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名词术语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法,效法、遵循。2、和于术数: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4、天癸至: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机能作用的物质充盛而发挥作用。天癸,是以肾精为物质基础,在肾气的作用下成熟的具有生殖机能的物质。至,充盛、发挥作用。5、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6、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7、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8、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9、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10、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1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12、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13、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14、三部之气:即指伤于上部的风雨、伤于下部的清湿、伤于五脏的喜怒等邪气。15、伏冲之脉:即冲脉,此指冲脉之循行靠近脊柱里面者。16、煎厥:病名。是指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17、薄厥:病名。指因大怒而气血上冲,脏腑经络之气阻绝不通所导致的昏厥的病证。18、洞泄:指水谷不化,下利无度的重度泄泻。19、无失气宜:指审察病机要从六气主时出发,不要违背六气主时的规律。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即六气主时的规律。20、暴注下迫:指急剧的腹泻,伴有里急后重。暴注,急剧的腹泻。下迫,欲便不能便,肛中窘迫疼痛,即里急后重。21、真藏脉:是脉无胃气而真藏之气独见的脉象,如但弦无胃等之类。22、伤寒:病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伤寒泛指感受四时邪气引起的外感病;狭义伤寒指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病。此处伤寒为广义伤寒,是外感病的总称。23、两感:表里两经同时受邪发病。如太阳与少阴两感,阳明与太阴两感,少阳与厥阴两感。24、去菀陈莝:除去体内郁积陈久的水邪。菀,通郁。去、莝同义,即除去。25、缪刺:病在左刺其右、病在右刺其左的刺络法。26、开鬼门,洁净府:即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鬼门,即汗孔。净府,指膀胱。27、微者逆之:病势轻浅,病情单纯,疾病表象与病机一致,逆其病象而治。28、甚者从之:病势急,病情深重、复杂,疾病表象与病机不完全一致,用药当顺从与病机不一致的表象而治。29、热因热用:即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如用通脉四逆汤治脉微欲绝,其人面色赤之假热证。30、寒因寒用:用寒药治疗真热假寒证。用白虎汤治脉滑而厥之里热证1.你对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建构和指导临床重的作用是如何认识的?阴阳指出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新生和消亡着的。事物之所以能够运动变化发展,就在于事物本身存在着相互对立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学说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方法论和主要的哲学工具,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成为构建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并且还借助哲学阴阳学说的术语来表述医学概念,成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治、预防,分析和掌握药物的作用机理。在临床中疾病的发生与变化也是一样,疾病本于阴阳,阴阳二气的消长,盛衰,相互制约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我们治病就是去寻求一个阴阳平衡的制约点,阴阳平衡,疾病就不会发生。2.何谓“阴平阳秘”?你是如何理解的?(√)阴平阳秘是说,就是说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和协调,保持相对平衡。这句话中,平和秘的意思都是要守得住,不能妄发。“阴平”即阴气平顺,“阳秘”即阳气固守,是阴阳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的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要保持阴阳的一个相对的平衡统一。3.何谓“治病必求于本”,你是如何理解的(按教材42)治疗疾病时,必须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在我理解就是,治病应该追求基本的本源,也就是探求其阴阳的偏胜偏衰,从根本下手,才能完全治好疾病。4.试述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互相间的关系?(√)心主藏神,主人体精神思维活动而协调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肺主气,助心调畅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肝犹如将军,主深谋远虑胆决定判断,肝胆相使,才能正确处理事务膻中为心包络,代君行令,主情志喜乐。脾胃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大肠传化糟粕小肠可以将胃笑话的食物分清别浊肾藏精充脑养骨,使人运动强劲,动作精巧,神强聪慧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化水液的功能相互间的关系就是膀胱贮藏全身升清降浊后的津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变为尿液排出体外。十二脏腑的功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工又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体现了藏象学说的整体观5.何为奇恒之府,何为传化之府?其区别如何?(1)“奇恒之府”:奇,异也。恒,常也。即异于常府也。因为功能上似脏,形态上似府,似脏非脏,似府非府,名日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功能:藏于阴而象于地,藏而不泻,能贮藏阴精。(2)“传化之府”传导消化水谷及糟粕的场所,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功能:天气之所生也,其气向天,故写而不藏。区别: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的功能属阴象地主藏精气,与五脏相似,但形态大多与六腑相似,且没有脏与腑表里配属关系,因而异于一般的腑,成为奇恒之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特性象天,泻而不藏,功能主传化水谷,并接受,排泄五脏功能活动产生的浊气,故名为传化之腑。6.为什么说“魄门亦为五脏使”?有何临床意义?(√)魄门是肠胃的末端,应该受肠胃支配,具有腑的功能,但又受五脏制约。如魄门的启闭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提升,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所以魄门启闭正常是脏腑功能协调的表现,通过魄门的异常也可以推测脏腑的病变。同样魄门功能正常,又对脏腑的气机升降有重要影响。临床意义:肛门开阖正常与否,不但关系到大便是否能正常排泄,而且也与脏腑气机的升降直接相关。因此,在临床上对大便秘结或泄泻的治疗,一定要辩证审机,根据其证情分别从肾、肺、脾、胃、心、肝等脏腑来进行治疗。同时,对五脏的病变有时也可以通过治魄门而取得疗效。7.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脏腑“藏”“泻”“满”“实”的理解(请结合课堂讲解)(1)、“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2)、藏与泄,满与实概念是相对的,脏:五脏以藏为本(精气),藏而不泄—藏中有泄:藏不能闭塞不通,要有暂时的泄,要不断的运动,气不动气滞,血不动,血瘀。如生理范围,男子精气溢泄,女子月事以时下。腑:六腑以泄为用,以传导排泄而不储藏,泄中有藏:泄要有度,必要时有暂时的藏,六腑以通为用,如急性菌痢,急性尿路感染。满与实概念互训,质地分,精气为满,水谷为实。范围分:停留在局部----实,充满全身-----满。启示:实则泻腑,虚则补脏;脏实泻腑,腑虚补脏。五脏之实证:①肝阳上亢,心火上炎。②气血津液阻滞:ⅰ气分:肝郁证;ⅱ血分:心、肝;ⅲ瘀、湿:脾、肺。六腑之虚证:津液不足,气分不足。8.足太阴脾与足阳明胃在生理和病理上到关系如何?有何临床意义((√))在生理功能上,胃受纳水谷,为脏腑气血之源,然需要通过脾的运化,才能把水谷精气输布到四肢百骸及全身脏腑组织,得以充养。脾与胃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为用,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送的重要功用,亦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渊源.临床意义:因为胃气和则后天营养自有来源,脾气健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使虚损病证逐步全愈。因此,调理脾胃,滋养后天,是治疗内伤疾病的重要方法。脾与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临床上对于四肢枯萎,不能随意运动的病证,运用调治脾胃方药治疗,常有良好的疗效。《素问•疾论》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的治则,亦是以此理论为依据而制订的,至今有力地指导着临床实践。9.五脏与七窍关系密切的机理的临床意义如何?(√)“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表明了五脏精气与七窍相应的关系,以及五脏六腑病变可导致五官七窍出现不同的症状。五脏精气的盛衰常常可以表现欲人体头面七窍上,五脏功能失于调和,则对应的七窍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六腑的功能失于调顺,邪气就会滞留结聚而生成内痈。五脏与七窍病理上相互影响:肺气失宣,则鼻塞不通;心火上炎,则舌赤红肿;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脾虚不运,则饮食口淡无味;肾精亏虚,则听力下降,不能分辨五音。故曰:“五脏不和,七窍不通”。10.营卫二气的巡行会和规律是如何的,有何意义?(√)营卫二气各走其道而行于脉中和脉外,营气按十二经脉次序运行于脉中,起于手太阴而终于手太阴,昼夜运行五十周次;卫气则昼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昼夜五十周于身,然后在夜半时两者大会于手太阴肺经,是为营卫气载人身运行的一个昼夜周期。大会之后,又分别再按前述方式各自运行。营卫二气是水谷精微之气所化;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水谷精微之气奉心神化赤而成。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失去营卫二气,也就意味着生命走向终结。11.你对“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是怎样理解的?有何临床价值?(√)无者,勿也。是说失血的病人,勿再发其汗;大汗伤津的病人,勿再耗其血。这是根据血与营卫之气异名同类的理论,提出的治疗原则。因为在生理上两者关系密切。汗为津液所化,血由营气所生,二者均来源于水谷精微。而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成分,故二者关系密切。在病理上两者相互影响。若出汗太多,必然伤津,化血无源而血少;而失血之人必伤津液,津液亏损,汗出无源而少汗。在治疗上,对失血、血虚患者,不能妄夺其汗;对于脱汗者,也不宜用动血之品或针刺放血等疗法。此论点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12.三焦之气发出的部位及其功能特点如何?上焦之气:出于胃口,并咽以上,即处于膈以上的胸部以及头面部功能特点:上焦如雾,上焦宣发敷布水谷精气如雾露那样弥漫灌溉至全身,实际上主要是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中焦之气:出上焦之后,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功能特点:中焦如沤,实际上是指脾胃对饮食物的腐熟消化、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指出中焦是气血生化之源。下焦之气:别迴肠,注于膀胱,即出于脐以下功能特点:下焦如渎,即将胃传下的谷食经小肠分清别浊,其清者即水液渗入膀胱排出体外,其浊者即糟粕归入大肠排出体外。13.你对“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是何理解的?(√)大凡使用针刺的治法,必须以病人的神气状况做为根本,即一定要本源于病人的神气。因为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故病人神气盛衰、有神无神直接表达脏腑精气盈亏及功能状态。治疗方法的施用及取效与否,除了治疗措施正确外,更主要的取决于病人的神气盛衰。如果病人气血精神竭绝,神机衰败,则高超的治疗技术也将无能为力,故病人神之盛衰,决定治疗效果及预后。此句强调了神在诊治疾病中的重要性。(课堂讲解笔记)1.病人精神状态影响疗效。2.调节病人的神气可诱导针刺得气。3.医生在针刺时应全神贯注,细心观察。4.医生根据病人情志变化,了解脏腑之虚实,从而确定治则治法。14.试述五脏虚实病证特点及病机(教材)肝藏血,肝气虚则表现为惊恐,肝气盛则出现善怒脾为后天之本,批屈戌,不能化生水谷精微,营气不足,四肢肌肉失养,故四肢不用。心气虚,心血不足,营血亏耗,心神失养则心志不足则悲肺气虚,肺失宣降故见鼻塞,少气不足以息肾气虚,阴气或阳气衰与下,则发生热厥或者寒厥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心为神明之主,肝主调达情致,故凡五脏虚实病变,尤以心肝两脏病变最易伤神。脾肾两脏分别为先后天之本,故脾肾之病均可直接影响诸脏,出现“五脏不安”,从来彰显了脾肾二脏的重要性。15.什么是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其于五脏关系如何?(√)《灵枢·本神》篇云:“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
本文标题:内经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569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