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人音版音乐七下第三单元长江两岸word教案人音版初中音乐教学资源
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教学内容:唱歌《采茶舞曲》欣赏:《龙船调》《十送红军》《欢乐歌》演奏:茉莉花实践与创造教学设计理念: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是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本单元长江两岸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教学中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教学目标:1、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3、能够感受《龙船调》、《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4、用《欢乐歌》与《小放驴》、《大起板》作比较,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并认识《欢乐歌》的创作特点。教材分析:详见教师用书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重点及难点:1、学唱采茶舞曲中的越剧及滩簧音调是难点2、《十送红军》欣赏中介入德育教育的功能是重点3、欣赏《龙船调》时深刻体会其作为民歌的典型特征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采茶舞曲教学目标: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并以此为切入口了解并接受越剧,最终达到喜欢越剧这一本土音乐.教学重点、难点:学唱采茶舞曲中的越剧及滩簧音调是难点教学过程:1、聆听越剧经典梁祝中的片段我家有个小九妹,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想象并描绘当时的情景.2、教师范唱,加深对该片段的印象,达到被学生接受的目的.3、请同学找出嵊县的方言在该曲中的运用及特点.4、教师范唱采茶舞曲5、聆听音乐,提示关注其风格特点及方言特点.6、介绍作品的产生背景.7、介绍作曲家周大风先生.8、模仿录音跟唱.9、完整演唱.10、结束本课,随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聆听龙船调.《十送红军》教学目标:能够感受《龙船调》、《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教学重点难点:1、《十送红军》欣赏中介入德育教育的功能是重点2、欣赏《龙船调》时深刻体会其作为民歌的典型特征教学过程:1、聆听《十送红军》,感受其气氛,并描述所受的感染或者讲述内心的体会.2、分析歌曲产生的背景,着重描述长征的历史,可以引入散文诗,以利于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感情.3、聆听《龙船调》4、简单讲述山歌的特点5、教师创造性表演6、学生创造并表演7、结束本课.学生小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聆听欢乐歌.节奏练习红星歌教学目标:用《欢乐歌》与《小放驴》、《大起板》作比较,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并认识《欢乐歌》的创作特点。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江南丝竹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1、聆听音乐.2、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欢乐歌的音乐情绪,辨认它所使用的乐器,认识它属于哪种音乐题材.3、唱唱乐曲片段,感受其速度及旋律的变化与联系.4、了解乐曲结构.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变奏技法,将母曲《欢乐歌》发展成慢板和中板段落,而以母曲为本段,构成了(A1A2A)的变奏体结构,也就是说据以发展的主题在后,因此有人称它为“倒装变奏式”。“放慢”是将母曲的音调节奏,逐层成倍加以扩充,如将一拍放慢为两拍或四拍,用以扩大结构。“加花”是在放慢的节奏上,围绕母曲的骨干音,增添几个相邻的音,以装饰和丰富旋律。这样就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若不仔细分析,很难辨认其渊源关系。5、复听小放驴.大起板的乐曲片段,与之作比较,引导学生讨论江南丝竹的音乐特征.6、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江南丝竹的音乐知识.7、课后小结,布置作业,查找有关江南丝竹的知识.教学反思:附:本单元音乐作品分析资料(补充)供参考1、《采茶舞曲》“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上畈下畈紧插秧,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插秧插得喜洋洋,采茶采得心花放……”这首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采茶舞曲》不仅浙江乃至全中国人民耳熟能详,自1958年起除被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开播时的“起始曲”和浙江歌舞团、中央歌舞剧院的保留节目及出国节目外,在全世界还有60余种唱片、磁带、CD片发行,1983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教材”。清丽柔和的江南小调《采茶舞曲》,是现代采茶歌舞的代表作之一。人们一直认为《采茶舞曲》诞生在杭州的龙井茶区一带,可是经词曲作者周大风先生证实,动人的《采茶舞曲》却诞生在浙南茶乡——泰顺。外界大多以为《采茶舞曲》是吸收了江苏民歌素材,以杭州梅家坞茶农生活为原型创作的,偶然听说这支名曲和泰顺县仕阳乡村还有很深的渊源。年前,我和泰顺电视台的编导、摄像一行专程赴杭拜访已届80高龄的我国著名音乐家、原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采茶舞曲)的词曲作者周大风教授。周老为我们揭开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那是1955年初,一次外事活动中,省里有位领导对周大风说:“周总理说杭州山好、水好、茶好、风景好,就是缺少一支脍炙人口的歌曲来赞美。”当时延安时期的老作家陈雪昭也写了一首很长的散文诗,但周大风觉得不适宜作曲而搁浅。1958年春天,时任浙江越剧二团艺术室主任的周大风和全团50多人奔赴偏远的泰顺山区巡回演出,清明时节来到了东溪乡。带着创作任务的周大风常常独自一人到乡.村去“走马看花”,思考酝酿新的剧本。正是谷雨时分,住在农家。每天与茶农们同采茶,周大风完全融人了生活之中。茶叶生产“今天是个宝,明天是蓬草”,时节性极强。青叶摘来不炒,次日变黄,会造成浪费。因此炒茶的累得眼出血丝,手掌起肿泡,而这边炒茶需要技术较高的劳动力,那边插秧的人手就不够了,但又要赶在立夏之前插完,于是只好挑灯夜战……沸腾的生活感动着周大风,5月11日晚,他一个通宵写出了反映采茶生产的《采茶舞曲》(词、曲、配器),乐曲采用了越剧音调,融进滩簧叠板“多上一下”的曲式,又吸收了浙东民间器乐曲“四则”的音调作引子,并采用有江南丝竹风格的多声部伴奏,易于被群众接受。第二天,《采茶舞曲)就交给东溪小学排演。小学生们—学就会,随着乐曲欢快的节奏,很自然地手舞足蹈,摹拟采茶动作,边唱边舞到校门外的茶蓬中去,到茶山上采起了新……我们问周老: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泰顺就是《采茶舞曲)的故乡呢?周老微笑着答;“那当然了。”周老说:泰顺高山云雾茶早就很有名了,在明代就已经远销国外,我也知道这几年“香菇察白毫”、“三杯香”、“承天霄龙”、“仙瑶噫雾”等新品牌,“特级珍眉”还得了世界食品博览会的金奖。是泰顺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茶叶高贵的品质,《采茶舞曲》源自那里也是天就的缘分吧。40多年来,我一直喝的就是泰顺茶啊。这首歌原为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歌曲糅进了越剧唱腔的音调,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从音乐上看,先用跳动活泼、明快清新的旋律来表现劳动的景象。它的句幅较小,而动作感很强。随后,将句幅拉宽、音调上扬,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的兴奋、幸福心情。2、《龙船调》湖北利川是一个景致十分优美的地方,灵秀的山与水自然也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走进利川,去看看那里的文化景观。“妹娃儿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吗?”,这首唱遍了全国的民歌就是龙船调。早在80年代,它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25首世界民歌之一。如今,在利川的清江两岸,龙船调的优美旋律依然缠缠绵绵的传唱在这里。《龙船调》原本是利川人民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唱的一首民歌。所以,最早人们叫它“灯调”,又因为歌词内容是种瓜,所以又被称为“种瓜调”。《龙船调》之所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是它的词曲都很有特色。《龙船调》的歌词通俗、洗练,以浅显质朴的词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的场面。《龙船调》的音乐特色在于旋律起伏很大,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和感染力。1957年3月,利川民间歌手王国盛、张华堂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时,把《龙船调》带到了全国观众面前。随后,这首利川民歌便在全国广泛流传,甚至传入了东南亚国家。3、《十送红军》在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前,江西革命根据地流传着许多革命歌曲,其中《十送红军》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歌词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长征,留下了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最精粹的精神。雪山巍巍,草地茫茫,人类难以跨越的天险,无与伦比的艰难与惊天地、泣鬼神的惨烈,使红军坚韧不拔、一往无前,追求光明和理想的精神展示得石破天惊!长征,留下了我军军史、战争史上的光辉范例。飞夺泸定桥、抢渡大渡河,克遵义、打娄山关、激战金沙江,一个个大气磅礴、千曲百折的经典战例,把毛泽东的用兵如神和红军的英勇善战突现得淋漓尽致。长征,不仅是党史军史上彪炳千秋、荡气回肠的史诗和华彩乐章,是人类挑战自身极限的典范,更是人类精神史上的绝唱,是我党我军、是中华民族光照千秋的精神财富。说是十送,其实只有六段,分别是一送,三送,五送,七送,九送,最后是十送。这么编排,当然绝不只为了省事,你看那些单数,是不是给人一种孤零零的感觉?去掉偶数数字,也是为着渲染感情吧。如果是大团圆场合,双数倒可以制造喜庆气氛。歌词头一段就给人深秋萧索的印象,秋雨绵绵秋风冷,树树梧桐叶落尽,愁绪万千压心底,尽是悲凉的景物,自古送别尽是这样一副心情。当然总这么愁来愁去就不是红军本色了,第二段唱道山上包谷金灿灿,暖色调和了情绪,使景况有了一丝改观。第三段提到的鸿雁传书是中国传说,但色彩也是黯淡的;第四段说到江上船儿穿梭忙,却是一派热闹景象。到了这里,歌词的特色基本上突现出来了,是一明一暗,一起一落呢,极尽宛转曲折。可不,九送红军时,锣鼓沉默,心比黄连,那不是很苦的事?最后一段就是十送了,唱着雕龙画凤的高台,更有十丈白玉柱,色彩浓艳,不知怎的又添了些富贵气,洋溢着老百姓单纯的希望,倒是很真实啊。总的来说,格调还是高昂的,即使在偏冷的一送,五送,九送里头,那结尾的一句,也总是乐观向上地异军突将起来。整首歌则流露着悠悠深情,唱起来,节奏却比较轻快,毕竟送红军不同于送情人,再难舍难分,也不会拖泥带水。每一句七字歌词中,又加了些介之个,里格这样的衬字,衬字可以展示地方特色,增加了民歌气息,又以它们的活泼减缓了歌词中的哀伤情绪。4、欢乐歌《欢乐歌》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全曲充满着愉快欢乐的情绪。欢乐歌: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曲调明快热情,起伏多姿,富有歌唱性,旋律流畅,由慢渐快,表示欢乐情绪逐渐高涨,常用于喜庆庙会等热闹场合,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变奏技法,将母曲《欢乐歌》发展成慢板和中板段落,而以母曲为本段,构成了(A1A2A)的变奏体结构,也就是说据以发展的主题在后,因此有人称它为“倒装变奏式”。“放慢”是将母曲的音调节奏,逐层成倍加以扩充,如将一拍放慢为两拍或四拍,用以扩大结构。“加花”是在放慢的节奏上,围绕母曲的骨干音,增添几个相邻的音,以装饰和丰富旋律。这样就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若不仔细分析,很难辨认其渊源关系。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民族器乐小合奏《江南好》就是据此改编的。江南丝竹,它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一带的器乐合奏形式,以上海地区最具特色。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基本编制,其中有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笙、箫等,还有一些打击乐器如鼓、板等。编制少则二、三人,多则七、八人。合奏时,每件乐器既富鲜明个性又互相和谐,手法常用加花变奏。风格优雅华丽,曲调流畅委婉。反映出江南人勤劳朴实,细致含蓄的性格特色。
本文标题:人音版音乐七下第三单元长江两岸word教案人音版初中音乐教学资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41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