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一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述
1第一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述学习目标本章介绍有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发展的历程,目前世界及我国在环境和发展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有关方针政策。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应理解学习和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对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学习目的,为进一步学好本课程打下良好基础。第一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一、字典中的定义环境:环,圈形;境,地方,处所;环境,指周围的一切事物,遭遇到的情况。保护: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受损失。可持续:可长期持久的,连续的。发展:事物有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二、我国环保法中的环境定义197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指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三、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定义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四、胡锦涛主席关于我国当今可持续发展的论述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主席《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总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就是要人们看守住并保护好影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不受损害或丧失,从而使环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满足后代人的需求,以使人类能持久连续的发展下去。第二节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由来我们谈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涉及环境破坏与不可持续发展。那么是谁破坏了我们目前生存的环境,影响了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呢?不是其他生物,也不是天外来客,其2罪魁祸首正是我们人类自己本身。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从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环境伦理观、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状况等方面说起。一、什么是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定义1.广义的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的各种现象。2.狭义的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作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二)环境问题的分类1.第一环境问题:指由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旱涝灾害,太阳黑子活动等)。2.第二环境问题:指由人类生产及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对环境要素的破坏及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二、环境问题发展的四个阶段(一)环境问题的初级阶段1.时间:1650年以前;(包括:200万~1万年前的原始采猎文明时代;1万年~1650年前的黄色农业文明时代)。2.特点:原始采猎文明时代环境问题多属局部性,暂时性和可恢复性的环境问题,但黄色农业文明时代也有少数是整体性、长久性和不可恢复的环境问题。3.原因:原始采猎文明与黄色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人口数量较少,人类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所以其生产与生活活动消耗资源及影响范围也较小。另外,该时期人类所进行的多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其生产及生活过程产生的废物多可纳入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而被净化或可重复利用,所以其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相对较少。4.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人类乱采集,乱捕杀所引起的饥荒和滥伐,过牧,过垦,过渔等所引起的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及荒漠化等环境问题。(1)原始采猎文明时代的环境问题(略讲,放视频)环境问题的历史,可追溯到遥远的农业革命以前的原始采猎文明时代。考古资料表明,在170万年前(最近CCTV报道,美国有关专家研究表明,非洲直立行走的古猿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南非金伯利地区的南方古猿和印度西瓦立克山区的腊玛古猿已会使用工具和直立行走。在5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经知道火的利用和工具的制造,从而使人类的生存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就出现了。地球上大型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在大约160万年前的某时期突然消失了,过去一直认为这是由于气候巨变的原因。可是,在最近的研究中已出现这样的观点,即大型动物的灭绝和史前时代人类的分布和扩大有直接关系,可能是由于史前时代的过度捕猎而使其灭绝。旧石器时代晚期,猛犸象、披毛犀的消失,就可能是人类造成的。欧洲人最初移民到北美大陆时,该地有50亿只旅鸟和5000万头野牛,可如今,旅鸟已灭绝.野牛仅剩下6000头。这样对特定的生物种群的过度捕杀损害了种群的多样性(失去的种群将永远无法恢复),使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这样的滥捕滥杀行为自人类诞生起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不过,在农业革命(1万年前)以前,人口一直是很少的,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只占地球表面的极小部分。因此,从总体上讲,原始采猎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力还很低,还只能依赖自然环境,以采集和猎取天然动植物为生。此时,虽然已经出现了环境问题,但是并不突出,地球生态系统还有足够的能力自行恢复平衡。3(2)黄色农业文明时代的环境问题(略讲,放视频)在大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由采猎文明社会进入到农业文明社会。农业最初采用称之为火种的农业。随着耕种作业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力量与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在采猎时代之后的游牧农耕时代,尚不具备现代耕种技术的古代人利用休耕,即不得不依靠自然的恢复力来维持土地的生产能力。而且,为提高生产力,不得不扩大休耕地的面积,并开垦森林,进行林间放牧。此外,还砍伐树木用于日常生活所需和取暖进一步加剧了森林的减少和消失。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主要是通过大面积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来扩大耕种面积,增加粮食收成。为了农业耕种,每隔几年就烧掉一些森林,作为耕地,如欧洲的森林变成大草原,亚洲的温带森林和非洲的热带丛林变成了沙漠。为了农业灌溉的需要,水利事业得到了发展,但又往往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沼泽化等。这样伴随着文明的发达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由于干燥化的盐碱使土壤的生产力显著下降,西亚等地的农耕文化已经消失到沙漠中去了。另外人们确立了农耕方法后,同时逐步开始了大规模畜牧,产生了为得到家畜的饲料而游动生活的游牧民。因为畜牧的动物全是食草性动物(食草性动物,一级消费者),所以需要大量草和灌木作为饲料,这也使草原绿地变得更加荒芜。其结果是侵蚀土壤,甚至使土地荒芜。另外,为确保家畜的饲料,还要重新再开发森林。环境变迁与文明的崛起和衰落具有密切的关系。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类文明的进程。历史上,由于农业文明发展不当带来生态环境恶化,从而使文明衰落的例子屡见不鲜。现在,不能生长作物荒废了的广阔草原,就是以前古代农业造成的森林荒废的遗迹。世界上突然消失的中美洲危地马拉玛雅文明;2000年前销声匿迹的幼发拉底河流域、底格里斯河流域的两河文明;今天,已是面积达65万km2荒漠的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地中海周围的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以及我国黄河流域的古文明等几大古文明的兴衰变迁就是这方面的例证。①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可以说是“尼罗河的赐予”。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7世纪,埃及历经31个王朝,和近千年的外族统治,留下了丰富的文明遗产。古埃及文明以物质上的高度发达和宗教在各文化领域的渗透为主要特色。从第1王朝到第12王朝的800多年间,埃及没有遭受大规模的外族入侵,政治上的长期统一与稳定,使得中央集权制度得到高度发展,矗立在吉萨高原的金字塔,是王权鼎盛时期的标志;新王国时期,随着帝国的建立与扩张,宗教的大众化、仪式化,王权与神权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神庙建筑进入一个辉煌期,那里不仅是神的居所,也是财富的储藏地,是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在历史上,每到夏季,来自上游地区富含无机物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淤泥随着河水的漫溢,都要给埃及留下一层薄薄的沉积层,其数量不致于堵塞灌渠、影响灌溉和泄洪,但却足以补充从田地中收获的作物所吸收的无机矿物质养分,近乎完美地满足了农田对于有机质的需要,从而使这块土地能够生产大量的粮食来养育生于其上的众多人口。历史学家认为,正是这样无比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埃及漫长而辉煌的文明。然而辉煌的文明却在4200年前突然中止了,以往的资料多认为是由于尼罗河上游地区的森林不断地遭到砍伐以及过度放牧、垦荒等,使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尼罗河中的泥沙逐年增加,埃及再也得不到那宝贵的沃土,昔日的“地中海粮仓”从此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从而成为地球上的贫困地区之一。但最近有关BBC古代启示录──尼罗河之死的视频资料表明,4200年前突然中止的古埃及文明是由于当时世界性的连续几十年干旱气候造成的。这次世界性的气候干旱从冰岛冰河的岩心,埃及南部一个4200年前当地总督安克狄菲墓葬中的象形文字记录,尼罗河三角洲古墓葬考古发现,格陵兰的冰层以及地中海、非洲外海、整个北大西洋、美国及印尼等诸多地方的深海沉积物分析,特别是尼罗河流域湖底沉积物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4②玛雅文明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他们在低地热带森林中(现今的危地马拉)发展起来。曾经拥有与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同样高度发达的文明(金字塔,水晶头骨、培育出玉米土豆等农作物)。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期的鼎盛时期,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00~500人,如雨后春笋般的神庙和纪念碑在此间建立起来。但是,由于生态破坏以及人口增长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至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随后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不到100年,南部低地的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变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这块昔日繁华的土地几乎人烟绝迹。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度开垦所出现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玛雅文明的消亡。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足以证明,过度繁衍的人口极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公元750年至800年,中美洲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在这次50年干旱后的100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又发生了三次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为9年、3年和6年。这三次最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玛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要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有限。从公元9世纪初开始,降雨量就变得稀少起来,在几乎滴雨未降的大旱之年,玛雅人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枯竭,玉米的收成锐减,对食物的争夺加剧……社会开始崩溃。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对水资源的依赖也就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持续100多年的干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命一击。BBC古代启示录──玛雅文明之谜的视频资料也以格陵兰的冰层资料,墨西哥加敦地区湖底沉积物分析资料及最近考古新发现的文字资料都证实了这一历史事实。现在的科学证据表明,古埃及文明和玛雅文明的消亡,自然过程是主因,人类生产与生活过程仅是次要因素。因为,人为制造连续几十年世界性的干旱气候,不要说以当时古埃及文明和玛雅文明的程度,就连科技发达的现代文明也是无能为力的。实际上这种干旱气候是地球自然运转过程中小冰河期的产物。③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现伊拉克境内),是著名的巴比伦文明的发源地。农耕、畜牧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山岳地带推移到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山麓地带大约在1万年前。随着初期的农业和动物家畜化的发展,为确保人们的粮食供应,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开始逐渐形成了部落的形态,随着人类的定居,逐渐形成了文化。农耕地从山麓地带慢慢地向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地带转移。在沙漠地带,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泛滥使农业成为可能。在干燥地带,广阔的沼泽地上植物生长茂盛。公元前4500年左右,灌溉农业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兴起,不久,城市开始出现;大约在公元前3200年,文字诞生,随后,苏美尔城邦国家形成。
本文标题:第一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54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