为例。许多青少年只知生活感受不知生命存在,以为生活就是生命,以至于生活感觉不好就放弃生命存在。他们往往把生活的感受视为人生的全部,所以,生活中的不顺心、不如意等,皆可以成为走向自杀、放弃生命的理由,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生命丧失的严重后果。传统中国人有一种人生观,叫做“好死不如赖活”;而现代人有一种人生观,可称为“赖活不如好死”。所以,不正确、不健康的人生观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最主要最内在的根源。许多青少年常常将某些挫折、失意和痛苦这些生活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当成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生活感觉不好就放弃生命,这其实是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解决生活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或忽略生命中还承担着其它的诸如孝敬父母、建功立业等社会责任。所以,我认为,以往解释自杀现象及解决自杀问题多为心理学、精神医学的治疗,这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关注于生死哲学的解释;从解决自杀现象的心理学与医学的治疗方式转换为生命教育的综合性预防方式。(二)教育领域对于生命教育的欠缺1、生命教育的普及度与深度不够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不管是伤害他人生命还是自我结束年轻的生命,都是国家的损失。因此,生命教育要伴随学生成长,要在全国中小学甚至大学生中普及。而目前我国相关的教育只是在中小学略有涉及,高校就更加少见。并且虽然从小学至大学一直强调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对珍爱生命的教育却非常薄弱。没有通过教育把学生引入生命领域的探寻和思索中去,没有领略生命对自身、对家人和朋友、对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当前的高校频繁的学生自杀及他杀事件,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普遍缺乏对生命的科学、系统、理性的认识,而对生命认识上的无知导致了他们对生活、生命的错误态度。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极为追切和必要,在大学里开展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2.我国生命教育发展缓慢,重视度不够中国很长时间以来没有把生命教育作为一个体系重视起来。只是在部分课程教育中有所显现,如小学的自然常识、安全知识教育及中学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生命教育作为一个教育体系一直没有能在学校中得到充分发展③。直到2000年前后,中国大陆地区的教育界才逐渐开始了生命教育、生命意识教育的讨论。研究高潮起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之后,2005年3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是中国政府教育部门第一次明确定义,但它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在上海之后,其他省市的中小学校也相继开展了生命教育,主要是以珍惜生命、日常生活安全知识、面对突发事件如何生存等的教育为主。而目前高校实施生命教育几乎还是空白④。三、我国生命教育的发展对策叶圣陶曾经说过:“当代的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的事业。”就是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人”,其次才是成“才”,因为,只有在我们的孩子具备健康人格的情况下,读写算等能力才有价值。我国当前重视人才的培育,而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反映出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政府及社会的关注与反思,生命教育应该向着什么方向、如何发展呢?(一)积极汲取西方国家生命教育中的合理成分西方国家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涵盖生命安全、个体成长、公民品德和个性养成、情感控制、生命价值观等涉及个人养成教育的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其教育的理念是以个人生命为本。中国不能照搬,但可以借鉴和参照。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不仅仅要从个体角度出发,同时还要兼顾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应分为生命认知教育和生命意识教育2个层次,生命认知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个体生命存在和成长的认识,对生命安全的认识及相关生存技能知识的学习掌握,是个体被动接受知识、认识生命的教育过程⑤。生命意识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和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理解生命与生活的真正意义⑥,注重其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关注其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和创造智慧的过程⑦,是一种内在意识培养和启发的过程。(二)扩展生命教育的深度,重视生命安全及价值的教育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学生生命安全的教育。我们往往教育学生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却很少告诉他们关心自己也是必要的,我们应该提倡见义勇为,但同时应讲究方法,在关心、帮助他人之前,首先确保自己生命安全。现实中我国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十分不足,导致的大学生自杀以及伤害他人、被他人伤害的案件已经造成沉重的社会损失。因此,教育大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提高保护生命的能力,是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在价值观上,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未来大学生可能只是一名普通人,而我国现在的大学生,却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故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转变观念,积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同时,还要教育青年学生认识到生命是有限的、脆弱的。要教育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教育他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教育他们应该充满青春的生机朝气蓬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三)正确认识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生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协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自己,尊重生命。我国目前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为一体,界线不明。要做好生命教育必须正确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本质内容与目标是一致的、统一的。生命教育是从生命的角度拓展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生命教育的本质与核心,也是生命教育的基本方向,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部分内容重叠和交叉,但二者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各有其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故相互不可替代。生命教育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与措施,但其侧重点不同。生命教育是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的教育。它是根本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整体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为此,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可以相互代替,只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两者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培养与塑造人才的根本目标。(四)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命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教育事业,尤其是开展生命教育事业的根本依据。生命教育的提出、兴起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本是一项直观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事业,理应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关注人性的完美,给予生命独特的关怀是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理应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础是尊重生命,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人生观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是贯穿于生活全方位的教育。开展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共同参与,需要协调生命教育内外部各要素关系,合理利用和配置教育资源,保护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发展,遵循教育规律,促进生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参考资料:①郑晓江.善死与善终一中国人的死亡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62.63~65②《试析当代中国语境下的生命教育术》李高峰----教育导刊③成秋.呼唤。生命教育”.天津教育,2004,12:21—22.④徐颖.刘明瑛.刘宪亮,等.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分析.卫生软科学,2006⑤张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追溯和前瞻.青年探索,2008,l:83—85.⑥王学风.国外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43—44.⑦欧内斯特·博耶.美国大学教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189一190.
本文标题: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3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