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2、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教学重点:领会作家对小狗包弟的深沉歉疚的感情。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作者的忏悔行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05年的10月,一个暗淡的黄昏,中国文坛的一位巨星悄然陨落了。他走过世纪百年,一生笔耕不辍,他以自我拷问的方式诠释着他对这个世界的真诚。这个人就是巴金。(板书:巴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老人的情感世界,去听他讲述一个关于小狗的故事。二、研读课文(一)抓关键句,整体感知师:同学们进行了预习,一定注意到了在全文的右下角有一个日期——1980年1月4日,这是巴金在文革结束后的第四年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中有一句话,巴金非常明显地表达了自己对包弟的感情,哪一句话?生: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二)推进2—5自然段,概括包弟形象特征师:(幻灯片)我怀念包弟,我想向他表示歉意!包弟究竟是怎样的一条小狗?会让一位耄耋老人如此念念不忘。生:聪明伶俐、通人性、有情义、忠诚……(三)推进6—9自然段,把握时代背景,关注包弟命运师:包弟就是这样一只聪明可爱、通人性、有情义的小狗。你们喜欢它吗?(幻灯片:萌犬图片)黄老师也喜欢它,你们看我今天还特地穿了这样一件有着小狗图案的衣服。这么聪明可爱的小狗,巴金和他的家人更是喜欢。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张老照片,巴金的一家围坐在一起,左下角的这个只小狗就是包弟。这张照片被收录在巴金的散文集《我的家》中,可见包弟不仅是个宠物,更是巴金的家人。(幻灯片:老照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巴金非要向他道歉呢?生:因为巴金为了保护家人而把小狗送到了解剖台上。师:这位同学从6—9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同学们,文章第七自然段这样说——“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大包袱”(幻灯片),一只小狗嘛!怎么就成了一个大包袱呢?(幻灯片:小包弟〓大包袱?)生:破四旧、日本种、半靠边师:包弟是日本种的狗,单凭这一条,在文革时期判巴金一个“里通外国”的罪名,可谓证据确凿。另外,豢养小狗在文革时期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是“抄四旧”中明令禁止的犯罪行为。更重要的是,巴金此时“半靠边”的处境,他已然成了文革矛头对准的对象。豢养小狗简直是罪加一等。这样看来,包弟果真成了一个大包袱,难逃一死。(幻灯片:小包弟〓大包袱!)推进完成6—9自然段(四)阅读第一自然段,对比两只小狗的遭际,感受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和人性师:在文革中命运悲惨的小狗岂止包弟一只,第一自然段就提到了一只。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关注那只小狗的命运。生:看师:看到这两只小狗惨死的结局,你是否觉得有想说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生:……(幻灯片:“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师:这是作家秦牧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看到了十年动乱对生命的漠视与摧残。狗的遭遇何尝不是人的遭遇,没有思想没有立场的小狗尚且惨遭毒手,人的遭遇不可想象,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残酷的体现。(板书)——狗狗残酷师:面对这半死不活的艺术家,人和狗分别有怎样的表现?生:……(幻灯片:“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师:指引学生找到关键词,“掉开头去”“闻闻”“舔舔”“抚摸”……生:可见人的冷漠与自私……师:人和狗截然不同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文革的残酷,它不仅残忍的摧残生灵的肉体,更阻止了人恻隐的善念。人为了保全自己“掉开头去”,狗却“闻闻”“舔舔”“抚摸”艺术家,不离不弃。只因为艺术家款待过这只小狗,小狗便把艺术家当成了朋友,你原来是我的朋友,在你陷入危难的时候,你还是我的朋友,我还是要和你亲热。狗从头到尾都是真的,但是人却害怕受到牵累,表现出了自私冷漠的一面。)幻灯片:认识的人艺术家掉头走开小狗艺术家不离不弃巴金包弟送去解剖师:“我”把包弟当朋友当家人,危难时刻却以牺牲它来保全自己。狗有情而人无义,人不如狗,这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性的扭曲。(板书)——狗人扭曲(五)推进10—13自然段,体悟巴金先生讲真话的勇气和忏悔的精神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巴金百般思量,几经权衡,还是送走了包弟,他真的甩掉了这个“大包袱”了吗?送走小狗后,作者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生:轻松—沉重—自责—痛苦—纠结—无奈师:短暂的轻松之后是长久的沉重和歉疚。(幻灯片:“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我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师:你如何理解文中的这两句话?(看学生反映,可以安排讨论)明确第一句话的含义:一、我和包弟都是文革受迫害的对象,它在受肢体上的解剖,而我被批斗被打压,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解剖。二、为保全自己送走包弟,我感到深深的内疚与自责,仿佛被解剖一般。明确第二句话的含义:(幻灯片:“她究竟犯了什么罪?她也给关进牛棚,挂上牛鬼蛇神的小纸牌,还扫过马路。究竟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她是我的妻子。她患了病,得不到治疗,也因为她是我的妻子。”“她本来可以活下去,倘使她不是‘黑老K’的‘臭婆娘’。一句话是我连累了她,是我害了她。”——《怀念萧珊》)这是巴金在散文《怀念萧珊》中的一段文字。我们可以读出巴金在为连累家人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同时也不难发现,巴金和包弟一样,都是这个家庭的包袱,他幸运的是他的家人没有像他对包弟一样背叛他。他嘲笑自己的幸运是建立在小狗和家人不幸的基础上的。因此他越是感到幸运,就越是感到自责和歉疚。(推荐完成第10自然段)师: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作者是否随着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只剩下一点微漠的歉疚?让我们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生:读师:作者的愧疚之情是否随着时间的流驶而冲淡了?生:不曾师: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巴金内心到的折磨?生:熬煎师:何为“熬”?生:长时间的师:何为“煎”?生:翻来覆去师:这份内疚翻来覆去,长时间,不曾消逝。使他的心仿佛受凌迟一般的折磨。师:读第11自然段师:你怎么理解“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生:“满园的创伤”:草衰了,篱笆换了,葡萄架塌了,花没了,包弟没了,萧珊也走了。物非人也非的场景勾起了我内心的无限的伤悲,这一切既是文革的罪证,更是我自身的罪证,因为我曾经逆来顺受没有挺身而出保护这一切,如今也无可奈何挽回这一切,这份内疚永无止息。师:“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除去熬煎,别无他法,唯有总结历史,说出真话,表达歉意方能得到救赎。于是他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一位耄耋之人,一位享誉世界的大文学家,他向一只小狗道歉,你觉得巴金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忏悔、问责、不推卸责任、历史责任感、勇敢……师:包弟是巴金承认文革十年犯下所有错误的载体。这份歉意不仅对包弟,还对那些他无奈伤害过的人。师:2005年巴金去世了,享年102岁,新浪网做了一个题为“巴金最大的贡献是什么?”的调查问卷,参与问卷的47.46%人选择了“他说出了真话”这样一个选项。晚年的巴金在病榻上完成了《随想录》这部42万字的散文巨著,他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罕见的勇气,真诚地叩问心灵、问责自己、表达忏悔。有人说,他的《随想录》是“结束了一个迷乱的时代,开启了一个寻找与叩问的时代”。(幻灯片)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敬意齐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师:一个大人物写了一只小小狗,一只小包弟变成了一个大包袱,两只小狗的惨死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一位老人的道歉是整个民族的良心。三、板书设计:小狗包弟巴金狗+狗→社会残酷狗:人→人性扭曲怀念+歉意→良心忏悔四、布置作业1.诵读全文2.阅读巴金先生《随想录》3.写一篇主题为“忏悔”的周记,下周一交。
本文标题:《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46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