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学校名称:新密市来集镇郭岗小学课程规划者:王秀华适用年级:三——六年级日期:2013年11月27日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校本课程规划的基础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音乐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民乐教学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有积极的作用。郭岗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历来重视艺术教育,并且把艺术教育作为把学校创建名校的突破口。学校一直遵循着“学校有品位、教师有个性、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2009年8月,郭岗小学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花费10万余元购买古筝、扬琴、琵琶、二胡、中阮、大提琴、笛子、唢呐、笙、打击乐等10类100多件乐器,于2009年10月第一届民乐班正式开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在校生活。2010年,学校在民乐文化教育中发现,要使民乐队由单一的器乐学习转向全体学生都受益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只有逐步发展其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开掘并设置民乐文化活动课程、开发民乐校本教材、以普及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程中接受比较系统的民乐文化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加入普及民乐知识的学习具有特殊的功能。它有利于培育和健全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儿童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达到以美辅德,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情操。因此,民乐校本课程这一教育形式值得我们开发和实施,我们也做了相关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以下几点:1、成立领导小组,构建管理网络。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成立了校长任组长,音乐及爱好音乐的教师和家长任成员的民乐课程工作小组。构建了民乐教育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广大家长等多方作用,每学期将民乐课程教学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2、外聘专业指导,引领发展方向。我校为了使学生学习到真正的民乐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和过硬的基本功,我校聘请原新密市教体局教研室音乐教研员刘桂林老师专门负责民乐课程的编排与指导,另外又聘请八位经验丰富、专业素养深厚的专业人士担任我们的辅导老师,具体辅导学生学习各种乐器。3、成立专业队伍,夯实教练团队。我校组织3名音乐教师和7名爱好音乐的教师,分别深入9个民乐子课程组,跟随专业教师学习,作为助教协助专业教师,一方面自己学习,增加本人的基础知识,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辅导,加强民乐课程开设的管理。4、开放民乐学习课程,引导社会支持。学生学习民乐的积极性很高,中国文化、音乐、习俗等越来越被关注,家长也大力支持,经常到学校观看孩子的演奏,对学校这一做法极为赞赏和支持。5、调整课程表,保证时间落实。为了使民乐校本课程落实到位,教导处重新调整了课程表,把每周三作为固定的民乐课程学习时间,把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落到实处。学校每学期都举办“校园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活动,为学生展示才艺、张扬个性提供舞台。二、总体目标校本课程是国家三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乐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民族、爱音乐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生活情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开设民乐课程,就是通过学生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有关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感知民乐艺术的魅力,懂得欣赏民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目的,最终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良好的、和谐的人文氛围。作为我们郭岗小学来说,开设民乐课程的总体目标是:1、学生通过在小学三至四年接触民乐,了解民乐,产生对民乐的爱好,初中、高中可以一直坚持,直至走向艺术高校,从事民乐演奏工作,成为民乐方面的专家学者。2、通过民乐的学习,使学生把民乐作为一种陶冶情操的媒介,作为业余爱好,提升音乐素养,锻炼气质,陪伴学生走向工作,走向生活。3、通过民乐的学习,使学生对博大精深的祖国音乐文化全面了解,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三、课程结构与门类我们开设民乐课程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在某一乐器领域的技能,同时还要训练民乐学生的配合协调能力,演奏大型民乐曲目。所以在学生选修课程的时候,我们首先确定民乐10种乐器的人数,古筝(4人)、扬琴(4人)、琵琶(12人)、二胡(24人)、中阮(12人)、大提琴(12人)、笛子(18人)、唢呐(4人)、笙(4人)、打击乐(18人);然后让学生自由报,最好结合专业教师,简单检测学生的乐感,手指长度,节奏感,肺活量等方面,将学生分配到合适的子课程组,平常学生以子民乐课程组练习,到一定时间在开始合奏。民乐课程子课程学习内容如下:课程内容结构课时安排吹奏乐器笛子认识笛子(认识常见的笛种,了解笛子发展的历史、笛子演奏家,欣赏笛曲。)32学习吹奏(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和吹奏技巧,练习部分合奏曲和独奏曲。)参与表演(传统表演、创新表演。)唢呐笙认识乐器(了解构造,作品欣赏)32吹奏唢呐(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和吹奏技巧,练习部分合奏曲和独奏曲。)参与乐队表演弹拨乐器二胡了解所学乐器的历史发展、构造及发音原理、音色特点等,学习正确的演奏方法及各种演奏技巧。学习与乐队合作,演奏有代表性的民乐合奏曲若干首,学习所学乐器有代表性的独奏曲若干首。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和演出活32琵琶古筝扬琴大提琴中阮动。四、实施与评价的建议1、校本课程实施(1)引导学生选课,把关选课质量民乐课程的学习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8岁—9岁是开始接受民乐的最好年龄段,还要考虑学习年限的长短,1年刚入门,练基础,2年学习技能,练单曲,3年可以排合奏,懂配合。所以民乐课程定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之间开设。民乐包含种类很多,我们要重点练合奏,所以选取了古筝、扬琴、琵琶、二胡、中阮、大提琴、笛子、唢呐、笙、打击乐等10种常见乐器作为民乐课程的子课程让学生来选修。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郭岗小学民乐校本教材,从奇妙的声音,吹管乐器,拉弦乐器,民歌,戏曲音乐,新民乐,乐队初步,由易到难构建民乐教学体系。(2)加强教师培训要行之有效的组织与实施好民乐校本课程,师资是关键,因此,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校情,强化师资培训,学生每天下午40分钟的练习时间,民乐辅导教师必须到场,和学生一起练习,指导学生。教师要做到教学理念新,学校要求民乐课程辅导教师必须比别人快学一步,多学一点,要信心十足投身校本课程实践。民乐教师的专业技能要硬,所以原先认为“弹好琴、唱好歌”就能上好课的观点是片面的,就专业技能而言,除了重视原有音乐、艺术课的声乐外,教师对其他乐器特别是民族器乐的了解,即吹奏类、弹拨等器乐知识的认识及使用都必须予以重视,为我校编写民乐教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自学、培训,逐步形成自身的复合性专业技能。教师的知识要博,在知识结构合理的前提下,教师的知识越丰富,有效知识量就越大,其创造能力就越强,在民乐教材编写时,就要求民乐教师既要了解民族的又要了解地方的,了解各民族的乐曲特点,这种要求迫使教师去主动学习,积极探索。(3)民乐校本教材的编撰与使用民乐校本教材以“趣学、能学”为核心,对每个学期的单元内容、每种乐器的课序和学习侧重方面及体现学习过程进行安排。a.以一种器乐的知识、技能学习为组织教材。以“吹、弹、拉、敲”为序的器乐教学内容为线索编号,成为本学期的民乐文化启蒙教育的校本教材,并把单元中民族乐器的认知与民乐文化功能进行有机结合,突出教材的人文性与综合性。b.以民乐文化学习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在对民族器乐文化学习乐学的基础上,感受民乐文化表现的不同特点及对民乐文化知识与技能要点的积累c.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努力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杰出人物及经典作品)介绍于学生,引领学生步入民族音乐殿堂,展现中华民族的不同地域,不同风土人情,不同民乐风格的鲜明特色及责令民乐海纳百川走向世界为我所用的海派特色。d.重视评价让学生在自评中进一步激发热爱民乐文化的情趣与自娱自乐的童趣,带动学生热爱民乐艺术,帮助其对丰富的精神生活体验与追求,从而孕育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造意识(自找题材,名曲的欣赏,自己确立主题,自己设计乐器来表达自我情感),从而享受自娱自乐,自主创造的乐趣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强化学生学习活动的兴趣与热情。2、校本课程的评价建议(1)评价内容a、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教育理念、业务素质、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效,以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等。b、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民乐艺术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反映,民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及协调能力,对民乐艺术的体验表现能力,对民乐与相关艺术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c、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对管理者和课程的评价主要有:学校领导对民乐艺术教育功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学校的艺术氛围、民乐艺术课的开设、艺术教师和民乐教学设施的配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等。对《标准》执行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和分析,及时加以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课程的建设与发展。(2)评价的方式与方法a、学校评价。为了使民乐校本课程更好的实施,学校定期对各民乐课程组进行抽测要求其完成教师教授的曲子,并且在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分民乐课程组进行展示。b、社会评价学校除了抓好民乐课程的实施外,还定期向社会汇报,学校每期举办一次民乐特色展示演出,邀请各界人士、家长来校观摩,以此推动我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同时让校本课程走出校门,接受社会评价。c、专业评价学习民乐课程的学生,每年暑假参加各类器乐考级进行专业评价,发给证书。五、保障措施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组织管理机构组长:闫花俊(负责民乐团的总体及长远发展规划)副组长:王秀华(负责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成员:朱海霞(二胡教师)王晓燕(琵琶教师)马占军(唢呐教师)马晓洁(大提教师)赵爱玲(打击乐教师)卢新颖(笛子教师)杨彩霞(扬琴教师)王秀华(古筝教师)1、组织(1)成立课程评议委员会为了让民乐校本课程真正服务于学生,使学生受益,我校成立了课程评议委员会,由校长任组长,教师、学生、家长及民乐课程的专业教师等为成员,组成校本课程评议委员会。校本课程开发评议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审议课程开发小组(教师个人)撰写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和《课程纲要》;制定和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及评价等相关制度;监督和检查《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执行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例会,调控课程开发工作,保证校本课程能够有效开发与实施。(2)学校校务委员会形成组织管理系统,构建了由校长室牵头、教导处考核、各小学落实的组织管理体系,确保校本课程落实到位。学校校务委员会是校本课程的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学校学年、学期课程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协调校内各处(室)以及教研组的各项工作。(3)教导处教导处是我校民乐校本课程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执行、督导、评估学校课程执行情况;建立和课程实施的有关的规章制度,对课程实施全过程的每个环节提出工作任务和质量要求。如: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师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记录、活动评价等。教研组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业务工作。2、制度学校建立课程审议制度、校内课程评价制度、校内课程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及相关激励制度等,制订教学管理条例,各类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学校负责人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3、设备与经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应当设备与经费的保证。首先,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其次,学校预算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教育、设备配置与对外交流等方面。
本文标题:课程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49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