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第一单元岁月回声保卫黄河人音版初中音乐教学资源
作于1939年3月,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围绕中华民族解放斗争为基本主题,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一种包括独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演唱形式的大型多乐章声乐套曲。作曲家,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代表作品: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器乐作品《民族解放交响曲》、《中国狂想曲》等。原名张光年,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有论文集、诗集,其中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为其代表作之一。另外还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等。初听歌曲,回答问题:1、谈谈感受聆听下来,整首歌曲富有怎样的情绪?你想象到了怎么样的壮丽情景?2、谈谈演唱形式你听出来歌曲用了哪些演唱形式吗?歌曲以雄伟,磅礴的,高亢激越振奋人心的情绪表达了作曲家的爱国之情。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刻画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齐唱、轮唱。轮唱: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分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旋律。齐唱。歌曲第一段用一种低沉、坚定有力的、整齐的声音。表现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1、这段采用了怎样的声音和演唱形式来演唱?2、作者用这样的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音乐形象?这个旋律走向,表现了旋律的高低变化,这种变化就如黄河的波涛,上下起伏。对比二、三两段,从演唱形式来说,有什么异同?不同:第二段为二部轮唱。第三段为三部轮唱。相同:运用了轮唱。犹如此起彼伏的海浪,波涛汹涌。第二段运用二部轮唱,表现出怎样的音乐形象及效果?第三段运用三部轮唱,表现出怎样的音乐形象?抗日队伍不断壮大。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前仆后继。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1、这段歌曲的演唱形式发生怎样的变化?2、与第一段对比,音乐在哪些方面也发生了变化,使这段音乐称为歌曲的高潮?中间加入了一段间奏,由轮唱又转为齐唱。对比: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这段运用齐唱,以及音乐要素的变化,表现出什么音乐形象?形成什么音乐效果?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日各种力量汇集起来,奔赴战场,坚决抗战。分段演唱形式音乐形象第一段齐唱同心协力的抗日队伍第二段二部轮唱抗日浪潮此起彼伏第三段三部轮唱抗日队伍不断壮大第四段齐唱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日齐唱效果:步调一致,同心协力,一致抗战;激励人们勇敢前进;抱有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轮唱效果:此起彼伏,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间奏效果:使情绪升华,进一步渲染气氛、刻画形象,并为最后的齐唱做好了转调准备。齐唱效果:各种力量汇集起来,奔赴战场,坚决抗战。凸显中国人民誓将侵略者消灭干净的坚强决心。演唱形式:齐唱—轮唱(二部、三部)--齐唱力度:渐强速度:渐快对比:钢琴协奏曲和合唱曲《保卫黄河》有什么异同?这是两种不同表演形式的音响效果。1、不同之处:合唱曲:声乐曲、有歌词、通俗易懂,可以根据歌词去想象。协奏曲:器乐曲(器乐曲中有合唱曲的主题旋律)、无歌词、较难理解,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联想。2、相同之处:运用多种音乐要素把主题表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岁月回声保卫黄河人音版初中音乐教学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346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