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名校资源】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课件:高考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备课组规范答题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一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春风又绿江南岸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闹弄绿萧萧滚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题型展示把握答题要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简析在颔联中的“遍”字妙在何处。(4分)“遍”是多的意思;(1分)颔联中“遍”字写出了松茂鹤多,与表现来访者少的“稀”字形成对比;(2分)突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1分)诗歌鉴赏“炼字”型解题步骤:步骤一:解释该字的含义。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如果该字涉及到艺术手法的使用,还要结合艺术手法分析。步骤三:点出该字作用: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3、诗中的“诗眼”“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李益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注](1)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2)红楼:长安城东北角的安国寺内朱红色的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3)户钩:开门的工具。诗歌第二句中的“倚”字用得妙,试简要分析。①“倚”,依偎之意。②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净高远与红楼相依相偎。运用拟人手法,传神地描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③流露出诗人对秋日红楼景色的喜爱之情。1、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4分)2、观点一:“犹”字好。犹表仍然。孤舟远逝,作者仍然伫立原地,目送远去的朋友。“犹”字侧重表现伫立时间之长,以及作者主观上的不愿离去,写出了不舍的深情。观点二:“空”字好。“空”在文中是“形单影只、白白地”的意思,表明朋友的孤舟在视野中已经消失,作者空对无际的天水。“空”侧重表现出作者失神落魄的神情,更强烈传达出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失落之情。3、山行即事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首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为什么?4分①“议”,议论,讨论(1分);②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2分);③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1分)。用饱蘸深情的诗心,解读出润泽心灵的诗味。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蓑”字连接“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是映衬的意思,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给人怡悦之感。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案:“入”表进入,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是擦,蹭的意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山上达天的情景,突出了山的高峻。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案】“网”就是张网网住。淅淅沥沥的小雨好像丝网一样,想要将即逝的春天网住。这个想象、比喻(拟人)生动、新奇。表明作者对春天的极力挽留。
本文标题:【名校资源】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复习课件:高考诗歌语言鉴赏之炼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959119 .html