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如图)。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全民族坚持抗战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本侵华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日本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一、全民族坚持抗战2.日本侵华政策调整后,国民政府有什么反应?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汪精卫在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仪式上周恩来为皖南事变挽词一、全民族坚持抗战3.日本侵华政策调整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应对的?中国共产党在打击倒退势力后,又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王震率359旅南泥湾开荒一、全民族坚持抗战4.面对日本的侵略,全国人民抗战情况如何?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张自忠左权中共七大会场二、中共七大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是什么?①1945年4月。③内容A.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B.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②陕西延安。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朱德作军事讲话二、中共七大2.在中国七大,确立为指导思想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①毛泽东思想。②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二、中共七大3.中共七大有什么历史意义?①如何夺取抗战的胜利?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②胜利后走什么道路?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1.战略反攻的国际背景是什么?①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德国在欧洲战场处于劣势,败局已定。②在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几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陷入困境。1945年4月,德国法西斯希特勒自杀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宣布投降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枚原子弹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进入哈尔滨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2.我国战略反攻的情况是怎样的?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②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3.说出日本投降的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归祖国怀抱。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茨9月9日向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呈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受降仪式)。台湾也回到了祖国怀抱。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屈原:指日本屈服服于美国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蒋干:蒋介石政府正面战场组织抗战的结果。苏武: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一举击溃日本关东军。毛遂: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武装坚持敌后抗战的结果。共工:共产党、国民党、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等共同努力的结果。你认为哪一个原因最重要?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①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民族抗争。(根本原因)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③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相互支援。④抗日战争是正义之战。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5.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1840年1894年1900年1949年2012年1945年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世博会2017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5.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美国总统罗斯福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5.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在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中,中国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0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50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