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申论--人民日报时评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孤儿能够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地生活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党和政府历来关心和重视孤儿福利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孤儿福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孤儿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总体看,孤儿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为了让广大孤儿更多分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更加健康幸福成长,国务院办公厅日前正式下发《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维护孤儿基本权益,使其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2010年中央财政已下达2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为全国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补助,这意味着孤儿问题已经提到我国政府最高层的议事日程。建立孤儿保障制度,由政府承担起孤儿养育的主导责任,标志着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立孤儿保障制度,使广大孤儿得到妥善安置,享受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住房和成年后就业保障和服务,是改善民生的实际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孤儿民生的改善,是最有典型意义的、最具说服力的民生改善。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旨在提高全体公民生活水准,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福利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加强孤儿保障工作,为孤儿做出综合性的制度安排,是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重大举措。建立孤儿保障制度,有利于体现党和政府对孤儿的关怀;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儿童权益保障水平,确保孤儿身心全面健康成长;有利于加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孤儿保障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制度化建设的纪元和发端,是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维护孤儿基本权益,保障孤儿人权,是保障全体公民人权的重要方面,是孤儿保障工作的核心所在。孤儿人权的保障,不仅关系孤儿的成长,也关系我国的国际形象。我国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保障孤儿人权、维护孤儿合法权益是我们各级政府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和必须履行的一个重要职责。孤儿既是普通公民,又是未成年的特殊群体。作为普通公民,他们拥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所有权利;作为特殊群体,他们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加强孤儿保障工作,提高孤儿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住房和成年后就业的保障水平,是孤儿人权得到保障、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要求。保障孤儿健康成长,让孤儿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需要我们每个人奉献爱心。失去父母的孤儿无依无靠,政府和社会理当成为他们的依靠。每个人都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伸出援助之手,让这些孤儿也能感受到幸福和尊严,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只有政府和社会相互配合、良性互动,建立起一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孤儿保障工作机制,才能给孤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服务、关怀和保障。让世博会精神为我们赢得新的荣耀在世博会历史上,上海世博会是一座意义深远的里程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上海世博会是又一次历史性跨越。12月27日,在上海世博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上海世博会的成果和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这必将进一步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继续奋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精彩纷呈的世界文明大展示……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上海世博会,不仅胜利载入了世博会史册,也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耀。感谢所有为之付出、为之奉献的人们,从申博、筹博、到办博,凝聚着他们的智慧、浸透着他们的汗水。中国兑现了向世界的郑重承诺,上海世博会展现了中国的国家能力。光荣属于上海世博会,也属于每一个为之付出、为之奉献的人。上海世博会的圆满成功,是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的结果。上海世博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国际活动。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兑现“给中国一个机会、世界将添一份异彩”的郑重承诺,我们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主动加强国际合作,增进了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上海世博会的圆满成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集中展示。在筹办举办过程中,全体办博人员大力培育和弘扬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为上海世博会取得成功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上海世博会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又一次生动体现。“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召开上海世博会总结表彰大会,不仅因为它拓宽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增强了我们追求卓越、开拓前进的信心,更是要把上海世博会成果转化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优势,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上海世博会精神,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上海世博会所展示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吸收和运用上海世博会成果,进一步树立和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今天,举办了世博会的上海,蒸蒸日上;实现了百年梦想的中国,生机盎然。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世博成果转化为发展新优势,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的荣耀。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互利共赢。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对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世界潮流之外独立发展,任何发展机遇都是从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的。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人口多,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发挥国内资源优势,也要借助国际资源。30多年改革开放和近两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实践证明,只有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抓住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和丰富发展条件,使本国发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赢得更大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依存和互动日益明显。我国经济政策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反过来外部环境对国内发展的作用也在加大。对外经济关系既有深化合作的有利条件,又面临摩擦增加的挑战。因此,必须进一步树立国际视野,善于进行双向思维,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以我为主,内外兼顾,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壮大自己。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内外需关系。内需与外需共同构成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各种资源要素,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也要看到,现阶段外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仍十分重要,对扩大就业、促进增长、调整结构、提升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扩内需与稳外需协调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资源配置,为国内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外部支撑。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对外开放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互联。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紧紧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期、经济治理机制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上升期,准确把握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的新定位,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促进国际收支在更高水平上基本平衡。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增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事关发展全局,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其重要性、紧迫性,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舟共济的力量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舟曲,灾难不止一次地让我们经受突如其来的苦痛,又不止一次地证明同舟共济的力量坚不可摧。今年8月8日发生的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我们充分感受了这种力量;12月22日开幕的“风雨同舟,舟曲不屈”抢险救援主题展览,我们再次体会到这种力量。这种同舟共济的力量,彰显的是国家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国家调集各方力量、不惜一切代价紧急救援。大量的图片、实物、视频,再现当时决策指挥和紧急驰援的场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果断决策、周密部署,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特警、边防、消防官兵和专业救援队伍等迅即行动,全力搜救每一个被困人员,不惜一切代价、动用一切手段、克服一切困难解救受灾群众。人民有难就是国家之殇,就当以国家的意志和力量去拯救。这种国家精神,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让人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把灾难损失降到最低。这种同舟共济的力量,彰显的是同胞情怀。灾难面前,任何一个个体乃至小群体都常常难以独自面对和抗拒,心里充满恐惧和担忧。但彼此的心靠在一起、手牵在一起,特别是所有素昧平生的人都和受灾群众在一起,所有的同胞都在一起,共同站在了灾难的对立面,就形成了一种相互温暖的力量,就凝聚了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一切困难所压倒的气概。主题展览所展现的全国各地各部门紧急运送救援物资的一个个镜头、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的一个个场景,以及为舟曲加油祈福等一幅幅画面,让我们重温了这种“在一起”的强大力量,感受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深情。这是同舟共济的力量,彰显的是民族意志。灾难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摧不毁我们重建家园的坚定决心。从展览所展示的灾后建设首个永久性项目图片,到孩子们用自己手中的笔绘出的心中美丽家园图画,我们看到的是舟曲更加美好的未来,感受到了我们重建家园的信念和决心、速度和力量,感受到了我们民族的坚强意志。灾后重建的“汶川速度”见证了这种意志,舟曲的灾后重建也必将再次印证。有了这种意志,我们不仅有美好的新家园,更有美好的明天。舟曲不屈,我们同舟共济。开创未来,我们万众一心。回应新要求做好“三下乡”满足群众需求,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工作才有旺盛活力。一年一度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即将在全国各地展开。从大山中志愿支教的大学生,到晒谷场上放映的新电影;从走村串户的普法大篷车,到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业技术员……持续十余年的“三下乡”活动,让亿万农民受益,已经成为我国公益性社会活动的重要品牌。实践证明,这项活动满足了群众需求、促进了社会进步,在密切党群联系、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活力和蓬勃的发展态势。即将到来的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抓住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之年。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是我们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仍然面临的基本国情。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三下乡”活动能有效解决农民实际问题、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改变农村社会风气,能把社会各界的力量引导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能在“温暖送下去、呼声传上来”之中形成良好互动,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给“三下乡”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当“村村通”工程从公路延伸到手机信号,当网络技术贯穿到农产品产销全程,农民对科技文化卫生的需求也内容更多、层次更高。同时,社会转型期、改革深水区,利益多元、诉求多样,大量新矛盾新问题在农村的反映也较为突出。要使“三下乡”活动更有针对性、
本文标题:申论--人民日报时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405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