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固化土堆放场工程岩土勘察报告详勘
西南石油局地质勘察工程总公司勘察报告第1页共22页目录文字部分1、前言1.1工程概况1.2勘察的目的和技术要求1.3本次勘察工作依据的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1.4勘察方法和工作量1.5几点说明2、区域自然地理概况3、区域地质构造4、场地岩土工程条件4.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4.2地层岩性4.3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4.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5.1地表水5.2地下水5.3水文地质参数5.3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6、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6.1工程环境条件评价西南石油局地质勘察工程总公司勘察报告第2页共22页6.2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不良地质作用评价6.3各地层岩土性能评价6.4土、石工程分级6.5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7、结论与建议图表部分1、勘察技术要求2、勘探点平面部置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4、场地景观及钻孔岩芯彩照照片5、岩石试验结果报告6、水质分析报告西南石油局地质勘察工程总公司勘察报告第3页共22页1、前言1.1工程概况受西南石油局油田工程服务公司委托,按照胜利油田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提出的“孝新合气田固化土堆放场二期工程建筑场地岩土勘察技术要求”及附图要求,我公司于2012年5月5日至6月初对孝新合气田固化土堆放场二期工程拟建场地进行了详细的岩土勘察工作。本工程属于环保工程,是用以堆放石油天然气钻井废弃的泥浆、岩屑等的固化土的堆放。孝新合气田固化土堆放场二期工程包括A区、B区两个堆放区详见表1:表1分区挡土墙高度(m)挡土墙长度(m)本区面积(m2)本区堆放量(m3)A12,8123770761.53707615B842553097.21318582另有进场道路、滤液池、观测井等配套设施(注:挡土墙上有格子骨架护坡高3.00m)。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本报告仅对孝新合气田固化土堆放场二期工程的A区挡土墙、B区挡土墙及库区提出勘察成果资料。1.2勘察的目的和技术要求西南石油局地质勘察工程总公司勘察报告第4页共22页勘察目的:1)查明拟建场地地基土的分布情况,并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2)评价地基土的工程性能;3)对地下水及地基土的腐蚀性做出评价;4)判别场地土地震效应;5)提出地基处理的合理化建议等;6)其余均严格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本工程详细的岩土勘察技术要求及附图详见附件1、2。1.3本次勘察工作依据的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胜利油田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提出的“孝新合气田固化土堆放场二期工程建筑场地岩土勘察技术要求”及附图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国家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94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02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GB/T50266-9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行业标准《工程地质测绘规程》YS5206-2000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西南石油局地质勘察工程总公司勘察报告第5页共22页行业标准《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规程》DL/T5194-2004四川省标准《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206-20011.4勘察方法和工作量本次勘察工作采用野外地质调查、钻探为主及室内试验等方法进行。野外地质调查采用路线法;钻探采用XY-100型工程钻机、合金钻具、清水回旋钻进;室内试验包括岩石试验[密度(天然、烘干、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天然、烘干、饱和)抗剪断(C、Ф)]、水质分析试验;勘探点采用J2经纬仪配合地质罗盘以及极坐标法进行放样。根据勘察技术要求,结合上述规程规范的规定,本次工作完成的工作量详见表2:表2序号工作内容单位完成工作量备注1定点测量个52钻探总进尺m725.003采取岩石试样件374采取地下水试样件15室内岩石试验件376室内水质分析件11.5几点说明1)本次勘察采用的坐标及高程系统与业主方提供的附图一致,钻孔坐标及孔口标高均为实测值。2)由于场地条件限制,钻探过程个别钻孔的位置有少许移动。2、区域自然地理概况拟建的孝新合气田固化土堆放场二期工程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东泰镇泰西南石油局地质勘察工程总公司勘察报告第6页共22页康村六组,东侧约200米处为人民渠,有乡村公路与国道108线和京昆线相连,交通便利。德阳市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市境内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差异大,形成不同的小区气候。气温沿山体坡面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立体气温显著,气候类型多样。有山地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等。中部和东南部的平原和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80%),受亚热带纬度地带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5℃-1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5℃,年平均日照时数1000-1300小时,日平均气温终年高于0℃。年总降水量950毫米以上,中部900-950毫米,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西北部年降水量950毫米以上,中部900-950毫米,东南部960毫米以下。降水量集中在5-10月,占年降水量的87%-89%,降水量最多年达1400-1500毫米,最少年仅530-63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70-290天。平均每年降雪日数1-3天,多出现在隆冬季节。平原、丘陵盛生偏北风,年平均风速1.4-1.6-米/秒,春季风最大,3-5月平均风速在1.6-2.0-米/秒之间,最大风速14-19米/秒。秋冬季风最小,10-2月平均风速0.9-105米/秒。3、区域地质构造德阳市地跨两个Ⅰ级大地构造单元,除西北边缘少部份属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外,其余大部分市域属扬子准地台。西北山区属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茂汶-丹巴地背斜(Ⅲ级)和扬子准地台龙门山-大巴山陷褶皱断束(Ⅱ级),地层出露较全,前震旦系至白垩系均有出露,晋宁期岩浆嵌部在西南石油局地质勘察工程总公司勘察报告第7页共22页大水闸背斜核部,与盖层呈积不整合或断层接触。中部原属扬子准地台川西台陷(Ⅳ级)的一部分,地层以白垩系、朱罗系为主,有少量的第四系。地貌特征,西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平原,东南为丘陵。德阳市西北的龙门山断裂带属于地震多发区的活动断裂,呈北东-南西走向,沿着四川盆地边缘分布;长约500多公里,宽达70公里。由三条大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分别为:龙门山后山断裂,沿汶川-茂县-平武-青川一线;东边为龙门山山前边界断裂,沿都江堰-汉旺-安县一线,属于逆冲断裂;中间为中央断裂,沿映秀-北川-关庄一线,属逆-走滑断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的发源于中央断裂。附近主要有龙泉山断裂和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龙泉山断裂(北东-南南西走向)北起中江县,向南金堂县、清白江区、简阳县、龙泉驿、双流县、仁寿县、井研县,再到乐山市新桥镇附近,全长200多公里,宽约15-20公里,龙泉山断裂近百年来一直比较活跃,1967年1月双流的5.5级地震;1969年2月金堂、南部4.3级地震;1979年6月井研的4.3级地震;2001年5月双流-仁寿的4.4级地震。在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上,1734年蒲江发生5.0级地震,1962年洪雅发生5.1级地震。本地区地震活动特征是频率高,震级低,属弱地震活动区。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从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边缘,龙泉山背斜西北部,附近经过的断裂主要有龙泉山断裂及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距离都在数公里外。断裂两侧挤压破碎带也在拟建场地之外。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场地内未发现断裂构造通过,因此,场地是稳定的。场地附近的断裂作用或区域地质作用在场地的表现形式为地面起伏大、孤丘、孤西南石油局地质勘察工程总公司勘察报告第8页共22页石发育、与断裂、褶皱构造方向一致的节理裂隙发育以及岩体较破碎。4、场地岩土工程条件4.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东泰镇泰康村六组,东侧紧邻人民渠和乡间公路。其原始地貌单元为剥蚀丘陵斜坡~山间冲沟地带,场地中部坡体走向北北西-南南东,自然坡度一般150~250;场地南侧与北侧坡体走向近于东西向,自然坡度一般200~350,坡体呈上陡下缓,局部地段为陡坎。场区西侧、北侧、及南侧为山脊,整体形态呈倒“U”字型,局部为人工梯田。场地内共发育有一条北西西-南东东走向的主冲沟,中部有一条走向呈北东-南西的小冲沟。拟建场地内山高坡陡,地势高差最大达50多米,山坡上灌木丛生,植被发育良好,局部地段(主要是山脊地段)植被遭到破坏,暴雨时水力冲刷作用强烈,造成地面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勘察时测的孔口标高539.96~694.64m。4.2地层岩性根据钻探资料,场地内埋藏地层上覆层为耕植土、第四纪坡洪积物,下伏白垩纪的泥岩、砂质泥岩和砂岩。场地内发育的地层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描述如下:4.2.1耕植土(Qml)①(①为地层编号,下同):棕褐色,湿。主要有白垩系的泥岩残积物组成,局部以第四系坡积物为主(冲沟附近)。富含植物根茎,虫孔发育,密实程度不均匀,结构疏松。4.2.2第四系坡残积物(QdL+eL)粉质黏土②:主要分布于场地东北侧山脊下的台地一带,冲沟局部有零星分布。呈灰黄色~棕黄色,含少西南石油局地质勘察工程总公司勘察报告第9页共22页量砂质泥岩、砂岩碎块,间有砂岩(或砾岩)孤石,无摇震反应,光泽反映稍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呈湿~很湿,可塑状态。4.2.3白垩系海湖相沉积泥岩(Kch)③:场地内都有出露,为极软岩,呈紫红色~棕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物及间有石英、长石,泥质胶结;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属于软化岩石,产状1060∠100~800∠60从山脊到山脚呈上陡下缓。本次钻探揭露的泥岩,按其风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及微风化泥岩四带:1)全风化泥岩③1:棕红色,绝大部分矿物已经风化成土状,可见残余结构,岩块手捏易碎,浸水后手捏成团,岩芯呈土柱状,岩石质量指标极差(RQD<25),属膨胀性软化岩。2)强风化泥岩③2:棕红色,大部分矿物已经风化成土状,节理裂隙发育,岩块手可折断,岩芯呈土夹碎块或碎块状,浸水后手捏成团,岩石质量指标差(RQD=25~50),属膨胀性软化岩。3)中风化泥岩③3:棕红色,部分矿物风化明显,节理裂隙较发育,沿裂隙面见明显的风化痕迹,岩芯呈碎块壮或块状,岩块锤击声亚,无回弹,岩块手可轻易掰开,岩石质量指标较差(RQD=50~75)。4)微风化泥岩③4:棕红色,无明显的风化迹象,节理裂隙稍发育,沿裂隙面有铁锰质侵染,岩芯呈柱状,岩块锤击声亚,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手可掰开,岩质新鲜,岩石质量指标RQD较好(RQD=75~90)。4.2.4白垩系海湖相沉积砂质泥岩(Kch)④:场地内零星出露,微风化,为极软岩,呈紫红色~棕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物及少量石英、长石,泥质胶结;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属于软化岩石。无明显西南石油局地质勘察工程总公司勘察报告第10页共22页的风化迹象,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芯呈柱状,岩块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岩质新鲜,岩石质量指标较好(RQD=75~90)4.2.5白垩系海湖相沉积泥岩(Kch)砂岩(局部为砂砾岩)⑤:呈灰白色~灰色,坚硬岩,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钙、硅质胶结;砂粒结构,块状构造。无明显的风化迹象,节理裂隙稍发育,岩芯呈柱状,岩块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岩质新鲜,致密坚硬,岩石质量指标好(RQD=>90)。第四系覆盖层部分在场区内主要发育坡残积的粉质黏土零星分布,下伏基岩均为白垩系的泥岩、砂质泥岩和砂岩。上述地层的分布规律和野外特征详见附件3:《工程地质
本文标题:固化土堆放场工程岩土勘察报告详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404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